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舷號為何是16?”“戰機著艦該加速還是減速?”“遭遇敵機導彈如何應對?”——7月12日,甬上教育講堂總第204期·名家有約第二十一期活動現場,退役陸軍上校、少兒軍事文學作家張福遠拋出的一連串有趣的軍事“燒腦題”,點燃了數百名孩子的求知熱情。
活動現場 本文配圖均由主辦方提供
張福遠,筆名“八路”,是中國少兒軍事文學的標志性人物,其作品以鮮明的“學會生存”教育理念為核心。其代表作《特種兵學校》系列、《鐵血戰鷹隊》系列等,已入選 “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這些作品并非只有單純的冒險故事,而是將 “知識、技能、品質” 三大要素深度融入情節。
張福遠在現場,從近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訪問香港切入,將專業軍事知識轉化為生動課堂,自然地引入到航空母艦阻攔索的應用、戰機雙機編隊的作用、隱形戰機的原理等。
活動現場
當講述不同導彈的應對方法時,他生動地將導彈比喻為“魚”,而誘餌彈就是釣魚的“誘餌”,“當有了更誘人的‘餌’,‘魚’就會調轉方向。”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張福遠還特別擅長以孩子們熟悉的語文課本引入,通過巧妙地“嫁接”,
拆解《頤和園》背后的甲午海戰之殤,揭秘《納米材料》中隱形戰機的科技基因,讓教材變身國防啟蒙讀本。
在接受過往媒體采訪時,張福遠多次闡述其理念:“真正的生存教育,不是教孩子成為‘孤膽英雄’,而是讓他們擁有扎實的知識儲備、實用的生存技能以及堅韌的心理品質——這三者構成一個穩固的鐵三角,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基礎能力。”
活動現場
在現場,他也表示,自己表面講的是軍事知識,實際還涉及很多學習方法和家庭教育問題,希望能給孩子們和家長一些啟發。
“我現在是一名專職作家,但其實高考時語文成績并不理想。直到大學時參加一次演講比賽,靠日常積累的知識,演講內容鮮活有趣,獲得了評委的認可,拿到一等獎。這個經歷讓我一下子找到了自信,原來只要我敢講,我可以講得那么好。”張福遠認為,教育就是一次次給孩子、給自己創造成功的體驗,相信自己可以獲得成功。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張福遠談到,他的作品傳遞出的是責任、正義和永不言棄的精神,而這是少年們需要具備的,“希望孩子們可以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具有堅韌品質、有擔當責任感、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簽名環節
甬上教育講堂·名家有約系列講座,是寧波大學園區圖書館聯合澎湃新聞等共同打造的人文教育類公益品牌,面向全市大中小學生及學生家長群體。該講座活動也是寧波2025年“我陪孩子讀經典”系列活動之一。本次講座通過軍事載體實現國防教育與家庭能力培養的深度嫁接,為甬城教育注入新維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