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后,心里空了兩年,總覺得靠近孩子能填補。
可后來想明白了,年紀大了,得學會和自己相處,守好自己的家。
一、與子女相處,找到舒服的距離
去年去女兒家住了一陣子,每天搶著做飯收拾,想多幫忙。
有天女兒輕聲說:“媽,您來我們總怕伺候不周,反倒有點緊張?!?/p>
這話點醒了我。
其實啊,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
像鄰居李姐心疼孩子,過去帶孫子,住了半年還是習慣自己的窩。
我摸索到那個“舒服的點”:把小家收拾干凈整潔。
周末請孩子們回來,熱熱鬧鬧做頓飯、聊聊天。
平時想他們了,視頻看看小外孫甜甜喊“姥姥”,多暖心。
孩子們有他們的日子,我也有自己的小天地。
這不,女兒回來看我氣色好,還打趣說:“媽,您現在可比住我家時精神多啦!”
二、健康是真福氣,善待自己別犯傻
過去總心疼孩子,自己什么都舍不得。
現在想通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小區一個老姐妹,太節儉常吃剩飯剩菜,結果大病一場,自己遭罪不說,還讓孩子操心花錢。
醫生說,咱這年紀腸胃弱,吃新鮮飯菜要緊。
現在我的規矩是:三餐按時吃,認真對待。
早上牛奶雞蛋,中午葷素搭配。
常去社區食堂,省心又健康。
光吃飽喝足不夠,心里也得美。
上個月我報了老年大學書法班,拿起毛筆靜心寫字,不光手穩了,心里那點悶氣也散了。
這錢花在自己身上,踏實!
孩子們聽說我和老姐妹約著去新館子嘗鮮,也高興:“媽,您身體棒精神好,就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三、彼此尊重是融洽相處的秘訣
前幾天坐公交,碰到一位老人硬要年輕人讓座,說人家“不懂事”。
周圍人的眼神,看著真有點不自在。
這事讓我琢磨,那種“我老就得讓著我”的想法,我自己以前也隱約有過。
有回小孫女玩游戲聲音大了點,我一急搶過手機就教訓她。
孩子委屈大哭,我這心里別提多難受。
后來在社區聽老師說:“關心孩子是長輩的心意,可管得太寬太多,孩子反而想躲開?!?/p>
這話實在!
現在我學會了“管住嘴、放開手”。
孫女想玩積木,姥姥陪你搭,倒了笑笑重來。
想聊天,我用微信給她發個小表情,她能樂半天。
前幾天教小外孫騎車,他摔了,我去拉他沒站穩也坐地上了。
小家伙爬起來扶我,小大人似地說:“姥姥真棒!下次我扶穩您!”
那一刻,心里暖洋洋的。
你看,把自己放平些,生活的甜味自然就嘗到了。
晚年生活也能開出好看的花
一個人住,剛開始是擔心孤單。
但只要肯出門動動、聊聊天、學點新東西,心里那點悶氣很快就能散去。
現在我的小日子挺有滋味的:每周雷打不動參加兩次合唱團,唱得好不好沒關系,大聲唱出來,開心笑出來,渾身都舒坦。
我還當上社區志愿者,給行動不便的老鄰居送點瓜果蔬菜。
聽他們道聲“謝謝”,心里特別甜。
這些小樂趣讓我明白:年紀大了,不是等著結束。
它更像是拐了個彎,走上一條更自在舒服的路,照樣能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幾句心里話
年紀上來了,怕被忘了,怕跟不上趟。
但這“被記得”、“不落伍”的感覺啊,別光等別人給,咱自己得去夠!
我床頭柜放著張小紙條,寫著我的“三不忘”:
不忘“放手”:別管兒女的日常日子;
不忘“舍得”:花在自己健康上的錢別小氣;
不忘“邊界”:不輕易指教別人該怎么做。
上月體檢,醫生看著報告單說:“大姐,您這心態真不錯,指標都挺好!”
聽著心里暖洋洋的——這是咱自己一天天細心照料換來的!
所以啊,姐妹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到了這歲數,就該大大方方對自己好點!
社區八十多的趙嫂拉丁舞跳得多帶勁?七十多的陳老師拍視頻還有粉絲呢。
年齡哪能擋得住咱們享福?
心里的燈只要亮著,日子總有溫暖相隨。??
窗臺上開得正好的花,手邊看了一半的閑書,幾個隨時能喊出來喝杯茶的老姐妹……這些小歡喜小盼頭,讓我剩下的日子,也暖和和的,亮堂堂的!
您有什么養老心得?您如何與子女相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