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又輸了,這次是0:2干脆利落地倒在日本腳下,東亞杯兩連跪,觀眾席上已經沒人再抱幻想,大家都知道這劇情,幾年前就看膩了,賽后除了批評整體發揮,球迷們討論最多的,反而是一個人——塞爾吉尼奧,歸化歸得轟轟烈烈,結果六場比賽下來,進球助攻全掛零,這事你說不尷尬都難,難怪網上一堆人開始對噴:到底是國足不會用人,還是足協壓根就看走了眼?
說實話,比賽過程真沒啥亮點可講,跟韓國打,塞爾吉尼奧替補出場34分鐘,跑了次長途,最后一腳踢飛,這種鏡頭你剪進集錦都嫌水,碰日本上13分鐘,除了兩次過人嘗試基本隱身,沒數據,沒畫面感,主教練已經給了機會,說不拼吧也在拼,說發揮吧又真看不出哪里亮,球迷心里那個落差感,說白了全是花了大價錢卻買回來個“空氣前鋒,你不著急嗎?
再往前翻,歸化后塞爾吉尼奧打過沙特、澳大利亞、印尼、巴林,唯一一次打滿全場還是對印尼,剩下都混個半場,結果不管打強隊還是打中游,數據板一片空白,聯賽里那套操作,到國家隊直接斷檔,這不是偶然,歸化費兩百萬歐,轉會費三百萬歐,這還不算各種安置開銷,對一位30歲球員來說絕對是高薪厚遇,換誰都想不明白,國足到底圖啥?
問題來了,塞爾吉尼奧聯賽里能踢,到了國家隊就徹底啞火,表面看是“不會用,但細想下去,其實也不是光教練的問題,伊萬科維奇給過他時間,后來換成久爾杰維奇依然沒重用,按理說,換個體系換個腦袋,總有一任能看中你吧,結果兩任教練都覺得不合適,歸根結底,核心問題大概率還得他自己背。
回頭看這波歸化操作,足協已經不是第一次試水了,前一批歸化球員混得一般,這次本以為吸取教訓,準備得更充分,結果流程走完,塞爾吉尼奧上場,場面還是老樣子,球迷一針見血:“歸化他就是給國安用的,跟國足屁關系沒有,雖然聽著有點氣話,但細想確實扎心,塞爾吉尼奧加盟國安后,中前場配合肉眼可見地順暢了,國安外援、國腳一堆,整體實力碾壓大多數對手,這種環境下,他的優點自然能被最大化,聯賽一哥,國家隊路人,怎么聽都像段子,可偏偏就是現實。
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國安前場一群能傳能跑的隊友,塞爾吉尼奧只需要在體系里發揮,機會自然多,到了國家隊,身邊沒那么多靠譜外援,國腳整體水平也就那樣,面對的對手還都是亞洲一線水平,塞爾吉尼奧靠體系吃飯,這體系一散,個人能力就原形畢露,說白了,他不是那種能單挑防線、自己制造空間的狠角色,國足就缺那種“小奧斯卡“克雷桑級別的超級個體,可惜選來選去還是差口氣。
外部環境也不是全無影響,歸化流程本身就一波三折,球員心氣、教練信心都受影響,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選人思路老毛病,非得選個體系型球員,結果國足根本供不起這個體系,塞爾吉尼奧成了“用錯地方的好零件,放國安能發光,拿來國家隊就只能擺爛。
說句難聽的,這場東亞杯,如果最后一戰對香港都打不出存在感,那打臉的可不只是球員,足協、教練組、整個歸化思路都得一起挨罵,球迷再不懂行,也不傻,花這么多錢買個“看客,誰都心里憋屈,歸化的核心邏輯,到底是補短板還是湊數?這次算是又給足協提了醒。
其實球迷也沒指望每個歸化都能立刻成為亞洲一流,但起碼得有點存在感,別再讓“歸化=國安專供成了梗,到了國家隊就成擺設,這路子再走下去,誰還敢信“花大錢能買來未來?與其指望體系型選手救火,不如多發掘點能單兵作戰的狠人,哪怕能力不如人家,但起碼能有點血性、有點戲劇性。
最后一句,這事兒歸根到底,是國足體系、歸化政策和選人眼光一連串的系統性問題,塞爾吉尼奧這回成了“背鍋俠,但鍋不該他一個人背,東亞杯打完,誰能給球迷一個交代,大家都在等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