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青島市急救中心接到嶗山區沙子口附近一位市民的求救電話,稱自己在田間干農活時,不慎被蛇咬傷。情況危急,120 急救車迅速響應,將女子緊急轉運到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進行救治。
這并非個例,據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薛喬升透露,“截至目前,兩個院區接診毒蛇咬傷已達 60 余例?!?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僅為 30 余例,蛇咬傷患者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
夏秋兩季,本就是蛇咬傷的高發季節,而山東地區,尤其是青島,似乎成為了蛇類活動的 “熱點區域”。
青島市內有蛇類 10 種左右,其中常見的毒蛇有長島蝮蛇和短尾蝮蛇。
劃重點:青島常見毒蛇分布圖
- 長島蝮蛇
:嶗山、大小珠山等海拔300米以上的陰濕林地,攻擊性強,毒液以神經毒素為主;
- 短尾蝮蛇(土灰)
:浮山、即墨沿海丘陵地帶,最常見的毒蛇,毒液含血液毒素,咬傷后易腫脹壞死;
- 赤鏈蛇
:小珠山等地,微毒但可能引發過敏,需及時就醫;
- 菜花蛇(王錦蛇)
:無毒,但體型大(可達2米),受驚會攻擊人。
對于喜歡在山間游玩、戶外活動的朋友來說,了解蛇類的相關知識,做好預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遇到蛇別慌!3招教你快速鑒別“有毒”還是“無毒”
鑒別毒蛇只需看兩點:
1. 看牙痕:毒蛇的“標記”藏不住
毒蛇有兩顆發達的毒牙,咬傷后會留下兩顆深而大的牙印,呈 “..” 分布的毒牙咬痕(亦有呈 “ :: ” 形,除毒牙痕外,還可能出現副毒牙痕跡的分布形狀);無毒蛇則是一排細密的鋸齒狀小牙印(像鋸子一樣整齊)。
2. 看蛇的特征:頭、頸、色有玄機
青島地區的毒蛇(如土灰蛇)多為灰褐色,頭呈三角形,頸部較細;無毒蛇(如菜花蛇)則頭小頸粗,爬行速度快(遇到危險會“跑”而不是攻擊)。
不過,野外情況復雜,專家提醒:“別試圖湊近觀察!遇到蛇,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1米以上距離,慢慢后退?!?/p>
防蛇攻略:從穿衣到應急,這6件事必須提前做
無論是去嶗山徒步,還是在郊區田埂干活,記住這6條“保命指南”,能大幅降低被蛇咬風險:
1. 時間選擇:避開“蛇的活躍期”
蛇在悶熱欲雨或雨后初晴時最容易出洞(比如清晨5-8點、傍晚6-9點)。盡量選擇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陽光充足時出行,減少夜間活動。
2. 穿衣:把“防護層”穿到位
穿長袖襯衫+高幫厚靴(避免露腳踝),扎緊褲腳塞進襪子里;如果去密林或草叢,可套上防蛇護腿。顏色方面,亮色衣物(如淺藍、米白)比深色更易被蛇察覺,減少“誤踩”風險。
3. 攜帶:隨身帶“驅蛇神器”
驅蛇粉/噴霧(含硫磺、氨水成分,蛇類厭惡);
木棍或登山杖(行走時敲打地面,發出聲響震懾蛇);
手電筒(夜間照亮腳下,避免踩中蛇)。
4. 行走:記住“打草驚蛇”不是迷信
在草叢、石堆中行走時,先用木棍撥動前方的草或石頭——蛇感受到震動會提前離開,避免“狹路相逢”。
5. 發現蛇:不挑釁、不驅趕
如果蛇就在眼前,保持靜止,不要揮舞手臂或尖叫(可能觸發蛇的防御反應)。緩慢后退至安全距離,蛇通常不會主動追擊。
6. 被咬后:黃金1小時,這樣做能救命
- 第一步:冷靜記錄
:盡可能記住蛇的特征(顏色、花紋、頭部形狀),如果條件允許,用手機拍照(但別冒險靠近);
- 第二步:固定傷口
:用干凈布條在傷口近心端(靠近心臟一側)5-10厘米處輕輕結扎(每15分鐘松開1分鐘,避免組織壞死);
- 第三步:立即送醫
!不要用嘴吸毒!不要切十字!不要涂草藥!這些操作可能導致毒素擴散或二次感染。
抗蛇毒血清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全年備有充足的血清,越快送醫,成功率越高。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作為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毒蛇咬傷救治中心,不僅承擔著本地及周邊地區的救治重任,還為煙臺、日照等周邊地區患者帶來了希望。
隨著環境的改善,蛇類的生存空間也在擴大,我們與它們 “偶遇” 的概率可能會增加。但只要我們提高警惕,掌握正確的預防和急救知識,就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蛇咬傷帶來的危害。
你花了· 來閱讀
點個再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