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醫路佑老,情暖桑榆”中華文脈傳承團前往沙坪壩區回龍壩鎮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愛心義診、健康宣講、送醫進鄉、非遺傳承、四維守護等豐富形式,為基層老年群體送去健康關懷與文化滋養。
愛心義診活動。甘世杰攝
本次實踐創新采用“身心社人+文”的“4+1”交叉模式,將身體、心理、社交、人文關懷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團隊成員走進回龍壩鎮公立治理綜合體“和順茶館”、聚龍城社區養老服務站及真武山村、保農村安置點,深入調研當地基層醫療衛生狀況及老年群體需求。在此基礎上,團隊精準施策,推出四大行動全方位守護老人健康。
在“身安行動”中,團隊開展愛心義診、常見慢性疾病與用藥安全知識宣講,對老人進行基礎指標檢測與健康管理建議。創新融入草編、鉤針等傳統手藝,幫助老人鍛煉手部靈活性及身體協調性,在輕松氛圍中提升健康意識。
“心安行動”則聚焦老人心理狀態,開展睡眠障礙知識講解。邀請中醫院醫生開展中醫小講堂、現場問診把脈等活動,并輔以助眠香囊制作、艾灸體驗等傳統療法,緩解老人內心孤獨感,傳遞心靈關懷。
“社安行動”圍繞老人社交需求,普及就醫知識,提供愛心陪餐服務。組織扎染、文藝匯演、太極拳等活動,為老人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維系社交聯結。
“人安行動”注重人文精神滋養,通過舉辦人生故事分享會、中式傳統生日會,結合泥塑、花饃、扎染等非遺項目制作,豐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價值認同感與幸福感。
“愛心義診和中醫一對一把脈問診,讓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了!他們組織的這些文化活動,也給我們帶來好多快樂,真的太感謝這些娃娃們了!”回龍壩鎮草帽編織非遺傳承人劉志興說。
團隊成員與回龍壩鎮老人一起編織草帽。甘世杰攝
實踐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護理學院高度重視“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在“小社區”中展現“大作為”。依托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持續規律地開展公益善舉,不僅在實踐過程中服務基層老人、促進文化傳承,更有效反哺學生成長、實現五育融合。這種雙向賦能的模式,實現了青年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并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晏紅霞、王瑞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