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西新聞頻道
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地處喀斯特石山區,境內青山層疊、溶洞密布,地下河網絡縱橫交錯。轄區內的壩子四周環山,地勢低洼,分布著多個地下暗河出入口。每逢雨季,都會形成不同程度的“水淹壩”現象。今年6月30日以來,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克長鄉多個村莊地下水位急劇攀升,相繼發生“水淹壩”險情,群眾生產生活面臨嚴峻挑戰。
自7月4日起,受上游降雨疊加影響,聯合村東王壩、新華村海子壩、和平村和平屯等壩子的水位短時間內快速上漲,積水最深處達14米左右,淺處亦有2-3米,導致145座房屋被淹、8條村屯道路中斷。面對災情,鄉村兩級組織快速響應,應急部門火速馳援,緊急轉移受災群眾203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聯合村黨支部副支書任泊汪介紹,聯合村東王壩、新華村海子壩、和平村和平屯等壩子的水位在短時間內快速上漲。他表示:“我們這個壩子(東王屯),歷史以來都有被水淹沒的情況,今年比較大,這是24年來一次比較大的洪水。”
據了解,受災地區積水最深處達14米左右,淺處亦有2-3米。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當地干部第一時間采取應對措施。任泊汪說:“暴雨來臨的時候,我們時刻關注水位的上漲,及時組織群眾搬家具和撤離。”
面對災情,鄉村兩級組織快速響應,應急部門火速馳援。隆林各族自治縣應急管理局救援人員羅杰介紹:“接到險情報告后,我們立即協調調配了3艘橡皮艇支援克長(鄉)。主要用于群眾緊急就醫、必要物資運送等基本出行需求,幫助大家渡過難關。”
對于部分選擇暫時留在家中但出行受阻的屯內群眾,村里緊急組織人手,開辟了一條相對安全的山上便道,解決基本出行問題。在轉移到安全地帶的臨時安置帳篷區,當地政府為大家發放所需的油、米、青菜等基本生活物資。
受災群眾熊毛濟表示:“現在我們有吃的有住的,生活等方面都沒有什么困難了,比較安心了。”
當前,除聯合村東王壩子受上游來水的影響,水位仍以每天10厘米的速度在上升外,其余受淹壩區水位正緩慢下降。然而,險情尚未完全解除,鄉、村兩級干部將與應急部門工作人員一起,輪流堅守崗位,繼續服務好受險情影響的群眾。
隆林各族自治縣克長鄉新華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文昌預計:“現在這個路面還不能通行,如果不下雨,可能要一個星期左右,能夠正常通行。水完全消下去的話應該要三個月左右。”
隆林各族自治縣水利局副局長陳座宏表示,目前正采取兩項措施應對:一是加強水情實時監測預警;二是研究后續治理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記者 | 隆林臺記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