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狼異族
在當代中國畫壇,浙江永康畫家呂偉杰以雄鷹題材作品著稱,其獨特的“翎境畫”探索,融合花鳥與山水傳統,開拓了宏闊的藝術新境。他以“翎”概括花鳥翎羽的精妙,以“境”體現山水的格局,“翎境”二字既點明技法載體,又營造超然意境,在動靜結合中構建出獨特的藝術世界。
工翎寫境:鷹與山川的交融
呂偉杰早期以工筆鷹畫立足。他突破傳統多畫側面的程式,大膽描繪鷹的正面、俯沖、翱翔之態,通過精細渲染強化羽翼的體積感和搏擊長空的力量。他的突破不止于此——他將這些雄鷹置于壯闊的自然背景中:或立于崇山之巔,或搏擊于怒濤之上,或翱翔于風云之間,形成了“大花鳥”的美學理念。代表作中,鷹的雄健與雪域高原的蒼茫融為一體:工筆精細刻畫鷹的神韻,寫意潑墨揮灑山河氣魄,在對比中實現了雄渾與靈動的統一。
丹霞入畫:方巖山的水墨新篇
呂偉杰的藝術根植于家鄉永康。當地的方巖山屬獨特丹霞地貌,赤壁層疊如“天降朱印”,卻鮮見于古人畫作。呂偉杰經年累月登臨寫生,積稿成篇終創巨幅長卷。他自創技法:以潑墨為基,調入朱砂點染赤壁;用橫向線條勾勒巖層疊壓之勢,皴擦結合模擬肌理。這既避免了描繪丹霞的單一性,又以現代筆墨實踐了“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古訓。在方巖系列中,山的奇崛與當地胡公文化、陳亮事功精神相貫通,自然山川升華為承載永康精神的文化象征。
色墨相和:傳統的當代轉化
“翎境畫”的融合,需要在色彩與筆墨上尋求平衡。呂偉杰深諳“隨類賦彩”之理:當工筆重彩的鷹禽置于青綠山水背景時,他降低背景飽和度,以水墨過渡避免色彩沖突;若背景以潑墨寫意為主,則弱化翎毛的精細勾線,追求整體筆墨氣韻的貫通。他還借鑒巖彩畫,在某些作品中以礦物顏料結合西畫色彩,使浪濤呈現斑斕質感;在另一些作品中則以巖彩繪石、工筆繪鷹,材質的碰撞拓展了傳統邊界。這種“色墨相和”的智慧,使其畫面遠觀氣勢撼人,近看層次豐富,在古典韻味中透出現代審美氣息。
呂偉杰的“翎境畫”,是山水和花鳥畫的融合,更是工筆與寫意的凝練。他在朱砂潑染的方巖赤壁與工致傳神的鷹眼之間,架起了一座連接傳統與當代的藝術橋梁。觀者立于其長卷巨制前,看群鷹掠過赤色山崖,感受到的不僅是自然的力量,更是一位畫家以畢生筆墨,回應著石濤“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追求——在翎羽與山岳的交匯處,華夏藝術“天人合一”的境界,正煥發出新的磅礴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