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科技 I 渝碼科技
“第一眼像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沒有在第一時間打動你。”
面對“米時捷”“法拉米”的調侃,小米汽車工業設計總經理、集團設計委副主席李田原把話題回到“情緒價值”這四個字上。
1、爭議聲中,SU7、YU7成了現象級產品
從發布到交付,小米SU7、YU7 一直處于“放大鏡”之下:流線車頂、寬體肩線、半隱藏式門把手,被部分網友認為與保時捷Taycan、法拉利Purosangue“同框即撞衫”。
然而,銷量給出了另一份答案:小米SU7 上市首月鎖單即破 10 萬;二手市場甚至出現“準新車加價”的罕見景象。
相較SU7,小米YU7的鎖單表現呈現出“跨越式”爆發,上市3分鐘大定 20 萬臺,18 小時鎖單24 萬臺。
由此可見,爭議并未阻礙訂單,反而讓小米汽車成為社交平臺的流量入口-“好看”成了高頻評價詞。
2、功能參數可以對標,情緒價值無可替代
李田原在近期的訪談中給出了小米設計團隊的底層邏輯:“功能參數可以對標,情緒價值無可替代”。
在他看來,參數是理性坐標,情緒才是用戶掏錢的最后一厘米;為了把“情緒”落地,小米內部有三條鐵律:
2.1、做符合科技的設計-不為了好看犧牲風阻、空間與安全;
2.2、做符合自然規律的設計-讓線條、比例、光影在車身上像水一樣流動;
2.3、做符合直覺的設計-第一次坐進去,按鈕、屏幕、存物格都在你“以為”的位置。
3、“中國設計師沒有歷史包袱,這是最大優勢”
曾在寶馬Desingnworks、i/M部門深耕 14 年的李田原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積淀不如歐美,但在能源形式切換的窗口期,“沒有條條框框反而更容易做減法”。
他把小米YU7的尾部稱為“形意之間的情緒傳遞”:很多人記不住一輛車,是因為那輛車沒讓他產生情緒波動。
我們要做的,是在 0.1 秒內讓人心里“咯噔”一下。
4、讓設計成為“可感知的科技”
為了把“情緒量化”,小米第一次把心率傳感器搬進用戶調研:
在靜態品鑒環節,當隱藏式尾翼自動升起時,30%的受邀者心率峰值提高 15%以上,這組數據后來成為尾翼全系標配的關鍵依據。
李田原說:“參數讓人信服,情緒讓人沖動。科技如果不能被感知,就只是工程師的自嗨”。
最后,“經典需要爭議,更需要時間”,面對“像誰”的爭議,李田原把話題拋向更遠的未來:“20年后,當孩子指著SU7說'這是爸爸年輕時的Drean Car',那才是我們真正成功的時刻”
在小米汽車的字典里,設計不是解決“像不像”的短期考題,而是回答“愛不愛”的長期命題。
參數會迭代,爭議會過去,唯有情緒在用戶的幾記憶里留下烙印-這恰恰是小米汽車最想留下的“家族基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