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位于亞歐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
如今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清朝時為中國領土,隸屬于吉林將軍。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權議和大臣奕?與俄羅斯駐華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簽訂《中俄北京條約》。該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統治東方”。同時,《中俄北京條約》也承認了此前清政府拒絕批準的《璦琿條約》,使俄羅斯割占的60多萬平方公里(約4個山東省大小)領土合法化。此外,1860年簽訂的《北京條約》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給英國,1997年已經回歸中國)和《中法北京條約》。
俄羅斯幾乎每年都有類似慶祝,大家可網上搜。
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勝利日閱兵
南唐后主李煜曾寫下“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千古絕唱,這句詞充分表達了對故國家鄉的感念。近日,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發了一條微博,勾起了國人對故國領地的歷史記憶。
據《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發布的頭條消息稱,俄羅斯駐華大使館昨天發了一條中文微博,慶祝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
胡錫進評俄羅斯駐華使館發的微博(7月3日)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微博還注明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文含義統治東方,該微博引起了國內許多網友的不滿,認為這條微博是對歷史的褻瀆。
符拉迪沃斯托克為俄文,中文名叫海參崴。對于海參崴,國人有著非常深刻的歷史記憶。公元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了《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雙方共管。公元1860年,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清政府同意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領地割讓給沙皇俄國。按照該條約規定,應該在圖們江入海口左岸設置烏字界碑。俄羅斯應該歸還中國圖們江入海口的土地,但至今沒有兌現,反而俄朝聯合修建了一座低矮的橋,封死了中國圖們江出海口。有網友在俄駐華使館下留言,得到回復是:少廢話!
1904年—1905年間日俄戰爭,日本曾派海軍襲擊海參崴,但沒有成功。1930年代開始,海參崴逐漸成為蘇聯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蘇聯將日本戰犯關押在海參崴。現如今的海參崴是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它對中國人來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對俄羅斯而言,它卻代表著占領和勝利。
從軍事地理角度看,海參崴極具戰略價值。海參崴位于太平洋沿岸,瀕臨日本海,城市依山而建。進可出日本海和太平洋攻擊駐日美軍和日本本土,退可據守西伯利亞遏制美日軍隊進攻俄羅斯核心腹地。
正是由于海參崴具有很高的戰略價值,俄羅斯才把這里當成了重要的軍事基地。目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第36水面作戰師和第44反潛作戰旅等部隊駐扎在海參崴,太平洋艦隊的存在,直接阻遏了美日從遠東發動進攻的軍事企圖。
從經濟角度看,海參崴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為主,有利于農林牧漁業發展,極大促進了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開發。同時,海參崴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緊密接壤,是俄中兩國貿易交流的中心城市,起到了良好的橋梁作用。有專家指出,海參崴將是俄羅斯開發遠東經濟潛力的橋頭堡。
需要注意的是,俄羅斯曾多次希望我國將傳統地圖上標注的海參崴地名修改成符拉迪沃斯托克,但我國并沒有同意。因為無論從歷史記憶上,還是民族情感上,我們都不會忘記海參崴曾是我們的故土。我們的先輩們曾經在那里耕耘生活,曾經在那里牧馬打獵。
外東北和海參崴的失去,對國人來說是一段不可碰觸的回憶。在今天的黑龍江黑河市歷史陳列館內,國人仍然能發現當年沙俄為了侵占江東六十四屯,而實施的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無論過去多久,國人都會記得這段歷史。
海參崴的歷史表明,只有國家強大,才不會被欺負。一旦腐朽落后,勢必遭受恥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