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改變亞太格局的軍演正在中國周邊悄然上演,19個國家參與規模前所未有。
有意思的是,聲勢最大的盟友表現最尷尬,威脅最強的裝備頻頻出狀況。
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樣的戰略算盤和真實意圖?
作者-彤
300架戰機貼臉挑釁,英軍關鍵時刻"掉鏈子"了
7月10日凌晨,美軍代號"重返太平洋"的聯合軍演正式啟動。近300架戰機從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同時升空。
最震撼的數字是距離:最近的戰機距離中國東南沿海不到600公里。這個距離意味著什么?
說直白點,就是貼臉挑釁。按照現代戰機的作戰半徑,這已經進入了直接威脅范圍。
美軍這次動用的裝備規格也確實不低:F-22"猛禽"、F-35"閃電"、B-1B"槍騎兵"轟炸機,幾乎是能飛的都派來了。
最積極響應美國號召的要數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帶著一個完整的打擊群浩浩蕩蕩開向亞太。
可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就在軍演即將開始的關鍵時刻,英國的F-35B戰機突然"掉鏈子"了。
液壓系統嚴重故障,戰機無法起飛。英國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把故障戰機扔在印度機場。
更讓英國尷尬的是,他們現在正考慮把這架F-35直接拆解了運回去,生怕印度"偷師"先進技術。
這個細節很有意思:表面上聲勢浩大的軍演,關鍵時刻卻頻頻出狀況。
不止英國,仔細看看這次參演的19個國家,真正拿出主力部隊的不到一半。
很多國家只是派了幾個聯絡官,純屬"意思意思"。這樣的軍演,威脅成色到底有幾分?
貿易戰打輸了,拳頭就上來了?美國這招有多毒
要理解這場軍演的真實意圖,得先搞清楚美國現在的處境。
2024年下半年開始,中美貿易摩擦再次升溫。美國把中國的電動車、光伏板、稀土材料全拉進了加稅清單。
說是為了"國家安全",其實底子里是想救自家制造業。可半年過去了,美國廠子沒見好轉。
反倒是原材料漲價、通脹加劇,工人罷工的聲音也跟著高了。經濟手段不靈,軍事手段就上來了。
美軍印太司令部的說法很冠冕堂皇:"強化印太安全網絡"。翻譯過來就是:拳頭比嘴巴管用。
這次軍演的四大真實目的其實很明確:
第一是戰略威懾:在亞太展示力量,告訴中國"我來了""我不怕"。
第二是拉攏盟友:逼迫盟國表忠心,檢驗"聽話指數"到底有多高。
第三是軍工經濟刺激:軍演一搞,軍火訂單就來,順便刺激國內軍工產業。
第四是營造輿論壓力:向全球傳達"中國周邊不穩定"的印象,爭奪國際話語權。
說穿了,這套操作幾乎是冷戰時期的"翻版"。只是這次不是針對蘇聯,而是中國。
可問題是,現在的國際環境和冷戰時期完全不同。美國的這些盟友真的愿意跟中國徹底撕破臉嗎?
解放軍環臺"硬剛",中俄這對組合讓美軍心慌了
美軍軍演一開始,中國的反應就來了。7月10日當天,東部戰區立刻宣布"環臺島聯合戰備巡邏"。
殲-16、轟-6K輪番出場,艦隊橫跨臺海中線,直接貼著"紅線"走。
戰區發言人的話說得很直接:"此舉是對外部勢力與'臺獨'勾連的回應,具有高度針對性。"
翻譯過來就是:你們演你們的,我們練我們的,看誰更有底氣。
更關鍵的是,中國這次不是孤軍奮戰。俄羅斯的支持來得很及時。
7月9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明確表態:"美軍在亞太的軍事集結將進一步破壞地區安全。"
這不是客套話,這是明確站隊。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也跟進表態,說理解中方在安全問題上的關切。
連普京都在索契會見白俄羅斯總統時說:"美國在全球推動的軍事同盟體系,正在重塑全球安全格局。"
話里的意思很清楚:美國的這套做法,俄羅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為什么俄羅斯這次表態這么積極?原因很簡單:中國若出事,俄羅斯也好不到哪去。
中俄現在是全球"戰略背靠背"的兩大力量,一旦中國被打壓,俄羅斯面對西方將更加孤立。
所以現在的中俄互動,比任何時候都更緊密。無論是聯合巡航、空中戰略協作,還是在上合組織、金磚機制中的聯手。
中俄已經形成了明確的"安全共同體"。也就是說,美軍再怎么"拉幫結派",也不可能輕易動搖這個安全架構。
這場博弈誰會笑到最后?中國有張王牌還沒亮
從戰略層面說,美國這次軍演確實釋放了某種"壓迫感",給中國制造了安全緊張氛圍。
可要注意,這不等于實戰威脅。美國的這套做法本質上還是"心理戰"。
通過聯合軍演嚇你、通過輿論造勢壓你、通過盟友聚攏圍你。說到底,還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
可中國需要被這套心理戰嚇到嗎?答案很明確:完全沒必要。
中國的軍事實力近年來穩步提升,不僅是軍艦、導彈的數量多了,更重要的是系統作戰能力越來越強。
針對美軍這類"敏捷部署"戰術,解放軍早已在南部戰區和東部戰區開展應對演練。
岸基反艦導彈、遠程火力打擊、分布式空防等系統都已經整合升級。
關鍵就在于打破美軍"快速突襲"的幻想。美軍不再像以前那樣能輕松壓制對手。
而且,中國還有一張"王牌"沒有完全亮出來:經濟影響力。
看看這次參演的國家,哪個不跟中國有密切的經濟往來?日本、韓國的經濟命脈都在中國市場上。
說跟中國翻臉,沒誰真敢輕舉妄動。這次軍演更像是"表態儀式":意思一下,站個隊,刷個臉。
而我們要做的,是清醒判斷形勢,穩住節奏,加強聯動,不被節奏帶偏。
歷史早已證明:中國不是靠喊口號強大的,是靠幾十年堅持自主發展走到今天的。
這種實力,不是靠一場軍演就能動搖的。真正的較量在綜合實力,而非表面姿態。
結語
這場軍演表面聲勢浩大,說到底還是美國戰略焦慮的外在表現。
中俄的從容應對展現了戰略自信,真正的較量在綜合實力而非表面姿態。
面對這樣的國際局勢,你覺得中國的底氣從何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