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千年鹽井的深情召喚下,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岐黃志仁實踐團與川康調“鹽”隊踏上了探尋燊海井的征程。當腳步踏在自貢這片浸染著咸澀歷史的土地上時,世界第一口超千米人工深井——燊海井的輪廓也逐漸顯現在學子們的眼前,這里封存著的清代以來從未停歇的制鹽記憶,與他們一起開啟了一場傳統技藝與現代醫學的交融之旅。
01
鹽脈尋蹤:探源古法風華
燊海井生產部主任游強熱情地引領同學們走進這片活態文化遺產,詳盡講述提鹵、熬鹽、結晶、鏟鹽的完整古法流程。從東漢鑿井的原始智慧到明清工藝的鼎盛,燊海井的每一寸井壁都鐫刻著鹽業文明的年輪。而鹽工們在潮濕井巷與悶熱灶房間的往復堅守,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千年技藝傳承背后的艱辛——陰寒與濕毒交織的工作環境,正悄然在他們肌骨間凝結成歲月的痼疾。
02
醫心踐行:岐黃技藝暖鹽工
目睹鹽工們因勞作積累的健康困擾,岐黃志仁實踐團迅速運用專業所學知識,在工人們休息間隙,以肩頸推拿松解僵硬肌群,用艾條溫灸驅散體內寒濕,筋膜槍的震動舒緩深層肌肉疲勞。當鹽工們舒展眉頭、身體放松時,書本中的經絡理論與推拿技法突然有了鮮活的溫度,醫學生的使命在實踐中完成了從文字到行動的蛻變。
03
調研贈暖:艾草錘里寄安康
團隊同步開展鹽工肌骨健康調研,通過問卷與訪談記錄職業損傷現狀,為后續健康干預收集數據。返校前,隊員們將精心準備的艾草錘逐一遞到鹽工手中,細致演示捶打肩腰的技法。樸素的艾草香氣里,凝結著青年學子對傳統勞動者的赤誠關懷。
04
文化共鳴:遺產之光耀國際
參觀到“最佳拍攝點”時,團隊偶遇專程來訪的外國游客。他對燊海井的千年鑿井技藝娓娓道來,坦言“這是東方手工業文明的奇跡”。這番跨文化對話讓隊員們頓悟:燊海井不僅是鹽工賴以生存的場所,更是世界認識中國傳統科技的活標本,其文化遺產價值在國際視角中熠熠生輝。
夕陽為燊海井的天車鍍上金邊時,實踐之旅落下帷幕。隊員們以醫學知識為鹽工拂去勞作疲憊的同時,還在千年鹽井的脈絡中讀懂了“傳承”的重量——當傳統制鹽技藝與現代醫學關懷在井巷間相遇,青年學子的雙肩已悄然擔起文化保護與健康服務的雙重使命,而青春亦在守護非遺與服務基層的征程中綻放光彩。
供圖供稿:
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岐黃志仁實踐團
編 輯:胡子軒
一審一校:成唯榕
二審二校:肖 然
三審三校:楊可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