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劉文輝與劉湘叔侄不得不說,他們同出于成都大邑劉氏家族,這個家族十分龐大,巔峰時期把持四川、西康軍政,實力不容小覷。
劉文輝比劉湘小5歲,是劉湘的幺爸,卻是劉湘一手提拔的,二人曾聯(lián)手奪取四川的控制權,但隨著劉文輝逐步做大做強,威脅到了劉湘的統(tǒng)治地位,于是“二劉爭川”就爆發(fā)了。
1932年,劉湘與劉文輝爆發(fā)激戰(zhàn),在隨后一年多時間里,劉文輝先勝后敗,損失極其慘重。
1933年8月,劉湘大軍將劉文輝包圍在雅安,并對雅安進行炮擊,當時劉文輝正在抽大煙,一枚炮彈擊中了煙榻,打死了他的一名隨從,而他則僥幸存活。
惶恐之余,劉文輝帶著僅剩的2萬余人退出雅安,來到漢源駐扎。
原本,劉湘是有機會滅掉劉文輝,從而消除反對勢力,但他考慮到劉文輝是自己的堂叔,加之四川軍閥眾多,劉文輝可以起到制衡作用,便決定放劉文輝一馬,還將雅安讓給劉文輝,并徐諾日后將劉文輝扶上西康省主席的位置。
劉湘退出雅安后,劉文輝當即返回,由此開始主政西康,此后二十余年,他都牢牢把持西康的軍政大權,沒讓蔣介石踏足一步。
劉文輝主政西康期間,政績斐然,盡管他收取了高額賦稅,還將賦稅預收到1997年,但這些錢很大一部分被他用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1930年代,攝影師孫明經(jīng)來到西康省采訪調(diào)研,所到之處,學校都寬敞明亮,學生著整齊,課本齊全,伙食也很好,反觀縣政府則殘破不堪,很多房子甚至是危房,就很好奇地問一位縣長,“為什么縣政府的房子總是不如學校?”
那位縣長卻說,“劉主席(劉文輝)說了,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
縣政府的房子如果比學校好,縣長就要就地正法,這樣的規(guī)定著實奇葩,在全國都是獨一份,卻體現(xiàn)了劉文輝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那么,劉文輝為何這么重視教育呢,他在西康又干了啥呢?
01
劉文輝祖上是安徽人,明朝時入川做官,便在四川定居下來,家族世代為地主。
清朝末年,劉文輝的祖父劉宗賢中舉,成為遠近聞名的人物,家族也開始發(fā)展壯大。
劉宗賢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劉公晶、劉公敬、劉公贊,其中劉公敬是劉湘的祖父,而劉公贊則是劉文輝的父親。
劉家分家后,劉公贊分得30多畝土地及一個酒作坊,靠著這份基業(yè),他通過壓制農(nóng)民和工人,成為大邑縣安仁鎮(zhèn)的大富人。
劉公贊有6個兒子,分別是劉文淵、劉文成、劉文遠、劉文昭、劉文彩和劉文輝,這幾個人后來大多成為劉氏軍閥集團的成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劉文輝和劉文彩了。
早在劉文輝發(fā)跡前,劉文彩就已經(jīng)是安仁鎮(zhèn)有名的地主惡霸了,他橫行鄉(xiāng)里、作惡多端,積攢了巨額財富,被稱作“劉老虎”,正是在他的幫助下,劉文輝才得以成為四川大軍閥。
劉文輝作為劉公贊的小兒子,受到父兄寵愛,他自小聰慧,悟性很高,很小就被送到到劉家祠堂讀書,學習成績很好,老師們都很喜歡他。
大約在劉文輝13歲的時候,他通過謊報年齡,報考了四川陸軍小學,考試的時候,他需要當著校長老師的面演講,他雖然夸夸其談,離題萬里,卻因為發(fā)表了這樣一番演講而備受校長青睞,最終被破格錄取:
欲強國必先練兵,兵不強則不能御外侮,將兆瓜分之禍。裕國必先富民,富民之道在興工固農(nóng),救民之道在因勢利導……
進入陸軍小學后,劉文輝學霸的潛質(zhì)展露無遺,成績名列前茅,一路被保送到西安陸軍中學、北京陸軍第一中學就讀,直至進入當時中國最高的軍事學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讀。
劉文輝讀書期間,劉文彩對他的幫助很大,不但出錢出力,還鼓勵他努力奮斗,對他自信心的提升幫助很大。
劉文輝從保定軍校炮兵科畢業(yè)后,在劉文彩的勸說下回到四川,當時劉湘已經(jīng)當上川軍旅長,駐扎在成都,劉文彩便帶著他來到成都,在劉湘的推薦下,他當上了川軍第八師師長陳洪范的上尉參謀,由此開始了軍旅生涯。
后來,劉湘的發(fā)展越來越好,當上了川軍第二軍軍長,為了培植個人實力,在他的幫助下,劉文輝當上了川軍混成旅旅長。
后來,在劉湘的操控下,劉文輝來到軍事重鎮(zhèn)宜賓駐扎,宜賓是云貴入川的咽喉要道,也是云貴川地區(qū)的物資集散中心,且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是兵家必爭之地。
劉文輝來到了宜賓后,迎來了事業(yè)大發(fā)展期。
首先就是搞錢,劉文輝讓劉文彩壟斷了宜賓的煙酒茶葉等最賺錢的商貿(mào),對百姓收復沉重賦稅,還開設商號,建工廠,辦實業(yè),最終積攢了大量財富。
有了錢之后,劉文輝便擴張軍隊,購買先進武器,很快就嶄露頭角,成為眾多軍閥拉攏的對象。
正是在駐扎宜賓時期,在劉文彩的影響下,劉文輝產(chǎn)生了成為“四川王”的野心,不過那時他還不夠強大,只能依附于劉湘。
02
劉湘與各路軍閥斗法的時候,富得流油的劉文輝給了他很大的幫助,為他當上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提供了助力。
原本,劉氏叔侄可以大干一場,一舉拿下四川的控制權,但現(xiàn)實卻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1922年,在孫中山的支持下,川軍第一軍軍長熊克武聯(lián)合鄧錫侯、田頌堯、賴心輝等人向劉湘發(fā)起猛烈進攻,“劉熊大戰(zhàn)”爆發(fā),最終劉湘戰(zhàn)敗下野。
劉文輝為了自保,與老同學鄧錫侯進行談判,最后沒有受到波及,仍然駐扎在宜賓。
這件事對劉文輝的打擊很大,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想要立于不敗之地,繼而成為最終勝利者,就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必須左右逢源,多交朋友。
自那之后,劉文輝便不再只效忠劉湘一人了,而是采用靈活多變的策略,游走于各路軍閥之間。
這一招效果很好,在劉湘退居山林的情況下,他反而發(fā)展壯大了,不但當上了第五師師長,還從成都兵工廠得到了足以裝備5個步兵團的槍支彈藥。
后來,由于四川軍閥分贓不均,爆發(fā)了激烈矛盾,劉文輝便趁機與楊森、鄧錫侯等十幾位將領擁護劉湘出山。
很快,第二次“劉熊大戰(zhàn)”就爆發(fā)了,劉文輝出了大筆軍費,力助劉湘取勝,劉湘為了感激他,給了他許多地盤。
此后,劉文輝又參與“劉楊大戰(zhàn)”,幫助劉湘擊敗楊森,他則趁機奪取川東、川南大片領土,成長為一位實力強大的軍閥。
當時,劉文輝擁有7個師20多個旅,共計12萬多兵力,擁有人口稠密、物產(chǎn)豐富的70余縣,與劉湘、鄧錫侯、田頌堯四分四川,人稱“四巨頭”。
四人當中,以劉湘和劉文輝實力最強,二人不分上下,劉湘是四川的主政者,擔任川康裁編軍隊委員長,劉文輝則擔任四川省長。
當四川的軍閥越來越少,劉湘與劉文輝的共存便成為問題,但二人的矛盾不僅在此,還在于兩人在政見上存在巨大分歧。
劉湘是保守派,認為四川在全國相對弱小,必須緊跟蔣介石步伐才能生存,所以如何保境安民,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是重中之重。
劉文輝則是激進派,他的志氣不僅僅是四川一隅,而是想要打出去,他曾與劉湘商議,二人中一人留守四川,一人外出發(fā)展,但被劉湘拒絕。
于是,劉文輝決定自主發(fā)展,他大力扶持滇軍胡若愚打回云南,支持王家烈獨霸貴州,還投靠汪精衛(wèi)、擁護馮玉祥反蔣。
1930年以后,劉湘與劉文輝的矛盾開始激化,二人開始相互排擠、打壓,旨在削弱對方,獨占四川。
為了發(fā)展自身,劉文輝花費巨資從歐洲購買武器、飛機和大炮,并繼續(xù)擴充軍隊。
除此之外,劉文輝還大力培養(yǎng)人才,他本人是軍校高材生,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便在轄區(qū)內(nèi)開辦國政學校,開設甲級參謀、兵工、炮兵、無線電等班,還教授政治、歷史、經(jīng)濟和社會學等課程,旨在培養(yǎng)軍政人才。
沒兩年功夫,劉文輝就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這些人被安插到軍隊和地方,使得劉文輝這一系的將領和官員素質(zhì)大大提升,也是四川軍閥中發(fā)展得最好的一位。
03
眼看劉文輝不斷發(fā)展壯大,劉湘便將其視為自己同統(tǒng)一四川的最大障礙,為此感到非常著急,四處給劉文輝使絆子。
1932年,劉文輝花費200萬巨資從歐洲購買飛機零部件,在路過劉湘轄區(qū)時被扣押。
為了拿回飛機部件,劉文輝趁著劉湘母親去世的機會來到重慶,對劉湘的部下范紹增等人進行重金賄賂,哪知道范紹增將此事告知劉湘,結果花的錢都打了水漂。
憤怒之余,劉文輝派人刺殺劉湘,結果事情敗露,他倉皇逃走,然后切斷了重慶的糧道,劉湘只得從外地運糧,一場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1933年5月,劉湘先發(fā)制人,向劉文輝發(fā)起進攻,卻大敗而歸,但他不愧是老江湖,很快是使出三板斧,先是假裝議和,以此麻痹劉文輝;緊接著許以重利,對劉文輝的部下進行拉攏;最后拉攏鄧錫侯、田頌堯,讓二人助自己擊敗劉文輝。
在鄧錫侯、田頌堯的幫助下,劉湘反敗為勝,加之劉文輝在戰(zhàn)略上出現(xiàn)重大失誤,導致許多地盤被劉湘搶走,自身還損失慘重。
1933年8月,劉文輝退守雅安,但不久就倉皇逃到漢源,為了避免被消滅,他讓哥哥劉文淵和妻子楊蘊光去勸說劉湘撤軍,劉湘出于親情及四川局勢考慮,讓人帶話給劉文輝說:
我幺爸腰桿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壓壓他的氣焰。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總是一家人嗎。我還是讓他保留部分軍隊,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
劉湘不打算趕盡殺絕,而且要扶持劉文輝當上西康省主席,這讓劉文輝大喜過望,便帶著部隊返回雅安駐扎。
西康位于今天的川西及西藏東部,因其地處邊遠,主要民族主體又是藏族,故而清朝在此設置土司進行統(tǒng)治,晚清時曾打算在此設立西康省,但未能實現(xiàn)。
民國成立后,西康特別區(qū)成立,西康建省也在推動當中,劉湘想讓劉文輝當西康省主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歷史背景。
劉湘其實是聰明的,把西康留給劉文輝,劉文輝既能保存實力,從而牽制四川其他軍閥,又無法跟自己正面抗衡,簡直一箭雙雕。
不過,對于劉文輝來說,西康可不那么太平,這里土司政權眾多,治安混亂、政治不穩(wěn)、經(jīng)濟文化落后,簡直是不毛之地。
但是,劉文輝轉(zhuǎn)念一想,自己至少有個落腳地,便接受了這一現(xiàn)實,開始了對西康的治理。
基于西康地區(qū)教權大于政權的現(xiàn)狀,劉文輝實施“以教輔政,以政翼教”的策略,利用宗教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在西康站穩(wěn)腳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最終在西康站穩(wěn)腳跟。
此后,劉文輝大力建設西康,沒幾年功夫,西康就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得到了穩(wěn)步發(fā)展。
04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劉文輝出錢抗日,劉湘則率川軍奔赴前線,但出師未捷身先死,四川局勢開始發(fā)生巨變。
蔣介石為了奪取四川和西康的控制權,便打算任命張群為四川省主席,并對西康進行滲透。
為了穩(wěn)固四川和西康,劉文輝聯(lián)合劉湘舊部抵制張群,蔣介石無奈之下只得讓劉湘部下王纘緒任四川省主席,并于1939年西康建省后,任命劉文輝擔任省主席。
但是,蔣介石對四川和西康的爭奪并未停止,不但派遣特務滲透,還扶持地方勢力與之抗衡。
劉文輝實力本來就弱,面對蔣介石的步步緊逼,他應對起來很費力,便干了兩件事:
首先,劉文輝秘密與中共方面連上了線,尋求八路軍的支持。
早在長征時期,劉文輝與紅軍就有過交情,那時候蔣介石讓他阻擊紅軍,但他出工不出力,紅軍得以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順利通過西康。
盡管劉文輝的本意是為了自保,但他沒有對紅軍造成大的傷害,為雙方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約從1941年開始,劉文輝表面上接受蔣介石領導,實則通過兒女親家張叔明、民盟中央委員張志與中共方面接上了關系。
此后,劉文輝多次與中共代表王若飛、董必武、林伯渠等人秘密聯(lián)絡,甚至有一次他在重慶蔣介石眼皮子底下與中共代表見面,蔣介石卻一無所知。
其次,劉文輝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軍事,以此與蔣介石抗衡。
西康是個窮省,雖然在劉文輝的治理下,有了很大改觀,但跟宜賓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為了壯大自身,劉文輝一方面對百姓提前收稅,賦稅竟然預收到了1997年,這些錢一些被他用于擴充軍隊,一些則被他用于發(fā)展教育;另一方面,他縱容劉文彩強占民田,種植鴉片謀利,并組織地主武裝,組建西康袍哥組織,充當自己的打手。
在劉文輝的努力下,他多次撲滅蔣介石策劃的武裝暴動,還挫敗了特務的陰謀詭計,在四川被蔣介石掌控的情況下,西康竟然得以成為當時全國為數(shù)不多不被蔣介石插手的省份之一。
對百姓進行壓榨,是劉文輝主政西康期間的弊政之一,但奇怪的是,這樣一位大軍閥,卻在教育上留下了極好的口碑。
劉文輝不管走到哪里,都很重視教育,尤其他看到西康文化落后,百姓普遍不重視教育,便感到很擔心。
劉文輝認為,一個地方想要發(fā)展好,就必須重視教育,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然后回饋地方。
于是,在擔任西康省主席后,劉文輝大力發(fā)展教育,撥巨款用于修建學校,給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條件。
1939年,劉文輝在一所學校演講時,曾語重心長地說:
你們這些學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 我們國家很需要你們,你們是我們國家的后起之秀。特別是我們這個康定、康巴地區(qū)文化素質(zhì)比較差,希望你們,好好地學習,把你們的文化程度提高,把你們的知識提高,將來為這個康巴做點貢獻。
孫明經(jīng)到西康,對一位縣長進行采訪后,劉文輝很快就得知此事,又對身邊人說,“教育不興,焉何能把西康變邊地為腹地?”
不得不說,劉文輝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在那個年代,能有這樣覺悟的軍閥,屬實不多見。
05
劉文輝之所以重視教育,跟他的個人成長經(jīng)歷分不開,也跟他的現(xiàn)實需求有關,他需要人才。
劉文輝被劉湘擊敗后,身邊的人才大量流失,而面對落后的西康以及復雜的局勢,沒有好的幫手是萬萬不行的。
劉文輝有多重視教育,我這么來說吧,當時西康省的預算,除了軍事之外,教育占大頭;西康省自上而下,沒有一個官員不重視教育。
劉文輝要求地方主官一定要主抓教育,他以身作則,對地方官員的影響很大。
當時,巴安縣縣長趙國泰就很配合,他就曾放下繁忙的公務,跑到一所學校教授國語,當起了代課老師,后來被劉文輝當作典型表揚。
在劉文輝的努力下,西康人民的教育程度得到了極大改觀,人才開始出現(xiàn)井噴,這在他主政時期已經(jīng)有所顯現(xiàn)了。
學校比縣政府好,這是劉文輝主政西康時期的一大特色,盡管他預收了60多年賦稅,不過在那個預收賦稅普遍嚴重的年代,他已經(jīng)算“厚道”的了,比如四川軍閥劉存厚,就將賦稅預收到了2050年。
劉文輝有個屬下叫做彭勛,因為犯錯被貶到義敦縣當縣長,當他抵達義敦縣政府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縣政府是土磚砌成的,而且是危房,需要一根柱子頂住才能不倒。
西康還有個縣叫做德格縣,這個縣如今依然偏僻落后,但劉文輝主政西康期間,德格縣的學校卻很氣派,學生朝氣蓬勃、精神抖擻,與德格縣的惡劣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
劉文輝主張“勤儉為政、傾囊興教,開化民智、建設桑梓”,他認為物質(zhì)上的貧瘠,可能會讓人變得羸弱,但真正讓人喪失自我的原因,其實是精神上的缺失,而教育則是提振士氣、昂揚民風的最佳辦法。
誰能想到,劉文輝這樣的大軍閥,竟然有著如此廣闊的視野,對教育的重視,是西康人們之福,也是新中國之大幸。
解放戰(zhàn)爭末期,蔣介石試圖讓胡宗南以川、康、云、貴為根據(jù)地,固守西南,最危險的時候,他甚至打算除掉劉文輝,好在劉文輝早有防備,沒有讓蔣介石得逞。
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努力下,劉文輝打算率部起義,周恩來十分關切,曾告訴劉文輝:
大軍即將西指,積極準備,相機配合,不宜過早招致不必要損失。
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后沒多久,劉文輝便與鄧錫侯等人和平起義,西康得以回歸人民懷抱。
此時的劉文輝,政治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不但放棄了軍隊,還放棄了個人財富,將一切土地還給人民。
劉文輝起初在四川任職,后來長期擔任林業(yè)部部長,為我國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貢獻良多。
1976年6月,劉文輝在北京去世,享年8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