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豐在川邊藏區推行“改土歸流(即廢除土司,設立郡縣)”政策,固守了西南邊疆,其功勞堪比左宗棠收復新疆。
有意思的是,將趙爾豐斬首示眾的尹昌衡也曾西征川邊,三個月平息了西藏叛亂,迫使十三世達賴喇嘛主動求和、放棄獨立圖謀,有力維護西南邊疆的穩定,亦功不可沒。
尹昌衡一生,先從武后從文,年紀輕輕卻文武雙修,堪稱巴蜀奇才。
01
27歲成四川都督
尹昌衡,四川彭縣(今彭州)人,18歲考入四川武備學堂,后由學堂選送日本留學。
尹昌衡
回川后,在四川新軍第十七鎮,因軍中高級職務多由外省人擔任,引川籍軍人不滿,逐形成排外的川籍軍人集團,而尹昌衡因表現搶眼逐成這個集團的領袖。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后,趙爾豐迫于形勢交出四川的軍政大權,“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尹昌衡被川籍軍人擁戴成為軍政府的軍政部長。
后軍政府因經費不足拒絕擴編一鎮新軍,這使得很多軍官升官的愿望落空。12月8日,部分軍官士兵嘩變,軍政府正、副都督狼狽出逃,尹昌衡卻率兵一舉平定了兵亂。
事后,原都督請辭,尹昌衡受推舉成為都督,年僅27歲??!
02
斬首趙爾豐
尹昌衡猜疑成都兵變背后有趙爾豐的支持,再加上趙手里還有3000多名邊防軍,尹決定除之而后快。
尹昌衡沒有正面硬剛趙爾豐,而是跟趙談妥,政府軍形式上接管那3000多名邊防軍,先取得了趙的信任,后調集重火力包圍了邊防軍,迫使邊防軍繳械投降。
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派陶澤錕帶兵沖入趙爾豐家中將趙抓獲,后經公審將其斬首示眾,趙爾豐死前大罵尹昌衡。
趙爾豐被斬首示眾
但軍政府并未加害趙爾豐的家人,曾在告示中明示“病妻弱子,罪不及拿”?,F代作家趙珩就是趙爾豐的曾孫,在其書中就曾記錄其祖父一行兄弟二人逃出成都。
1914年3月24日,袁世凱頒發大總統令,要國務院為趙爾豐“從優議恤”并 宣付“史館立傳”。
03
平定西藏叛亂
民國二年(1913年),那位被趙爾豐趕跑到英屬印度的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西藏后又在英國的唆使下叛亂,發兵占領了川邊康地的巴塘、理塘,直逼康定。
對此,尹昌衡多次致電北京政府,指出“藏亡則邊地不受,邊失則全國皆亡”,表示愿率兵西征。
獲準后,7月10日,尹昌衡親率西征軍2500余人,自成都出發,29日抵達康定。8月,西征軍在收復雅江后兵分兩路,南路進逼理塘,北路直撲昌都,一路所向披靡。
“昌都保全,巴塘困解,理塘克服,貢覺收復,三巖繼定”,不到三個月,川西康地盡數收復。本打算打到拉薩,但因英國人干涉,改征討為安撫,尹昌衡又被任命兼川邊鎮撫使。
西征期間,尹昌衡嚴令部隊尊重藏民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擾民,得到藏民的支持,現在的太昭古城就是以尹昌衡的“號”命名。
04
36歲歸隱,潛心從文
尹昌衡收復川西后,聲威大震,這引起袁世凱的忌憚。袁世凱以議決邊務為名,將尹昌衡傳至北京,誘以高官厚祿,但遭到尹昌衡拒絕,尹曾當面質問袁世凱:“武夫出死入生為國家衛藩籬,中央奈何不顧而汲汲斗骨肉?”
袁世凱大怒,遂捏造“虧空公款”的罪名,將尹昌衡逮捕并判處九年徒刑。
1916年6月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繼任,尹昌衡被特赦出獄,后輾轉回到四川,此時四川已被劉湘等人控制。劉湘對尹昌衡不放心,尹于1920年8月5日發布了《歸隱宣言書》,此時尹36歲。
尹昌衡故居
自此,尹昌衡潛心從文,有諸多著作傳世,如《止園維白論》。
1953年,尹昌衡病故于重慶,享年6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