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54篇原創筆記
前言
張雪峰曾提出個觀點:
“最賺錢的職業,其實是銷售,只不過大家都看不上。”
深以為然。畢竟,他就深得銷售精髓,如今人設豐滿,財富自由,早已是人生贏家。
評論區有人說:“不是看不上,是一般人真干不了?!?/p>
錯。因為,真正的銷售,從來不是賣產品,而是賣自己。
年過40,我發現,所有行業的本質,其實都是一場銷售。
01 把身體租出去,只能算零售
上周末,在家門口便利店和暑期工店員聊了幾句。
坐標蘇州,工資4500,干滿3個月后漲到5000。工作挺清閑,沒啥強度和壓力,唯一缺點是有夜班。
說心里話,我認為工資還不錯。但看著這只比兒子大2歲的姑娘,總覺得于心不忍,畢竟這年紀的孩子,大多不懂睡眠不足的危害性。
轉念一想,身處職場基層,扎心點說,職場底層的我自己不也一樣?
每天出賣8小時、12小時的體力與時間,用健康換工資,用透支換生存。把加班當功勞,把不請假當資本,以為賣的越多就越安全。
殊不知,體力會隨著年齡衰減,時間也永遠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消耗品。
唯一的自我安慰是:基層銷售或許廉價,但它畢竟是扎根的過程。
我們賣掉的每一分鐘,都在為未來的“漲價”攢資本,當然,前提是得動腦思考。
02 把格局租出去,才能算批發
大多數行業都有個普遍現象:
工作時間久了,把專業技能升華成吃飯本能,再加上不錯的為人,就自然而然邁入中層。
就像軍隊,真正的中堅力量不是軍官,而是士官;職場上決定單位前途的,正是承上啟下的中層管理者。
當你成為中層管理者,銷售方法就變成:把為人做到“信任”,把技能轉為“靠譜”。
你可以不是技術大拿,也可以不是業務專家,重要的是,讓上層相信你能把事做好,讓下屬覺得跟著你有奔頭。
就像我單位幾個部門,按職責來看,非專業出身的恐怕連門道都摸不清,即使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也不可能跨越技術天塹。
但幾位主管,卻都將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妥妥的“外行領導內行”。
憑什么?無非就是懂得用“為人”整合團隊力量,而不只是靠“技能”做超級工具人。
03 把思想租出去,就能做品牌
這年頭,大家都知道,職場上層,本質上玩的就是認知差。
那為什么那些商界大佬在公開場合說的話,往往都很接地氣,從而讓我們有種“他們不過如此”的錯覺?
原因很簡單:認知差的終極銷售,是讓更多人為“愿景”買單。畢竟,再宏大的藍圖,也要有人提供顏料。
所以,與其鄙夷他們就是畫餅、洗腦,不如學學他們怎么把“只有我知道”的事,創造“你也能擁有”的價值。
查理·芒格曾說: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擠入上層的關鍵,不是靠天花亂墜的PPT,也不是口若懸河的專業術語。記?。?/p>
你賣的不是某個具體方案,而是“我能看到更遠未來”的信念;你賣的也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我能給你創造更大價值”的堅持。
寫在最后
兒子說,明年高考完的暑假,除了學駕照,剩下時間都用來打工。
我表示贊同。
畢竟,銷售的第一步,不是“我有什么你買什么”,而是試著“你需要什么,我就為你創造什么。”
愿你我都能在基層學會抬頭看路,到中層懂得低頭修心,做上層甘于彎腰拉人。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