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被《喜劇之王單口季》第2季房主任的演出狠狠戳到了!
這位50歲的女性,用脫口秀重新解構了自己長達30年的婚姻困局。
愿你也能像房主任一樣,在自己的故事里找到光。
我在一個小鎮長大,感覺很多人在沒見到我之前就已經 “認識” 我了。消息傳得飛快,名聲也隨之擴散。各種標簽接踵而至 —— 姓氏、我去哪個教堂(如果我去教堂的話)、我的兄弟姐妹是誰。但別人口中關于我的那些故事,我常常認不出那是自己,比如那些說我 “瘋癲”“麻煩”“問題小孩” 的故事。
在我經歷心理健康康復的過程中,這種感受愈發強烈。我對自己講的那些故事,變得像監獄的鐵欄一樣。通過治療和自我探索的旅程,我拆掉了那座監獄,直面自己的真相,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當我在公開場合講述自己的經歷 —— 抑郁、孤獨、受限制的治療、心理治療、療愈、重新發現自我、建立聯結,以及開啟新人生時,我的療愈也在不斷深化。
01.監獄的鐵欄
家庭、社群和創傷經歷往往會為我們編織出各種故事。生病后,有些人可能會陷入 “患者” 的敘事里;另一些人可能會被貼上 “壞孩子” 的標簽。但這類標簽都具有局限性,無法描述一個完整的人。
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所蘊含的自我設限信念,可能會變成監獄的鐵欄。在接納與承諾療法中,我們稱之為 “以內容為自我”。這是一種陷阱,會讓我們困在某個角色的具體內容里。
02.誰在主導你的故事
當一個人的故事感覺是被別人寫就時,情況可能會格外令人困擾。
敘事往往是家庭強加給我們的。在某種程度上,這很正常 —— 我們一開始不會說話,所以別人替我們發聲。隨著成長,我們逐漸成為自己。比如,家里可能會流傳著一個關于 “魯莽少年毀了一切” 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可能根本沒能捕捉到全貌。
當這個少年長大成人,這樣的敘事可能會變得有害。回望過去時,成年人或許會意識到自己過去曾遭受虐待,年輕時的需求被完全忽視。
關鍵是要明白:只有你才是自己故事的主人。你從自己的視角看待一切,定義自己的經歷。你的故事,由你訴說。
言語都帶有隱含的意義。比如,誰來界定 “操縱” 和 “策略” 的區別?尤其是對一個孩子而言?“專橫” 和 “領導力” 的界限又在哪里?言語以及我們賦予它們的框架,都擁有力量。
03.解構
解構有害的敘事并非易事。書寫自己的故事或許是個開始。在敘事療法等心理治療中,講述自己的故事是關鍵—— 可以通過口頭表達、書寫或藝術形式來實現。
重要的是看清哪些內容被突出了。在任何故事中,我們都能聚焦不同的事實,從而勾勒出不同的畫面。我們常常會過分關注別人所關注的內容。
而解構敘事,就是退后一步,從整體看待這個故事。
有時,解構還需要識別謊言。
尤其是在家庭故事中,敘事有時是為了保護或詆毀某些家庭成員而編造的,卻犧牲了真相。
我們傳遞這些故事,也吸收其中的信息。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觀念可能會變得有害。
04.新的故事
創造新的故事具有療愈作用,包括關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故事。
當這些故事與他人分享 —— 比如家人或社群成員 —— 獲得認可的可能性意義重大。但其實,除了你自己,沒人需要認可你的故事。
創造新的故事,也意味著找到超越限制性標簽的自我認知。我們是自己眼眸背后的存在,能自由地去體驗,并選擇對自己重要的事物。在接納與承諾療法中,這被稱為 “以語境為自我”。
總而言之,這會導向關于未來的故事 —— 確定有價值的目標方向,奮力前行,從而創造新的人生敘事。
這就是自由。
— the end —
作者 / Jennifer Gerlach LCSW
編輯 / 阿乾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beyond-mental-health/202403/your-story-matters-and-you-are-more-than-a-story
預約心理咨詢
如果你有文章中提及到的心理困惑,可以預約心理咨詢。
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免費獲取咨詢師必備手冊,表格,協議;免費獲取每月靠譜培訓整理。
公眾號:大俠心理,bilibili:王大俠心理,知乎:王大俠心理,小紅書:王大俠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