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日前宣布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啟動一項關鍵礦產倡議,以抗衡中國。”據路透社報道,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在華盛頓召開外長會,在會后發布的聯合聲明中,四國外長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宣稱該倡議“旨在通過合作保障并使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以增強經濟安全和集體韌性”。不過,多家報道同時指出,該機制成員間正因貿易摩擦和其他分歧而關系緊張。
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元素不僅是高科技產業的核心,也是大國博弈的戰略籌碼,長期以來,中國憑借豐富的儲量和成熟的加工技術,控制著全球約80%的稀土供應。美國雖然擁有一定的稀土資源,但加工能力薄弱,高度依賴進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國聯合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推出了“四方關鍵礦產倡議”,試圖通過合作開采和加工,打造一條不受中國制約的稀土供應鏈。
礦產資源(資料圖)
不過,美日印澳四國聯盟內部各有算盤,并非鐵板一塊。日本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對稀土材料依賴程度極高,其曾在2010年體驗過中國稀土出口限制帶來的痛苦,此次雖參與美國行動,但內心糾結,在與美國的談判中多次抵制對華技術封鎖條款。印度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三,但精煉技術落后,且其在國際事務中奉行實用主義,與美國關系并非牢不可破,加入針對中國的聯盟也是想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
實事求是地講,說和做畢竟是兩碼事,魯比奧調子起得越高,能付諸實踐的計劃恐怕就會越少。其次,魯比奧找日印澳三國商量關鍵礦產的事,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病急亂投醫”。日印兩國的礦產資源儲備并不足,澳大利亞礦產儲備倒是足了,可其絕大多數礦產還算不上是關鍵礦產,并不能在稀土領域給美國更多保障。至關重要的稀土精煉技術,日印澳三國也沒比美國強到哪里去。所以這場由魯比奧召集的四方安全對話,最終應該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礦產資源(資料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西的Serra Verde項目。這座位于戈亞斯州米納蘇鎮附近的礦山,是美國私募公司Denham Capital從2010年就開始布局的項目,歷時14年建設,終于在2024年開業運營。美方信心滿滿,認為這是擺脫中國的一個支點。可惜,現實啪啪打臉。Serra Verde的首席執行官莫賴蒂斯毫不避諱地告訴《紐約時報》:至少2027年以前,大部分稀土產品還是要依賴中國加工。原因很簡單——全球范圍內,只有中國具備完整且高效的重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鏈支持。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7月1日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正式實施,對于規范礦產資源管理、促進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次修改是礦產資源法時隔29年后的首次大修是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魏莉華表示。魏莉華介紹新礦產資源法修改順利完成,在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促進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面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共識。
稀土礦(資料圖)
新礦產資源法如何落地?專家介紹,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做好新〈礦產資源法〉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對新礦產資源法的實施工作進行全面規劃和安排;同時,加快礦產資源法實施條例的起草進程。目前,該條例送審稿已按立法程序提交至國務院,并正由司法部進行立法審查。此外,自然資源部對涉及礦產資源管理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開展了全面清理工作,按照“應廢盡廢、應改盡改”原則,提出了相應清理建議。
近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在上月兩國達成協議后,美方期待中國能進一步放寬稀土磁鐵出口限制,目前出口量仍未恢復至4月初水平。
“我們希望出口流速能加快,”貝森特周二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就被問及中國是否已恢復對美關鍵物資供應時作出上述表態。商務部曾強調中國稀土出口政策合法合規,旨在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并愿與相關國家加強對話,確保合規貿易暢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