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這條河,最近又被俄國人念叨上了,說是“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這話一聽就不對勁。
真要“自古”,他們得先說明,怎么直到17世紀才第一次摸到這條河?更別提1685年被康熙打了一仗,1689年簽了《尼布楚條約》,白紙黑字把黑龍江劃給了中國。
后面他們記仇記到心坎里,干脆把歷史往回編。今天就講清楚,這條河是誰先住、誰先守、誰打贏、誰簽字,誰有資格說“自古”。簽了認輸的賬,別想糊弄過去。
黑龍江是誰的地盤?俄國人來得太晚了
黑龍江這條河,到底歸誰?這事不能光看誰現在站著拍照,得看誰最早在這生活。黑龍江的正源在中國境內的額爾古納河和石勒喀河,在中國黑龍江省漠河縣洛古河村匯合之后,才叫“黑龍江”。
它從西北流向東南,最后進入鄂霍次克海,全長四千多公里,中國境內流域面積達89.1萬平方公里,占一半還多。
早在清朝建國之前,赫哲族、達斡爾族、滿族就在這里世世代代打獵捕魚。清朝建立后,黑龍江就是北疆的門戶。
康熙年間,中央朝廷已經在這里設立將軍駐防,設有黑龍江將軍和寧古塔將軍,治理得有條有理。別的不說,從名字到地名,到處都透著漢文和滿文。
再看俄國人。說是“自古以來”,那得看看他們啥時候來的?沙俄第一次進入黑龍江流域,是1653年,從西伯利亞越過外興安嶺,闖進了雅克薩,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阿爾巴津諾。
他們來了干啥?不是種地,而是修要塞、抓人當奴隸、收地頭稅。他們在沒有任何合法依據的情況下,直接侵入中國領土,意圖通過軍事和移民的方式長期占據。
所以你看,俄國人來得晚,而且是悄摸摸進來的。他們自己以前的地圖里都沒標過黑龍江,來的時候連這里的語言都不懂,更別說什么“自古以來”。這就像你剛到人家廚房,就說這鍋飯是你祖宗留下的,誰信?
俄國人后來為什么這么執著于“黑龍江自古是我們的”?因為他們太知道自己是后來者,只能靠嘴找補。黑龍江北岸本來就是清朝邊境內河,沙俄是強闖進來的,最早也不過才三百多年,哪里來的“自古”?
講道理,這片地的文化、語言、人口、主權歸屬,一條條擺出來,全指向一個事實:黑龍江自始至終都是中國北方的重要河流,俄國人不過是從1653年才剛摸到邊兒。
打得過才有話語權,康熙兩次打退俄軍
俄國人闖進來還不算,他們還動手打人。他們在雅克薩修起了木頭城堡,占據要地,抓中國百姓當勞工,還劫掠沿岸村寨,打傷清朝軍士。這下康熙坐不住了,決定出兵收拾。
1685年,康熙命將軍薩布素率2500清軍北上,圍攻雅克薩要塞。對面俄軍只有450人,被清軍斷水斷糧,火炮晝夜轟擊,一周后撐不住,投降撤退。清軍本著“驅逐入侵者”原則,沒有趕盡殺絕,允許俄軍退回西伯利亞。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第二年俄國人又回來了。他們趁清軍撤退后重新修建了雅克薩城堡,加固了防御工事,還增加了兵力。康熙再次出兵,這次派出2000人圍攻雅克薩,打了整整四個月。
清軍圍城封鎖,切斷外援,還在外興安嶺一線設立火堆示警。俄軍堅持不住,糧盡、水絕、彈稀,士兵逃亡嚴重,最后只能派人求和。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結束,俄軍被徹底清除出黑龍江流域。
這兩次戰爭,不只是一場邊境沖突,更是一場捍衛國家主權的勝利。清軍以有限兵力擊退兩次入侵,打出了威風,也打出了資格。康熙知道,這種戰場勝利要通過外交固化,于是派出談判代表赴尼布楚,與俄國展開邊界談判。
從軍事角度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戰勝西方殖民者,成功捍衛邊疆的案例。而對于俄國來說,丟掉雅克薩,不只是軍事失敗,更是面子掛不住——一個“東方國家”居然把歐洲強國打得投降,簽字認輸,這口氣咽不下。
所以,后來俄國人嘴上不說,心里卻一直記恨這兩場仗。他們口中的“國恥”,說到底就是“被清軍打退了兩次,還被迫簽了認輸的條約”。
這段歷史一清二楚,不容歪曲。俄國人不愿多談,但歷史不會替他們隱瞞。
條約簽了不認賬,后來還趁火打劫
1689年9月7日,《尼布楚條約》在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署。清朝代表索額圖和佟國綱,俄方代表戈洛文坐下來談。條約用三種語言寫成:滿文、俄文和拉丁文。不是隨便說說,是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
條約明確規定: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一線為中俄東段國界。換句話說,黑龍江流域屬于中國。俄國人不得越界,不得建立據點,不得收留逃人。
這個條約在當時,被認為是亞洲第一個平等條約。但平等歸平等,心服口服那是另一回事。對俄國來說,這是他們外交史上一次低頭的經歷。打輸了仗,還得認賬,還得簽字。這種“對中國低頭”的事情,在俄國歷史里是刺眼的。
所以俄國人在后來的史書中開始淡化這段經歷,甚至在19世紀有人重新定義這段歷史,說是“臨時協定”。這不是改歷史,而是心里不服。
他們怎么翻盤?機會來了。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打到北京。圓明園被焚,清廷節節敗退。沙俄這時候站出來“調停”,一邊做和事佬,一邊逼清廷簽了《中俄北京條約》。
這個條約極其不平等,直接把黑龍江以東、烏蘇里江以西的大片土地劃給俄國。包括后來的遠東核心——海參崴。
簽字人是奕?,地點在北京禮部衙門。條約簽署時間是1860年11月14日。這一簽,相當于清政府主動把本來屬于中國、原本在《尼布楚條約》中已經明確的領土送出去了。
從此以后,俄國人口中的“黑龍江自古以來是我們的”,就開始大行其道。因為他們真的得到了這片地,就開始“洗白”,說自己本來就有。
可歷史不騙人。他們在1689年簽的條約明明白白寫著:這片地是中國的。后來的“得手”,不過是趁清政府戰敗、簽不平等條約時趁虛而入。
這就是俄國人為什么視《尼布楚條約》為“恥辱”的原因:因為這是他們不得不承認中國主權、被迫退出侵略、無法狡辯的證據。
他們越是不愿提這段歷史,越說明這段歷史動了他們最不想被提起的痛點。
參考資料
黑龍江.百科
雅克薩之戰.百科
尼布楚條約.百科
北京條約.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