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是真有點難熬!!
往年氣溫40°C以上,都是大新聞了!且集中出現在華東、西南,今年則是南方拉著北方上40°C。
7月全國十大高溫榜單里,東南西北全都有份,甚至避暑熱門目的地東北,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高溫預警!
在這逃不掉的酷暑中,窩真的覺得,與其費盡心機找地方呆著,真不如抱著空調不撒手,然后找個電視劇,吃點消夏的美食,悠悠閑閑的過一天。
提到消夏美食,你是不是立刻反應西瓜?冰淇淋?不不不,完全不對~
來自馬蜂窩用戶@秦觴
縱觀中華大地,從老北京的雪花酪到熱帶海邊的清補涼,從港式甜品扛把子的雙皮奶到西北人民的杏皮水,無論歷史悠久還是根植本地,其實各地人民都有自己專屬的消夏必備食物!
那些散布在全國各地,帶著城市特征的甜品,不僅是延續著當地人從小到大對夏天的記憶,也賦予了每個旅行者們對于一個城市夏天的印象……
來自馬蜂窩用戶@Hattie可兒
這篇文章,讓我們放眼全國,看看有哪些真正特色美味的地方性冰品吧!
如果你此時在家,不妨點上一份讓身心都涼爽起來;如果你在外旅行,更一定嘗嘗這些深深鐫刻地方氣質的的美食,體味一方土地的不同。
來自馬蜂窩用戶@陽光下的Maggie
從古早味到網紅款,糖水是夏天續命藥
華南夏天必吃甜品
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夏天漫長濕熱,當地人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消暑甜品體系——既有傳承百年的糖水老鋪味道,也有充滿熱帶風情的創新吃法。
石花膏&四果湯
福建泉州
石花草是一種生長于東南沿海海底的天然海草,是瓊脂的主要原料,能被用來制作福建地區極為流行的夏季消暑小吃石花膏。
來自馬蜂窩用戶@企鵝吃喝指南
石花膏,既是閩南人的童年回憶,同時也是四果湯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物產相對不豐富的時代,用湯匙刮兩勺石花膏絲在碗里,一勺蜂蜜,倒入冰水,呼嚕呼嚕灌進嘴里,就是童年最快樂的回憶之一了。
來自馬蜂窩用戶@哆啦Eanny
石花膏的外形晶瑩透亮,口感神似冰粉,但要更加脆嫩。
在食用時會被店家刮成小條,與芋泥、紅豆泥、蜂蜜水等材料混合,吃起來甜美爽口,還有降火祛熱的功效。
來自馬蜂窩用戶@阿拓施曉君
在石花膏的基礎之上,加入四果(原指紅豆、綠豆、薏米和阿達子)就變成為了四果湯。
來自馬蜂窩用戶@攝影師么么銳
在泉州,店家經常把石花膏和四果湯放在一起售賣,一碗大概七八塊左右,算上石花膏,還可以另外選三種食材。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中華老字號秉正堂就位于天后宮旁邊,從天后宮游玩之后別忘了去買一份石花膏和四果湯嘗一嘗。
來自馬蜂窩用戶@JC-JIANG
長樂冰飯
福建福州
冰飯雖然帶了個「飯」字,但對于福建人來說是能夠「續命」的一道夏日甜品。
冰飯誕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起源于福建福州長樂區,因此也叫做長樂冰飯。它的前身來自福州傳統解暑飲料——「冰水」,與上文提到的四果湯有些類似。
來自馬蜂窩用戶@妍斐
對于傳統的冰飯來說,就是用煮熟的糯米飯搭配花生、糖水與冰沙制作而成。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糯米和冰都極其講究。
來自馬蜂窩用戶@心靈宮殿
制作冰飯的糯米需要木桶蒸煮從而保證口感;而冰沙則需要用過濾水加白砂糖煮開放涼,再放進冷凍室里放置一天才行。
可能對外地人來說,米飯和糖水的組合稍顯怪異,但只要一口就能瞬間上頭。
來自馬蜂窩用戶@蜉蝣一粟
陳皮綠豆沙
廣東廣州
廣州人注重養生,在夏日的糖水選擇也常與清熱消火等功效有關,陳皮綠豆沙就是這一養生習俗的絕佳范本。
來自馬蜂窩用戶@大耳朵著火了
傳統的廣式綠豆沙中會加入陳皮、臭草(名中帶臭其實并不臭)甚至海帶等原材料,小火慢燉,煲到起沙,釀就出甜軟綿密的口感。
夏季冰鎮后則更加清涼爽口,飯后來一碗祛火的冰鎮綠豆沙,還有什么比這更有老廣的夏天風味呢?
來自馬蜂窩用戶@風往北吹
水牛奶雙皮奶
廣東順德
起源于順德的雙皮奶是廣式糖水的代表,炎炎夏日里,一碗冰嫩爽滑的雙皮奶,也許可以讓你瞬間舒適下來~
來自馬蜂窩用戶@寒瑞
在廣佛地區,正宗的雙皮奶使用比普通牛奶更加濃香的水牛奶制成,這是其他地區難以效仿的。
雙皮奶的味道香濃醇厚,細膩潤滑,只需加入一些紅豆,就已足夠驚艷美味。
來自馬蜂窩用戶@寒瑞
此外,奶糊、菠蘿冰、椰汁西米等等,若是有心去吃,恐怕吃上一周都吃不完。但仍有一些獨屬此地的風味在外地無法吃到,值得專程前往一趟認真品嘗。
來自馬蜂窩用戶@超級大貓
龜苓膏&涼茶
廣西梧州
一說起梧州特產,龜苓膏總是名列前茅。
來自馬蜂窩用戶@東西 Risen
梧州最有名的是「雙錢龜苓膏」,與其相比「五福堂龜苓膏」顯得更為本地化。
來自馬蜂窩用戶@多多熊
龜苓膏外表呈透明的黑色,形似果凍,聞上去有微苦的草藥味,入口后細滑清涼的回甘會在唇齒間慢慢散開,持久留香。
當然受不了苦味的話,也可以在原味的基礎上加入蜂蜜、椰汁、煉奶等,苦中回甘,味道也不會突兀。
來自馬蜂窩用戶@多多熊
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地區,一年大部分時間氣候炎熱的梧州,本土生活中也離不開涼茶降火。
苦口良藥,涼茶越苦效果越好,所以正宗涼茶首先是不甜,甚至會苦到讓第一次喝的人難以接受。
因此,在最地道的涼茶店里,只賣一種清熱祛濕茶,扔下一塊五,就可以拿起一碗痛快地喝完。
不過好在也有很多「新手友好」型老字號涼茶鋪,加入了各式甜味去削弱苦感,因此更好入口。
來自馬蜂窩用戶@多多熊
清補涼
海南全境
清補涼是海南地區夏季甜品的專屬記憶,材料豐富,多用綠豆、紅豆、淮山、蓮子、薏米以及水果等各類材料制成,有清熱祛濕的功效。
來自馬蜂窩用戶@自由行攻略
清補涼的材料并不統一,有以水果為主做成的糖水,亦有以黃芪、黨參、無花果等滋補藥材搭配豬腱肉的老火湯。
當然,不同地區,不同店家也會根據不同人群常又有其特色配料。
來自馬蜂窩用戶@漁老蓓
現在的清補涼,除了原先的糖水底,還有椰子水、冰沙和冰激凌等不同吃法,味道豐富,老少皆宜。
來自馬蜂窩用戶@.Hebo
麻辣鮮香之外的甜蜜江湖
西南夏天必吃甜品
在火鍋、燒烤霸占的西南地區(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甜品同樣精彩紛呈——既有巴蜀的市井冰爽,也有云貴的民族風味,更有高原的獨特甜蜜。
涼蝦
湖北宜昌
涼蝦雖然名為蝦但并不是蝦,而是用米漿、紅糖水等制成的一道特色消暑小吃,因如同碗中游動的小蝦般得名。
來自馬蜂窩用戶@愛喝奶茶啦啦啦
涼蝦發源自宜昌并流行于川渝地區,口感甜爽柔滑,不僅可以單獨吃來消暑解渴,更與川渝的牛油火鍋是解辣的絕配。
來自馬蜂窩用戶@小鍋蓋
如今走在川渝地區的街頭,涼蝦也以不同形態亮相:比如“綠色心情”同款,抓在手上邊走邊喝。
來自馬蜂窩用戶@浩浩先生
或者“無辣不重慶”的酸辣涼蝦,冰火兩重天的感覺十分上頭。
來自馬蜂窩用戶@陳老肉
涼糕
四川宜賓
雖然在四川或重慶,涼糕已經隨處可見,成為燒烤、火鍋和夏日街頭甜品的標配,但你知道涼糕其實發源于四川宜賓嗎?
位于宜賓雙河鎮葡萄井,其井中的清泉水是制作頂級涼糕的靈魂角色。
來自馬蜂窩用戶@重慶阿黛爾
和那種直沖天靈蓋的冰品不同,涼糕入口爽滑綿軟,需要慢慢品味才能吃出其涼意。
使用一等的泉水冰鎮,然后淋上精心熬制的紅糖,柔嫩的涼糕與醇厚的紅糖在口腔中碰撞,升華,使人難以抗拒這種夏日冰品的誘惑。
來自馬蜂窩用戶@風扇姐
冰漿
貴州安順
誰能想到「糯唧唧」和冰沙也能碰撞出不一樣的夏日清涼口感?
把新鮮水果和冰塊、糯米等一起在榨汁機里攪拌成漿狀盛在碗里,再加玫瑰糖、芝麻、花生、冬瓜等物即可,水果和糯米等可隨自己口味變化,黑糯米味道是最有特色的。
來自馬蜂窩用戶@曉陽Chosen
不同于普通的冰沙,安順的冰漿由于融合了糯米的緣故,比起普通的冰沙更加綿密輕柔。
夏日蔬果的精華與糯米冰塊的全面融合,以清新冰爽輕松喚起夏日清涼,沒有再比它更適合貴州的夏天了!
來自馬蜂窩用戶@花花腸子
泡魯達
云南芒市
作為從東南亞國家傳入滇西南的一種消暑飲料,泡魯達的基礎款大致是由椰奶或者牛奶、干面包、椰絲、珍珠或者西米、煉乳等原料組成,升級版的花樣還會更豐富。
來自馬蜂窩用戶@懶得想名字
芒市、版納等地的夏季悶熱,冰冰涼涼,酥脆香甜又混合著陣陣奶香的泡魯達,是當地相當誘人的飲品。
當然,有泡魯達出售的甜品店,一般都還有椰子冰沙、老撾冰咖啡等許多當地特色。
來自馬蜂窩用戶@曦單-
重視時令與精致口感,江南韻味十足
江浙滬夏天必吃甜品
江浙滬的夏天悶熱潮濕,當地人偏愛清爽雅致、甜而不膩的甜品,且這些甜品往往講究時令食材和精致口感,非常有江南韻味。
蘇式綠豆湯
江蘇蘇州
當大家還在爭論為什么有的地方綠豆湯是紅的,有的地方則是綠色的時候,一碗清澈的蘇式綠豆湯「橫空出世」。
來自馬蜂窩用戶@愛吃愛玩的懶豬豬
和一般地方的綠豆湯不同,第一次喝到蘇式綠豆湯的朋友,估計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一絲疑問:「這真的不是八寶粥?」
來自馬蜂窩用戶@愛吃愛玩的懶豬豬
對于蘇州人來說,他們的夏天,都是從一杯綠豆湯開始的。
紅綠絲、糯米、綠豆、冬瓜條……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就著涼到心坎的薄荷水,入口爽透,回味有糯米香和綠豆的清香,所有配料都是軟軟甜甜的,口感豐富卻又自然,清涼墊饑顏值賽高。
來自馬蜂窩用戶@愛吃愛玩的懶豬豬
這也是蘇式綠豆湯的精髓——不在于豐富的配料,而在于它在絲絲甜中透著薄荷清爽,簡單的美好。這滋味就像蘇州這個城市一樣,舒服愜意。
來自馬蜂窩用戶@劉墨染
杏仁腐&冰淇淋打蛋
浙江溫州
在溫州人的眼里,沒有杏仁腐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在炎熱的午后來一份冰爽的杏仁腐,既降溫又解渴。
來自馬蜂窩用戶@加又
雖然名字有杏仁,但是和外地的杏仁豆腐不同,溫州的杏仁腐其實并無杏仁成分,且也與豆腐沒什么關系。
杏仁腐是由在冷水中煮沸的瓊脂(從海藻中提取的膠體),加上煉乳或椰奶,并點綴上各色水果而制成的。
來自馬蜂窩用戶@yan10研食
地道的溫州人會搭配一把炸串,二者一冷一熱,完全不同的口感,足以成為夏日最美妙的記憶。
而另一道溫州特色冰淇淋打蛋,可以說是之前火遍全網的蛋黃味冰淇淋的「祖師爺」了。
來自網絡
直接將生雞蛋液往冰磚上一倒,瞬間給冰淇淋鍍上「金身」。或許對于外地人來說這種壽喜鍋式做法有些黑暗,但只要送入口中,完全沒有蛋腥味,而是多了一份奇異的脆皮口感。
等到冰磚漸漸融化,與蛋液合二為一,變成了溫州獨有的雞蛋奶昔。對于那些溫州長大的人們來說,這就是無法取代的童年味道。
來自馬蜂窩用戶@shellysang
桂花糖水雞頭米
江蘇蘇州
雞頭米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因果實形似雞頭得名,蘇州葑門南塘一帶自明代起就盛產雞頭米,《吳邑志》記載「芡生黃山南蕩,謂之雞頭」,距今已有500年以上栽培史。
來自馬蜂窩用戶@椰布yebu
蘇州人將鮮雞頭米清煮后加白糖、桂花,稱為「桂花糖水雞頭米」,被視為最能體現其清香軟糯本味的傳統做法。
來自馬蜂窩用戶@一枚貓大人
「桂花糖水雞頭米」湯色清亮、米粒圓潤,入口軟糯彈牙,帶著淡淡荷香與桂花香,既解暑又養胃,被譽為“水中人參”的養生甜品。
能當飯吃的糖水,是西北粗曠的具像化
西北夏天必吃甜品
西北的夏天干燥炎熱,晝夜溫差大,當地的甜品既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帶著粗獷豪放的西北風味,解暑的同時還頂飽,很多甜品甚至能當飯吃!
杏皮水
甘肅敦煌
在敦煌,能夠扛起解暑和美食兩面大旗的一定是隨處可見的杏皮水了。
來自馬蜂窩用戶@我是木姐姐姐
最正宗的杏皮水選用當地特色的李廣杏熬制,雖然不少街邊售賣的是沖泡飲料性質的杏皮水飲料,但當作解暑飲料品嘗也十分不錯。
一口杏皮水,一口燒烤,是如今前往敦煌旅游的標配。
來自馬蜂窩用戶@香香花貓
甜醅子
甘肅蘭州
甜醅子,初嘗像米酒,但與米酒用糯米釀制不同,用的是燕麥或者青稞,是名副其實的「大西北定制」。
來自網絡
喜歡喝甜醅,既是迷戀那種似酒非酒的甜味,也喜歡咬破燕麥顆粒時綿密的淀粉感——比起米酒,甜醅子里的燕麥非常有嚼頭,吃多了還會有飽腹感。
來自馬蜂窩用戶@吃貨羽沫旅行記
所以說,甜品到了大西北到底還是實在的——一碗甜醅子,既是甜品也能充當糧食。
現在蘭州或甘肅其他城市,街頭有各種可以打包帶走的甜醅子,甚至還出了甜醅子奶茶等新式品種。
來自馬蜂窩用戶@阿毛
甜醅子對于西北人來說,大概就相當于大家怎么都戒不掉的那杯“奶茶”。
牛奶雞蛋醪糟
甘肅蘭州
牛奶雞蛋醪糟,發源于甘肅蘭州、流行于整個西北地區,以奶香、酒香、蛋香交織的復合風味而著稱,被譽為「蘭州夜市的必吃美味」。
來自馬蜂窩用戶@六六壹
這道甜品完美體現了西北人「粗料細作」的智慧——簡單的牛奶雞蛋,通過醪糟點化,變成層次豐富的治愈系甜湯。
一碗純正的牛奶雞蛋醪糟,即有牛奶的醇厚、醪糟(酒釀)的酸甜、蛋花的柔嫩,又有輔以堅果、果干的焦香與酸甜,使整碗甜品「未入口先聞香」。
來自馬蜂窩用戶@shellysang
八寶茶
寧夏銀川
八寶茶,又稱蓋碗茶或三泡臺,是西北地區(尤其寧夏、甘肅、青海等回族聚居區)的傳統養生茶飲,以豐富的配料、甘甜的口感著稱,既是待客禮儀,也是夏日消暑的滋補飲品。
來自馬蜂窩用戶@Hannah韓老師
八寶茶的基礎配料通常為八種,但實際可多達十余種,象征吉祥圓滿。
小葉種茶葉做茶底,加上紅棗、桂圓、枸杞、葡萄干、核桃仁,菊花或玫瑰花、冰糖(或白糖)甚至芝麻,蘋果干/杏干登。
來自馬蜂窩用戶@香香花貓
糖的甜味調和茶葉的澀感,果干的酸甜增添層次,兼具解渴、滋補、消食等功效,西北人常說「早茶晚酒,長壽常有」。
來自馬蜂窩用戶@shellysang
想喝地道一口,不一定非挑戰味蕾
北京對夏天最高的追求
酸梅湯
最受老北京歡迎的消暑飲料,當屬酸梅湯。而且自古以來,酸梅湯可以說是最好的夏日飲品。
來自馬蜂窩用戶@lwy885202
酸梅湯起源于清代,本是乾隆爺的最愛,是經御膳房精心改進的宮廷御用飲品,所謂的「士貢梅煎」,經御膳房掌廚將秘方帶出宮外,后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街邊攤、店鋪里、小販的扁擔上,都飄著酸梅湯的酸甜味兒。
來自馬蜂窩用戶@lwy885202
在北京,雖說各家配方都有獨家秘訣,有的加玫瑰、桂花提香,有的放甘草增甜,但烏梅、山楂、冰糖是雷打不動的「鐵三角」。
來自馬蜂窩用戶@lwy885202
比較有名的就是九龍齋和信遠齋。
梁實秋先生曾分享:自己特別好琉璃廠信遠齋這口,說他家酸梅湯濃稠酸甜,喝著冰涼過癮,每次去都要和孩子們連灌七碗,不為解渴,就圖那口酸甜的暢快滋味。
夏天最短暫的地區,對解暑有最極致的要求
追求東北夏日必吃
冷面
東北
夏天的東北街頭,最誘人的不是烤串、啤酒,而是餐館里飄出的那股酸甜湯味兒。
來自馬蜂窩用戶@josen
一碗堆成小山的冷面往桌上一放,筷子攪開冰碴子,湯汁濺到嘴角 —— 嗯,這才是東北人對抗酷暑的「終極武器」。
來自馬蜂窩用戶@josen
冷面最早源自朝鮮半島,清末傳入東北,在延邊等地生根發芽。但東北人硬是把它改造成了 「本土化頂流」。
朝鮮冷面偏清淡,東北冷面卻用牛肉湯打底,加糖、醋、蘋果片熬出 「酸甜暴擊」,還必須配冰塊,喝上一口直接從嗓子涼到胃里,酸酸甜甜超解膩!
來自馬蜂窩用戶@XiaoJourney
出游目的地推薦
100%
點個在看,一起去吃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