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農歷六月二十日,民間傳統習俗廣為流傳,迄今仍被保留著。相傳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民間流行食新的習俗,人們要食新米,食新米也叫吃辛,就是將剛收獲的新米和舊米同煮,牢記種田辛苦,同時供奉五谷大神。根據老農口口相傳的經驗,北方有“六月二十曬龍衣,四十五天雨淋漓”的傳統說法,南方農諺則稱“六月二十雨打頭,曬谷收麥不用愁”。吃伏羊消除苦夏濕熱。明天農歷六月二十,別忘“吃二樣,忌一事”習俗,平安順遂過夏天!
一、吃二樣
1、吃黃米
按照民間老傳統,“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食新”就是吃一些新米,其中最值得吃的莫過于“黍”,也就是現在說的黃米。有一款傳統黃米美食,夏天冰涼甜糯,甚是美味,就是黃米涼糕,總琢磨著自己做,但又覺得不是單單黃米和糯米這么簡單,剛好前幾天,看到一個美食視頻,介紹了這道美食,綜合整理了一下,感覺做出來的就是那個味兒。糯唧唧的黃米搭配夾層的Q彈麻薯,味道果然很不錯,把制作過程和配方用量分享給大家,適合家庭制作。
食材:大黃米、南瓜、糯米粉、澄粉、水、白糖
做法:1、大黃米加水淘洗干凈,加水浸泡8小時或冷藏隔夜,瀝干水分。2、倒入盒子中,大約475克黃米加入400克水.3、南瓜削去外皮,切成小塊。4、把大黃米和南瓜一起上鍋蒸熟。5、糯米粉120克加澄粉30克混合,再加入水180克,白糖15克,增加Q彈口感,上鍋蒸熟。6、蒸熟的黃米立馬加入南瓜泥、砂糖、蔓越莓,攪拌均勻。7、在烤盤底部鋪一層保鮮膜或抹一層油防沾,先在底部鋪一層黃米,再放上麻薯層,上面再鋪一層黃米,手上可以抹一層油防沾手,鋪平壓實。8、放冰箱里冷藏30分鐘,等到定型后,就可以拿出來切塊。9、軟糯香甜,夾層麻薯Q彈不粘牙,一口下去體現雙重口感。
2、吃伏羊
農歷六月二十日有吃伏羊消除苦夏濕熱的傳統食俗。古人認為吃羊肉可以以熱制熱,有助于排出體內的積熱,對于身體是很有好處的。時至今日,吃伏羊已經成了很多地方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們夏季在空調屋里時間很長,雖然是夏季,但是也很容易受寒,喝一碗羊湯,散寒祛濕好處多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款湯似牛奶原汁原味的純正羊湯,不油膩特好喝,一起試試,記住老傳統!
食材:羊頭1個,羊頭肉少許,粉絲少許,胡椒粉適量,香菜少許,蔥末少許,鹽少許,雞精少許。
做法:1、羊頭買回來洗凈焯水,然后再洗凈放入大鍋里,加入蔥姜煮開,改成小火慢慢燉大約2個小時,關火。2、把羊油去掉,去除油脂以后,把湯放入鍋里燒開。3、加入黑胡椒,再加入綠豆粉絲繼續煮開。綠豆粉絲的量可以自己掌控,不喜歡吃粉絲也可以不用放,隨意就好。4、把羊臉肉切片加入到鍋里,大火燒開,直接關火即可。5、盆里加入胡椒粉,鹽,醋,雞精,香菜,蔥末,把羊肉湯舀入盆中即成。6、一盆特別營養,原汁原味的羊湯就做好了,微辣微酸,清爽不油膩,非常好喝,搭配上一碗面更是中伏一絕。
二、忌一事:忌暴曬
農歷六月二十日已經臨近三伏天了,太陽直曬會曬傷皮膚,還會造成熱射病的風險。現在網上流行曬背,據傳說曬背有益健康,科學道理說不清楚,但一定不要暴曬,不然的話,一方面,很容易出現汗液大量流失,從而導致中暑,另一方面,太陽直接暴曬會曬傷皮膚,得不償失了,要注意降溫防暑,多補充水分。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