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釣到一條中華鱘,這時候趕緊取鉤放生,但是這條中華鱘要是因此感染死亡,釣魚人會不會因此“牢底坐穿”?
因為種群數量稀少,甚至一度面臨滅絕的風險,所以中華鱘成為了我國重點保護的對象。
也正是因為存量較低,所以遇到中華鱘的概率也是非常的低,只不過隨著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日漸好轉,不少人都開始從水里釣到中華鱘,這樣的意外也讓不少人擔心自己會因此“牢底坐穿”。
2025年7月4日,IP顯示為重慶的博主@釣魚佬潭就意外鉤到一條中華鱘,為此他還特意發布了一條視頻并說道:有幸與你見一面!
為啥說是鉤到而不是釣到呢,這是因為博主的魚鉤掛到了中華鱘的腹部,并不是中華鱘貪食被釣上來的。
在這條視頻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條目測五六斤的中華鱘正隨著一根釣線的牽引來到岸邊。
隨后一名男子伸手將其捧起,或許是感覺到岸邊的釣魚人沒有威脅,這條中華鱘甚至都沒有掙扎一下,隨后視頻中的男子將魚肚子上掛著的魚鉤摘下,捧手里簡單展示后便立刻放生了。
中華鱘作為我國保護魚類,我相信絕大部分國人都對它有著較深的了解,加上近年來大家環保意識的日漸提升,不少人在釣到懷孕的母魚或者小一點的魚都會選擇放生,更別提中華鱘這種需要人為干預保護的魚種了。
不過網友們在看完視頻之后,卻提出了一個質疑,那就是視頻中的中華鱘被魚鉤刺中了腹部,取鉤后直接放生雖然看起來沒問題,但是魚身上的傷口會不會感染呢,這條中華鱘會不會因此喪命呢,現在該怎么辦成為了諸多網友的疑問。
中華鱘,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
它的祖先與恐龍同時代,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全身保留著許多原始特征:骨骼大部分是軟骨,體表覆蓋硬鱗,尾巴呈歪形,腸道內有漏斗狀螺旋瓣。
這些特征讓它成為研究魚類進化的“活化石”,卻也讓它難以適應現代環境的劇變。中華鱘的一生,是跨越江海的漫長旅程。
中華鱘的繁殖周期長達14年,性成熟后需從海洋逆流而上,穿越葛洲壩等水壩阻隔,抵達長江上游的產卵場。
雌鱘通常在次年10月至11月完成產卵,單次產卵量可達30萬至130萬粒,通過巨量產卵彌補高死亡率。
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統計,上世紀六十年代,每年進入長江的中華鱘超過5000尾。
到2017年,野生種群數量已不足20尾,且連續多年未監測到自然繁殖。
如今,中華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比大熊貓的“易?!钡燃壐<?。
讓我們回到視頻中的畫面,魚鉤刺穿中華鱘腹部,放生后是否會感染?
要判斷這一點,我認為需要從三個角度去細致分析。
傷口的嚴重程度:從視頻看,魚鉤刺入部位在腹部,未穿透內臟(否則魚會劇烈掙扎),若僅是表皮或肌肉損傷,或許影響并不大。
中華鱘的愈合能力較強,因為中華鱘作為底棲魚類,它們常因捕食或躲避天敵受傷,進化出了較強的傷口修復機制。但若魚鉤帶有倒刺,或刺入較深,則可能引發感染。
生存環境的壓力:中華鱘的傷口感染風險,與水質密切相關。長江重慶段屬中下游,近年來通過“長江十年禁漁”政策,水質有所改善。
但工業污染、航運油污仍可能增加感染概率。此外,夏季水溫較高,細菌繁殖速度快,也會加劇傷口惡化。
個體的健康狀態:視頻中的中華鱘約五六斤重,推測年齡在5至8歲(雌性中華鱘需14歲以上性成熟,雄性需9歲以上)。
若它尚未性成熟,無需為繁殖消耗大量能量,生存壓力相對較?。坏羲幱阡в吻皟渲镜碾A段,傷口感染可能導致體力下降,影響后續洄游。
綜合來看,這條中華鱘的存活概率取決于“傷口處理+環境質量+個體狀態”三重因素。 若魚鉤被及時摘除,且傷口未被污染,它仍有較大可能存活;反之,若感染擴散,則可能成為壓垮這個瀕危物種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網友的第二個擔憂,我覺得這是源于對法律的誤解,同時“牢底坐穿”更像是個玩笑話,目的也只是為了提醒大家對生態要有保護意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或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關鍵在于“主觀故意”與“客觀行為”。
視頻中的釣魚人,顯然不具備“非法捕撈”的主觀意圖。他主動摘鉤放生,且中華鱘未因他的行為死亡(即便死亡,也需證明死亡與魚鉤刺傷的直接因果關系)。
因此,從法律層面看,他無需承擔刑事責任。但若他明知是中華鱘仍故意傷害,或放生后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導致魚死亡,則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或民事賠償。
并且我認為,法律的核心是“保護”,而非“懲罰”。對于普通人的“無心之失”,更應通過科普引導,而非簡單追責。
例如,農業農村部已明確規定:誤捕中華鱘等保護物種時,應立即無傷害放生;若魚受傷嚴重,需聯系漁政部門救助。視頻中的釣魚人,恰恰遵循了這一原則,他的行為,恰恰是公眾保護意識提升的體現,你覺得呢?
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提升,我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如今我們在戶外遇到中華鱘這類保護魚類的概率也是明顯升高,倘若是你無意鉤到這樣一條中華鱘,你會選擇怎么處理?
你覺得視頻中的這條中華鱘能存活下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