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尤其是戰爭初期,德三軍隊曾經順風順水的繳獲了大量的蘇軍坦克、裝甲車輛,總數有幾千輛甚至更多。
不過當時德三軍隊既然繳獲到了那么多的蘇軍戰利品,總歸需要有個處理方式。
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三對繳獲的蘇軍坦克、裝甲車輛的處理方式,大家往往容易想起來的應當是德三軍隊在經過簡單的整修和更換涂裝、標志以后交給德三軍隊繼續使用。
不過呢,當時經過簡單整修、更換涂裝和標志夠交給德三軍隊繼續使用的一般僅限于那些技術水平比較先進,技術狀況比較好的戰利品,不過這些戰利品畢竟屬于少數,而相對來說數量更多、技術水平比較落后,技術狀況也不那么好的戰利品當時德三軍隊拿去做什么了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以及當時德三軍隊對繳獲對蘇軍坦克、裝甲車輛在繼續使用之外的那些不同尋常的處理方式。
首先對于那些技術水平比較落后,同時技術狀況很差,甚至失去行動能力的戰利品,德三軍隊一般會把它們的炮塔和武器系統拆下來拿去修筑防御工事作為固定火力點使用,當時在徳三修筑的類似“蔚藍色”防線之類的永備工事上到處散布著這種僅剩下炮塔的前蘇軍坦克火力點。
當然,用坦克炮塔作為固定火力點使用也算各國常見做法,因為戰后索菲亞也曾經把一些缺乏使用價值的德三坦克戰利品炮塔放置在其邊境防線上繼續發揮余熱。
另外還是要補充說明一下,其實德三有時候也會把整輛的繳獲蘇聯坦克拖到機場外圍等位置作為固定火力點使用,這樣不但節省了拆炮塔的時間,同時也節省了修筑炮塔水泥底座的時間。
其實,對德三軍隊來說,由于當時找事緊張,所以拆炮塔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麻煩事,所以德三軍隊后來干脆想出來了一個更加快捷的處理辦法,那就是把那些不適合繼續使用的繳獲蘇軍坦克放到火車車廂上作為裝甲列車的武器系統繼續使用。
而對于那些還可以正常行駛,但不適合作為戰斗車輛繼續使用的繳獲蘇軍坦克,德三軍隊更常見對處理方式是把它們改造成履帶式牽引車或者彈藥輸送車使用。
例如高盧索繆爾戰車博物館里那輛T-34-76坦克,其實它一開始就是被德三軍隊改造成彈藥輸送車在東線使用的,當它后來從東線調到西線戰場的時候,這才被盟軍繳獲,后來高盧國博物館又把它按照原樣修復。
而對于相對來說價值不那么高的蘇軍裝甲車,德三軍隊也沒有輕易的拋棄,他們會盡其所能的略微改造一些繼續使用。
至于說直接軍事價值相對來說不那么高的蘇軍履帶式拖拉機,德三軍隊也會在繳獲到以后在那些履帶式拖拉機上安裝簡單的武器和防護鋼板作為簡易的坦克殲擊車使用,只是相對來說這種改裝自履帶式拖拉機的坦克殲擊車效果并不像在坦克底盤上改裝的同類型武器效果那么好,所以導致其使用的范圍有限同時也不是那么常見。
另外,由于戰爭初期德三軍隊曾經繳獲過少量的馬克V坦克,由于這種上一次世界大戰的東西在1941年以后的戰爭當中缺乏使用價值,所以德三軍隊繳獲到這種坦克以后僅有的使用例子是把它放在柏林當做戰利品供國民參觀,但是當1945年柏林戰役的危急時刻,這種坦克還是不可避免的參加了戰爭尾聲戰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