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紀平
近日,大連工業大學學生工作部(處)網站發布“關于擬給予李某某同學開除學籍處分的公告”,內容如下:李某某同學:鑒于你2024年12月16日的不當行為,造成了惡劣的負面影響。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第六款及《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第十九條第六款,擬給予開除學籍處分。這一消息立刻引發網絡熱議。
據《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第十九條第六款,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的,視情節給予記過及以上處分。這一消息立刻引發網絡熱議。
圖為公告截圖
據了解,烏克蘭已婚退役職業電競選手Zeus,網傳于2024年12月在自己的粉絲群曝光了視頻稱自己與一名中國女生發生關系,網傳女生為大連工業大學一名在校生。7月13日,瀟湘晨報記者聯系大連工業大學,截至發稿前電話未通。(據7月13日瀟湘晨報)
網絡視頻截圖
雖然目前學校沒有確認,對李某某的處罰是否與網傳事件相關,但因為李某某與外國人不當交往,就擬對其給予開除學籍的頂格處分,引發極大爭議,網友觀點呈現出鮮明的兩極分化。
支持者認為,李某某的行為不僅涉及不正當關系,還間接助長“崇洋媚外”的偏見,導致中國女性在國際互聯網被污名化,開除學籍是維護校紀和社會公德的必要手段。反對者則指出,李某某的行為雖屬道德敗壞,但其私密視頻被惡意傳播,她同樣是受害者,學校的處罰過于嚴苛。
隨后,有網友發現大連工業大學的校規中,有關于“禁止婚前性行為”“禁止觀看淫穢視頻”等條款,認為對于已是成年人的大學生而言,這樣的校規內容過于保守,不符合現實,管得太寬。
圖為《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條例截圖
就事論事而言,校方的處罰決定和規章制度,更多或許是基于事件造成的惡劣影響,而非單純針對學生個體的私人行為。當一樁私德問題演變為國際輿論風波時,學校難免被推向風口浪尖。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的處罰仍是“擬決定”,根據規范流程,李某某仍有陳述或申辯的機會。若她認為處罰過重,也完全可以依據事實向學校申訴。校方在處理此事時,也應審慎權衡校紀的嚴肅性與對學生的保護,避免因輿論壓力而過度反應,矯枉過正。
當然,李某某也必須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錯誤。年輕人追求情感自由無可厚非,但自由應當建立在尊重與責任之上。若以傷害他人為代價,所謂的“自由”便不再是個人私事,而是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突破了最起碼的道德紅線,這種行為不但會讓無辜者陷入痛苦,也會讓自己付出沉重的代價。
當下,比起針對李某某的反復爭論,更值得追問的是:事件的始作俑者為何能逍遙法外?如果網傳言論屬實,涉事外國男性不僅背叛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還將女性的隱私作為炫耀的資本,以偏概全,發表辱華言論,煽動國籍歧視。這種行為不僅是對他人隱私和名譽的嚴重侵犯,更是涉嫌侵犯他人隱私、傳播淫穢物品,甚至可能構成侮辱罪,他難道不是更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譴責嗎?可迄今為止,并沒有任何消息能證實,事件另一方受到了任何法律制裁,難道就因為是外國人,就能逃脫責任嗎?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犯罪,或針對中國公民實施犯罪、侵權行為,同樣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應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對于這種惡意傳播他人私密視頻、發表不當言論的行為,必須依法調查并追責,以維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權威與尊嚴。
此事的確具備了各種成為“熱點議題”的要素,但輿論不應該只以看熱鬧的心態去關注,更應看到其中的警示與反思。對年輕人而言,情感不是一場諂媚和獵奇的游戲,丟棄道德底線更不是所謂的開放和時尚。無論對方是不是外國人,都要秉持健康平等的心態與人交往,尊重他人,愛護自己,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網友們也要保持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跟風,對狂熱的道德審判提高警惕,避免因個體案例煽動群體對立,不被情緒所左右、不被片面信息所誤導,讓網絡空間的討論更加有依據、有價值、有溫度、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