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8月初,美方代表團就要和中方談貿易了。陣容相當豪華——商務部長本人、財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全數出動。前一天,財長貝森特也放風說“未來幾周”要和中方會面。那么這次可能會談什么呢?我們猜一下。
美國已恢復對華出口乙烷、EDA軟件和C919飛機發動機,中國則“回禮”加速審批美國稀土磁鐵許可。明眼人都懂,這是在落實6月中美倫敦經貿會談的共識,彼此先給點甜頭,為8月那場硬仗墊個臺階。
這次談判的核心壓力點,全在關稅大限上。4月特朗普給其他國家90天“關稅豁免期”即將到期,7月9日起美國已向多國發出關稅信函,8月1日就要開征25%-40%不等的單邊關稅。但對中國,美國可不敢直接發信——5月中美單獨達成90天休戰協議,期限只到8月12日。換句話說,8月初這場談判就是最后窗口期,談不攏?關稅大棒立馬砸下,全球兩大經濟體直接撞上關稅火線。
美國為何此時擺出談判姿態?根本原因是扛不住了。表面看,恢復發動機、乙烷出口是“讓步”,實則是給自家企業做“心肺復蘇”——中國占美國乙烷出口量一半,EDA和航空發動機的市場利潤更離不開中國產業鏈。更讓美方焦慮的是,中國替代方案已擺上臺面:C919客機被斷供發動機?國產長江-1000A加速試飛;乙烷進口受限?中東貨源隨時補位。特朗普關稅戰打了幾年,結果美國消費品漲價、農民丟了訂單、供應鏈亂成一團,再硬撐下去,選舉賬本上全是赤字。
看看其他國家怎么和美國談的,就知道中國籌碼的分量:越南接受20%基礎關稅,但拒絕開放農業;印度死守農業“紅線”,寧可對美汽車零件加報復關稅;歐盟更硬氣,直接備好210億歐元反制清單,放話“增值稅和數字主權絕不讓步”。連日本被威脅汽車稅漲到35%都沒松口農產品市場。這些談判結果像一面鏡子,照出美國“極限施壓”戰術的失效,也暗示著在中美談判桌上,中國有足夠的底氣拒絕不平等條款。若8月初談判真有突破,沒準特朗普出席9月3日大閱兵就有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