現在局勢很明顯了,特朗普上來之后,中美未來4年甚至是10年,都將在掰手腕的狀態中度過。最后誰贏誰輸呢?美國人肯定覺得這還用問嗎?他們當年可是拳打日不落,腳踹斯拉夫,日韓、澳洲、歐洲等發達國家,都要跟在他們屁股后面才能喝湯,而東大區區一個發展中國家,竟敢跟他們掰手腕,屬實是倒反天罡了啊兄弟們!
站在我們的角度,勝負或許不太好說,但我們肯定不會輸,敢說這話是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有信心能夠應對了。具體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翻歷史書找答案。活的命長就是有這點好處,咱老祖宗又特別愛記錄,所以今天遇上的所有大事兒,我們都能在歷史上找到對應案例,再進行分析研究。
比如這些年來,老美最損的招數就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輸出。這招他們在蘇聯身上用過,最后從內部攻破了堡壘。蘇聯倒下后,美國又想把同樣的意識形態滲透招數用在我們身上。
第一招就是價值觀輸出。
各種西式文化宣傳鋪天蓋地砸過來,把外國的月亮描繪得特別圓,還斥巨資進行“遠程養殖”,在文學屆、學術界的扶持了許多代理走狗,培養了不少崇洋媚外的“民主公知”。
這些年來,中文互聯網上莫名其妙多出了很多美吹、日吹、英吹、德吹等等,很多人逢洋必吹,逢中必貶,介紹我們國內就要加各種陰暗的濾鏡,可是一說到國外,什么日本馬桶干凈得能直接喝水、德國下水道、美國快樂教育等等都吹得天花亂墜,其實都是杜撰出來的,可是當年的我們竟然都信了。
別的不說,以前美國撥的那16億美元“狗糧費”,大家都應該知道吧?這筆巨款就是用來在輿論場上給我們進行價值滲透的。
但他們還不夠了解我們,中華兒女的向心力不止在意識形態上,關鍵還是對歷史文化和血脈相承的認同。中華文明底子厚,5000年歷史已經證明,所有外來意識最終都會被同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思想滲透這招行不通,老美又想出了第二招:
社會結構。
其中最可惡的就是“去雄化”,意思就是給青少年灌輸畸形審美,去除男子氣概和民族骨氣,讓東亞從思想上再也無法與美為敵。
美國這招把日韓都害苦了!
日本娛樂教父喜多川,受美國資本扶持,創辦了大名鼎鼎的杰尼斯事務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白瘦幼的“花美男”。原本充滿男子氣概和武士精神的昭和審美,后來就變成了“平成廢宅”和各種喪文化,甚至還有男公關和顏色產業文化。
在韓國,老美注資了著名的娛樂經紀公司HYBE和JYP,訓練了好幾批男團組合,還大肆宣傳什么Kpop文化宇宙,把年輕人的審美都規訓成了娘炮文化,連民族脊梁都被忽悠娘了。
我們雖然也受影響,但還是保留了大部分的陽剛之氣,沒被娘炮審美完全滲透。雖然有很多人喜歡小鮮肉,但那都是粉絲經濟。在國內真正叫好又叫座的是吳京、張涵予、張譯、王寶強、胡軍這樣身強體壯、充滿野性的硬漢,或者是像沈騰那樣扎根民間的喜劇演員,非常接地氣。
只要切斷資本滲透,加強引導和管控,及時剎住這股妖風,就能一直保持青年人的健康陽光形象,免受娘炮文化荼毒。
接連兩招都對我們失靈了,老美又想出了他們最拿手的第三招:
金融戰和貿易戰。
97年香港那場千億救市,大家都還記得吧?老美憑借著美元霸權,通過控制加息和降息來收割全球財富,而中方市場就是他們最惦記的一塊肥肉。不管是之前的大豆戰、水力戰、關稅戰,還是股市波動,我們作為防守方都熬到了美聯儲新一輪的降息,沒有傷筋動骨,甚至還有余力做出同等反制。
這是因為經濟問題的根本在于制度和人。
我國之前的聯匯制度是由海外歸來的人設計的,甚至還引進了不少外籍人才進行直接參與,比如國家統計局的結構表,就有美國高盛投行的深度參與。很多金融機構的高管,幾乎都是留學海歸,他們把持著金融領域極大的話語權。后來發現問題之后慢慢改革替換了,情況就好轉了不少。這里不是說留學人才的屁股是歪的,而是說應該保持最基本的警惕心。
這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訓的,比如巴西總統盧拉,之前第一次上臺的時候把巴西發展得很好,結果愣是沒剛得過金融街那群洋槍隊,導致幾乎所有重要的國家資產都被美國控股了。這些年巴西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把他急得第二次競選總統,上臺之后也很頭疼,因為資產私有化之后,再想收歸國有就很難了。盧拉現在的要求,已經降低到“讓巴西人不餓肚子”這樣的程度,聽起來實在令人唏噓。
同樣的例子還有阿根廷、委內瑞拉和烏克蘭,那么多血淋淋的例子在前,我們不得不始終保持警惕,決不能掉以輕心,一切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經濟領域,都必須實實在在為國家利益和人民服務,金融自然也不例外。
這招化解之后,老美能使出的最后一招是科技戰。
美國發起的“科技戰”,我們是怎么打贏的?總有一些腦子不太好的人到處問“為什么不把月球土壤借給美國一起研究”?“為什么不幫美國接回那2個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
美國早在2011年就頒布《沃爾夫條款》,禁止中方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活動,單方面切斷中美太空合作的所有渠道。他們先把事情做絕,我們為啥要熱臉貼人家冷屁股?
這些年來,老美為了遏制東大的科技發展,聯合西方盟友在航空航天發動機、高精度機床與高端制造設備、半導體及芯片技術等領域,各種卡脖子。多年來的封鎖圍堵,逼得我們科技行業不得不“自己動手”,不斷攻克難關。尤其是在芯片封鎖上,國家花了大力氣對相關行業進行扶持,才實現了破局。
以前是想買買不到,現在是美國讓賣了,我們也不買,不但不買,還要斷你的原料貨源。你不是限制半導體和芯片出口嗎?
我們就用三招進行強力反制:
一是原則上不允許鎵、鍺、銻、超硬材料和石墨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
二是進行長臂管理,任何其他國家和地區想要在這些領域,做中美“中間商”,進行原料倒賣的,都要受到嚴厲制裁和法律追責;
三是主動減少對美國芯片的進口,要求在2027年之前慢慢淘汰,中方網絡通信設備中的所有美國芯片,盡快停止采購,完全與美芯脫鉤。
老美以為離開了他的芯片,我們就活不下去了,殊不知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以上4大陰招都被巧妙化解,我們在之后的掰手腕狀態中也會更有自信和底氣。
為什么我們能那么快做出正確應對呢?
一來是厚積薄發,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開始騰飛了;
二來,漫長的歷史給了我們寶貴的教材案例,其中最好的大體老師就是蘇聯。
比如在意識形態滲透上,蘇聯給了我們最生動的參考教訓。
美國是怎么從內部攻破蘇聯堡壘的?早在1958年,老美就主動邁出了價值輸出的第一步。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威爾想得可美了,核心策略就是“用蘇聯人來管蘇聯。最終實現和平演變”,其實就是搞價值滲透。這就跟英國在航海時代,到處在殖民地進行分而治之那樣,總是從內部攻破堡壘,該說不說這倆貨不愧是親父子啊!
那時候美蘇還在冷戰對峙呢,艾森豪威爾就主動向莫斯科方面提議:要不咱倆搞一場大學生交流吧?政軍和經濟不好動,教育還不能動一動嗎?否則僵在這也不是個事兒啊。
美方把條件開得足足的:你派1萬個大學生過來,美國這邊會幫你好好栽培,這錢全部由我們來掏!如果蘇聯你愿意,我也派1萬人過去學習,不用你掏錢!
看看這財大氣粗的架勢,可以說是很有誠意了,具體是什么誠意呢?當然是洗腦要從娃娃抓起的誠意啊!老美很信民主和自由那套,覺得這可是全世界最美妙、最先進的第一真理,不管東方西方都要來學習,然后再把真正的文明帶向全世界。用艾森豪威爾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相信終有一天,這批學到了東西的年輕人會真正執掌蘇聯”。
這一招真狠啊,果然到了80年代的時候,當年那批交換生中有個叫做“亞歷山大·雅科夫利夫”的人,曾經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過,回國之后一路摸爬滾當上主管意識形態的宣傳部話事人。
他上任之后干了哪些好事呢?
先是在主流報刊上發文章,言辭激烈批評大國主義、民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然后又提拔了許多自由派人士進入關鍵宣傳崗位。
這批所謂的‘自由派’放寬了蘇聯此前多年堅持的媒體管控措施,引進了英國廣播公司、美國之音、日本NHK、德國之聲等電臺節目,大肆宣傳西方所謂的民主觀。之后,雅科夫利夫和他的班底又提出一系列民主多黨制的改革,還有開放自由經濟的建議,這不就是西方鼓吹的那一套嗎?
自從他點燃這把火,所謂的“開放運動”就在蘇聯內部迅速蔓延開來,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這股風被吹得極旺,蘇共內部意識形態出現嚴重分歧,親西親美路線快速成型,也埋下了東歐劇變的引火線。而作為推動這股思潮的關鍵人物之一,雅科夫利夫被外界成為“開放運動之父”。
最致命的是,他還是戈爾巴喬夫最信任的“影子和替身”,是內閣智囊團中的大腦,這對搭檔只用短短6年的西化改革,就完全葬送了蘇聯的社會主義成果,執政69年之久的蘇共丟掉了政權,統一的共和國最后分崩離析,最終導致了蘇聯解體。因此,很多人都把他們視為蘇聯的“掘墓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