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了協議,收了首付,原以為能安全脫身,沒想到等了一年多,等來的不是尾款,而是要求退還首付。
近日,上市公司三湘印象老板黃輝收到了湖北國資發來的《工作聯系函》,要求撤銷雙方一年多前簽訂的股權轉讓交易,并退錢!
實際上,這不是湖北國資第一次要求退錢了。
早在2025年5月,湖北國資就向黃老板發過終止交易的《解除函》,同時要求黃輝在兩個工作日內退還首付的定金。
不過,當時的黃老板不同意退錢,還給湖北國資回了《告知函》,要求對方依法繼續履約,并盡快完成收購。
而如今兩個月后,在國資堅決的撤銷要求下,態度改變了。
三湘印象發布的公告里已不再有要求國資“繼續履約”的字樣,而是代之以“本次交易協議終止后……”,很顯然,黃老板已經同意退錢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協議約定的總交易價超過17億,黃輝這一退,也就意味著17億的套現計劃徹底落空了。
三湘印象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文化的味道在里面,而其主營業務中也確實有文化演藝的內容,但占比不大,2024年也就10%,真正的主業其實是房地產。
不過,如果站在上市公司身份的角度來說,三湘印象的前身也不是搞房地產的,而是上市于1997年的北商技術,主營商場專用設備。
具體包括貨架、自動售貨機、保險柜、托盤、倉儲系統等等,只要是跟商場有關的,幾乎什么都做,只可惜,什么都不專,隨著中國加入WTO后市場一放開,馬上就不行了。
2001年,北商技術被迫資產重組,主營IT產品分銷的和光集團入主,之后公司更名為和光商務。
不過,IT分銷也沒撐幾年就不行了,2010年,黃輝帶著三湘控股借殼上市,之后悉數剝離原有資產,公司更名三湘股份,才成為了一家純粹的房地產公司。
關于黃輝的發家史,公開的資料很少,只知道是湖南株洲人,原本在當地一家機械公司工作,一度干到了總經理的位置,1993年就突然跑到上海創立了三湘控股,干起了房地產。
三湘是湖南的別稱,三湘控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就是一個湖南人的發家史。
其實,房老板的發家歷程大多千篇一律,即使沒有詳細介紹也能猜個大概,無外乎就是像許家印一樣,突然就弄到了一塊地,緊接著搞了個樓盤一炮而紅,然后就發家了。
曾經王健林說,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其實他說得很對,在曾經那個充滿機遇的地產紅利時代,膽子大的都當老板了,黃輝就是其中之一。
而黃輝又比絕大多數的房老板更幸運,不但在紅利時期賺了錢,還在紅利即將褪去時,通過借殼上市,把原本已經沒有什么故事可講了的房地產,硬生生變成了一臺“印鈔機”,光是2012-2014年,三湘股份就兩次定增融資了27億。
有了“印鈔機”,黃輝的思路也就更活分了,隨著“十三五規劃”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地產界興起了文旅地產,黃輝也跟著跳了進去。
2016年,三湘股份再次融資28億,其中19億全用于收購一家叫觀印象的文化演藝公司,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旅游地產中的實景演出。
所謂實景演出,就是以真山真水為演出舞臺,其實這個行業的商業空間比電影差多了,如果把電影比作O2O,實景演出就是純線下,它們的未來,看商超和電商的發展對比就知道了。
不過,地產老板要的就是這種文化,于是,原本凈資產只有1個多億的文化演藝公司,硬是花了19個億,溢價16倍多,還把公司名字從三湘股份改成了三湘印象。
而從現在往回看,溢價的最大原因恐怕也就是其發起人之一張藝謀,然而,收購之后的表現一言難盡。
原本承諾2016-2018年的利潤分別為1.3億元、1.6億元、1.63億元,結果一年都沒達到,而到2018年一評估,文化演藝公司估值只有6.9億了。
僅僅三年時間,19億變成了6.9億,這肉眼可見的縮水速度讓人不禁想問,當初到底是無意看走了眼,還是刻意抬起了手。
就這樣,原本寄予眾望的文化板塊,成了三湘印象的雞肋,而黃輝還得靠地產老本行把場子撐著走。
其實,如果僅從賬面來看,三湘印象還算過得去,得益于上市后50多億的融資,資產負債率一直很低,還不到40%。
不過,老板個人的負債率不低,黃輝股權質押比例已逼近80%,于是,黃輝籌劃套現還債,2023年11月,湖北國資成為意向接盤方。
雙方簽訂的協議約定,湖北國資受讓黃輝家族25%的股權,同時認購定增,然后湖北國資就將成為三湘印象新的實控人。
根據歷史公告,湖北國資的出價相當高,原本只有3.84的股價,給出了5.87的接盤交易價,溢價率53%。
一家頂著文化產業帽子的地產公司,這個估值驚呆了不少人,而另一個讓人質疑的問題也不好解決。
代表湖北國資接盤的是旗下的地產公司聯投置業,也就是說一個地產公司控股一個地產公司,這同業競爭怎么算,如果是借殼上市,好像地產公司目前又不受歡迎。
于是,一場協議簽得挺果斷的收購,就在這些矛盾問題中糾結了一年多,始終也沒能下結論,直到2025年5月,國資正式以書面形式要求終止、退錢,也就有了開頭的情節。
有媒體分析,其實借殼上市可能被并不是障礙,三湘印象本來就是地產公司,國資進入,是對證券資產的優化,是好事。
最大的障礙可能還是溢出的估值,可能某些人一開始頭腦一熱就搞出了個高價,結果等冷靜下來一看,這多少有點哄抬物價的意思啊,弄不好就是國有資產流失。
這個分析不無道理,2024年,湖北國資委換人,新主任就來自于湖北文旅集團,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于是,黃老板的套現計劃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