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霸榜熱搜前列,口碑廣獲好評,今年的口碑猶如石沉入大海,熱度被同期熱劇碾壓。
開播不到一周,燈塔播放破2億,8天拿下省級收視第一,實現收視六連冠,10天登頂云合榜一。
《國色芳華》去年暑假的開場的口碑收視雙豐收,增添楊紫又一部暑假爆款古裝劇。
該劇一出場,古香古色的中式之美驚艷全場,獨特的藝術審美,打破網紅影樓劣質風。
無可媲美的藝術呈現,該劇藝術指導大獲全勝,獲得第3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美術。
好劇獲好評,精良的制作之外,女主雙商在線,一步步向上逆襲,成長線富有挑戰的經商之旅,引來無數觀劇目光。
古版職場升級,巧借外界推力逆襲翻身,既有商場游刃有余,亦有女子自救和雙向救贖治愈。
女性力量壓倒艱難險阻,開出一條陽光大道 符合當下女性題材市場要求,聯系現實話題,深入議題挖掘。
上一部的熱度反響驚喜頗多,下一部《錦繡芳華》雖專門挑暑假播出,只可惜原有熱度消解,宣發和市場整體反響不及上部。
女主經商奮斗重點轉移到內院宅斗,女性自救看點成女主與女配奪愛之爭,還有男配和男主之間名義上權謀線,實際上仍愛奪愛橋段,變了個味。
“工業糖精”淪為主線故事,女主經商奮斗沒有第一季逐步向上攀登爽感。
主角感情線,上一部曖昧拉扯恰如其分,奮斗勵志增添CP糖點,苦中有樂看點平衡事業和感情。
但起點高,轉入下部,高潮迭起尤為關鍵,可男主和女主的故事卻回到古偶套路。
本來,最初高呼聲來自視覺沖擊,后期重新來過,缺少一層新鮮感,注意力落于故事層面,發揮失常自然沒了預期熱度。
內容為王時代,主流量效應失靈,僅依賴演員帶動口碑,難以實現“連爆”。
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但仍年年有新劇試探。
近些年來,長劇“續集”和“第二季”持續淪陷“下部不如上部”魔咒。
現象級大爆的劇形成受歡迎IP,龐大受眾群體力捧,小演員一夜飛升內娛男神,事業線突飛猛進。
但一步登天時間有限,錯過最佳“天時”,即便“地利人和”,爆劇直線下跌,淪為爛劇。
楊紫的劇不止一次遭遇此類割裂。
《長相思》第一季不下10集,盤活古偶劇無爆款局面,多平臺數據飛漲,復雜人物關系深入,推送一波又一波流量。
多男主匹配一女主支線角色,受眾分撥站位,劇外延伸擇偶標準,實現雙向熱度反哺。
進入第二季,最期待高光情節被嘲,放大鏡找細節,放大“雞蛋挑骨頭”瑕疵,整體觀感敗觀劇黨好感。
共鳴濃烈釋放殆盡,時間稀釋一部分記憶片段,情緒連不上,無法共情,未能沉浸式代入。
楊紫幾乎每年暑假一部古裝大熱劇,與成毅搭檔的《沉香如屑》亦是暑假收視熱榜前列口碑劇佳作。
這部劇中,楊紫鉆研古裝女主,釋放新形象的蛻變,賦予女主角“反套路”人設表演。
拋開傳統仙俠女主的“傻白甜”形象,聰慧機靈又不失心機,獨立女性特質滿滿。
雖是三生三世虐戀框架,融入懸疑探案,添加智斗較量,懸念引領追劇線索,跌宕起伏富有爽點。
笑點、淚點、虐點、爽點集聚,全面攻略觀劇情緒,提升劇情深度。
但第二部《沉香重華》劇宣不足,多條支線混亂且拖沓。
刪減關鍵角色戲份,導致感情線模糊不清,前后情節銜接不連貫,凌亂非常,導致反響不足。
迪麗熱巴和任嘉倫的《與君初相識》登場,熱度居高不下,群像人物形象個性塑造飽滿。
演員粉絲量多,劇里劇外雙重收獲關注。
任嘉倫前期人設清純憨傻,與迪麗熱巴人設的成熟穩重形成反差,男弱女強設定添幾分驚喜。
但《恰似故人歸》淚點堆積,一個個關鍵人物境遇悲慘,強行淚點牽動情緒。
紀云禾下線,小山貓取火回來告別,空明眼睜睜看著愛人、發小死在眼前。
他們的悲慘結局,堆砌劇情虐點,冗長而失平衡。
其次是戲份偏移,配角戲份過多,喧賓奪主,導致部分聲音認為紀云禾和長意戲份不夠。
白鹿和任嘉倫的《周生如故》南北朝背景下的權謀斗爭,構建宏大家國大義世界觀,沙場征戰與兒女私情,情感層面豐富多彩,情緒跨度大。
但《一生一世》跨越時空相愛,年代和敘事風格迥異,反而與第一部有清晰劃分,其次家國大愛縮小,回歸主角個人情感,狹窄的愛,感染力下降。
吳磊和趙露思搭檔的《星漢燦爛》人設頗為新穎。
程少商不完美,不夠成熟的叛逆女主形象經歷中式家庭宅斗復雜算計,逐漸明白各路人身處其位艱難不易,變得成熟。
少女走向獨立的探索成長之旅傳遞成長治愈。
男主背負仇恨,少年擔負眾人 滿腹辛酸無人訴說,封閉內心到接納真愛,冰冷的人生重回溫暖,遞進情緒塑造鮮活人物。
第二部《月升滄海》口碑斷崖式下滑,女主“傻白甜”遭人利用而不自知,“圣母白蓮花”形象與第一部人設割裂。
戲外情感線和故事邏輯存在漏洞等皆成為敗筆,影響觀劇體驗。
這些劇都有“流量大”的特點,觀眾所熟知演員領銜主演,增加一部劇瀏覽量。
演員前提下,故事精彩和制作完整,市場競爭力度大。
但CP捆綁帶來的大范圍宣傳,表面上營業熱度有限,轉頭過了賣力捆綁階段,粉絲在轉入下一劇主角,新劇新鮮感分散注意力。
就算是楊紫、李現這對古裝現代劇多次合作“CP”。
雖然明知續集結局免不了落入“劃水”爭議,仍有不信邪的爆款劇持續開新篇幅。
本質上劇方目的掙錢,第一波熱度錢賺夠,重新開新劇本可能贏的結果耗時長。
一劇分兩部,IP連續效應再度耗盡高熱度,蹭流量,既有話題推送,又有二次效益,即便整體不達最高,仍有可賺空間。
也有人認為“再現IP劇”一部分是資本收割,一部分觀眾的內耗。
同一部劇上下兩部一同開拍,第一部的優點也可能成為第二部的缺點,兩種熱議存在“熱度反噬”現象。
比如,《長相思》相柳的高冷人設,九頭蛇的設定,形象和個性被指無代餐,收獲不少粉絲量。
但第二部他的行為舉止卻被批太過油膩,而這僅僅只是某一個微小細節展現出來的表演,卻淪為全盤否定的缺點。
足以說明即便是同一部劇同一個人物,出場次數過多,審美消耗熱情,后續再精彩的部分也難以超越第一部數據。
當然,其實每年題材和視角類型變動,市場給予的反饋受整個行業風氣影響。
比如一部劇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可能成為全場焦點,劇荒時刻帶來的自然流量多。
反之,若熱門劇競爭過強,分流部分觀眾,意味占據觀眾范圍縮小。
同一類劇上線,新鮮、制作和精彩與否的因素在決定考慮之內。
當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今年的古裝劇市場總體收視情況,《錦繡芳華》的熱度還算不錯,而播出時間剛好在青年受眾空閑時間,各平臺的熱度數據情況仍有浮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