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虎癡,魂歸故里
觀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
張善子
丹青鑄劍
致張善子與研究者汪毅①
蔡宗耀
盧溝橋的槍聲,撕破1937年的夜
日寇的鐵蹄踏碎宛平城的月光
八十年后今朝,我們回望那段歷史
猶聞槍炮聲,倭兇罪難量
赤子丹心炙,熱血映穹蒼
張公善子怒火滿腔
振臂揮毫劍指蒼黃
宣紙鋪展即為戰疆
皴擦勾勒描繪虎王
奔騰躍起生動形象
天上的二十八星宿
化作虎賁雄兵,慷慨激昂
寓意著二十八行省
一致同仇敵愾,士氣高漲
《怒吼吧,中國!》②震撼四方
讓膏藥旗在斑斕怒火中
悚悚發抖衰落消亡
他創作的每一幅丹青
都成了能兌換槍炮的軍餉
義賣義捐的銅板 銀元 金條
都匯成流向戰場的力量
他攜帶佳作,遠渡太平洋
巴黎的燈光,映亮東方筆墨
紐約的展廳,回蕩著義勇軍激昂的吶喊
連白宮案頭,都有著飛虎圖張開的翅膀③
歷時兩年勞苦奔波
舉辦畫展一百多場
籌金廿萬凝斗志
戰火轟鳴滅敵狼
而汪毅俯身于故紙堆
像考古學家挖掘文明的火種
從泛黃的詩箋與信札里
他打撈起蒙塵的星光
三十年的時光篩去砂礫
他嘔心瀝血, 鉤沉補斷章
《一門虎癡》《張善子的世界》,多部巨著相繼問世
讓歷史的虎嘯,穿越歲月重新回響
墨色化熱血,畫筆作投槍
檄文驚敵膽,鋒銳破蒼茫
一個在畫布上捍衛祖國山河
一個在文獻里修復歷史輝煌
兩種光芒在時空里交疊
共同熔鑄成一座永不褪色的豐碑
讓后來者仰望, 讓正義傳揚
注∶
①7月6日,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江市委員會為指導單位,四川政協文史館、重慶現當代美術研究所為學術指導單位,中共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內江市芭蕉井展覽館主辦,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原副巡視員、張善子研究者汪毅策劃的“丹青鑄史——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在內江芭蕉井展覽館開展。
②《怒吼吧,中國》:張善子1938年創作巨幅虎圖,以二十八只猛虎象征全國二十八行省團結抗戰。
③飛虎圖:張善子曾為美國援華飛虎隊創作主題畫作,其海外畫展獲美國總統羅斯福夫婦支持。
墨虎·青燈·赤心
觀汪毅先生
“張善子抗戰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有感
蔡宗耀
烽煙,曾窒息了天空。
山河在泣血,故土在呻吟。
一位畫家,張善子,他放下了案頭的清供,握緊了筆,如同握緊了劍!
墨,不再是閑云野鶴的飄逸,
是虎!
是撕裂畫紙的怒吼!二十八道目光,如炬,如電,
那是二十八省不屈的脊梁在燃燒,
在宣紙上凝聚成一聲震天的咆哮——《怒吼吧,中國!》
筆鋒一轉,虎肋生翼,
墨色騰空!《飛虎圖》刺破陰霾,
成為翱翔在正義戰場的圖騰。
尺素之間,風雷激蕩;
方寸之地,奔涌著金戈鐵馬的血潮。
他以丹青為戈,以水墨作血,
在沉默的畫壇,炸響驚雷。
誰說畫者只能描摹風月?
他腕底的生靈,是民族魂魄的怒放!
位卑,何曾敢忘憂國?
歲月如塵,試圖掩埋這滾燙的墨跡。
虎嘯聲,似乎漸遠……
然而,有人擎起一盞青燈,
是汪毅。
他懷揣一顆赤子之心,俯身于歷史的塵埃深處。
步履,叩問過耄耋的記憶;
指尖,摩挲過泛黃殘卷的脈搏;
青燈下,與浩繁的舊聞對話。
冷凳十年,只為打撈一顆沉沒的丹心,
只為擦亮一段不該褪色的烽火傳奇。
于是,展覽廳里,
墨虎重新睜開了眼!
那些筆觸,那些文獻,不再是靜止的陳列。
是精神的復活!
是汪毅先生,以布衣之身,以學者之志,
重新點燃了那腔赤誠。
他在訴說:
江山代有豪杰,
不只在疆場,也在故紙堆的堅守里,
在文化血脈的接續中!
看啊:
前賢的墨虎,瞳仁里依然跳躍著驅寇的烈焰;
后學的青燈,光暈中長明著報國的精誠。
一展雖微,
卻映照出兩代赤心——
一幅幅畫,一頁頁紙,
無聲地吟唱:
位卑未敢忘憂國,
從來江山多豪杰。
那墨色里浸透的,
是永不冷卻的家國之思,
在時光的河床上,
崢嶸如初。
汪毅著書贊二張①
蔡宗耀
汪毅先生獵古今,旁征博引證文深。
二兄②義賣籌軍費,八弟③誠捐添畫金。
卷帙浩繁凝血苦,筆耕不輟著書忱。
史章寫就春秋事,學界高風萬眾欽。
注∶
①汪毅:從事張大千(大風堂)藝術研究34年,發表文藝作品和論文道700篇,出版著作有《走近張大千》《張大千的世界(3卷)》《張大千張善子黃山記游》《尋蹤張大千∶臺灣之旅》《一門虎癡:張善子胡爽盦安云霽》《張善子的世界》《張大千張善子研究》《張大千大風堂藝術研究》等。
②二兄:張善子,在家中姐妹十人中排行老二。1938年12月,張善子攜180余幅個人及與張大千合作畫作,在美、法兩國舉辦了100多次畫展。據美國財政部檔案,確認1939-1940年張氏募得21.3萬美元。
③八弟:張大千在家中排行老八,友人也稱其為“八兄”。
觀張善子抗戰美術文獻展
李世宏
虎嘯丹心照汗青, 芭蕉井畔憶征程。
千鈞筆力驅倭寇, 萬里風塵鑄畫楹。
墨染河山凝浩氣, 史鐫金石勒雄名。
今朝展卷烽煙在, 猶聽奔雷警世鳴。
丹青祭
觀張善子抗戰文獻大展
李世宏
鐵筆如戈裂素宣,芭蕉故井涌烽煙。
墨凝虎魄三千丈,血染山河八萬箋。
赴海傳薪驚世界,凌霜傲骨鑄鈞天。
今開玉匣觀青史,猶見銀鉤勒永年。
賀張善子抗戰美術展啟幕
袁武泰
巴蜀晴光映展廊,善子丹青韻里彰。
虎嘯山林驚寇膽,筆揮歲月鑄國梁。
歐美義展聲播遠,華夏危時義舉彰。
八秩回眸豪氣在,盛世同歌浩氣長。
觀《丹青鑄史: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
贊張善子先生
魏明偉
怒吼聲中浩氣存,長虹貫日振國魂。
丹青豈止風騷物,鐵筆能降倭寇軍。
贊《丹青鑄史: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
張永金
不因星宿自霞光,隔代知音精掘揚。
武略文韜多第一,芭蕉天際耀甜香。
觀《丹青鑄史: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開幕式有感
耘 瑋
煙云散盡艷陽天,齊聚芭蕉思頌賢。
飛虎丹青驚海外,山河振奮嘯聲先。
贊 《丹青鑄史: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
耘 瑋
不因星宿自霞光,隔代知音精掘揚。
武略文韜多第一,芭蕉天際耀甜香。
贊汪毅先生
策辦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展
甘光地
胸懷家國重鄉賢,繼晷焚膏入翰丹。
獅雄虎吼大風起,文留青史共長天。
滿江紅?張善子抗戰美術
研究成果暨文獻展開幕感懷
楊 念
虎嘯丹青,風云卷、山河怒徹。
揮筆處、群峰昂首,萬鈞雷裂。
赴歐美、孤身傳大義,飛虎圖贈駝峰杰。
更幾番、血淚鑄雄魂,昭明月。
家國恨,猶未雪;
民族志,堅如鐵。
看芭蕉井畔,史光重熱。
百幅畫圖凝正氣,千秋文獻銘忠烈。
待今朝、再唱大風歌,沖霄闕!
卜算子?觀張善子抗戰美術展有感
天涯攝狼
暖日映展堂,盛事開巴蜀。
虎嘯丹青憶歲艱,抗戰風云錄。
筆底鑄英魂,海外傳聲鐸。
八秩回眸浩氣存,盛世同君祝。
丹青鑄史賦
賀張善子美術研究成果暨文獻展盛啟
袁武泰
夫巴蜀勝境,鐘靈毓秀;內江古邑,文脈悠長。時維癸卯之歲,序屬盛夏時光。丹青鑄史之展,耀于芭蕉井堂。緬抗戰之崢嶸,彰賢士之肝腸。集文獻以成章,匯成果而流芳。
觀夫張善子者,畫壇巨擘,“虎癡”名揚。以筆為戈,驅寇志堅如鐵;以畫為刃,護國心烈似鋼。其虎也,嘯谷騰山,威震八荒;其姿也,昂首闊步,氣宇軒昂。或臥于林藪,靜若處子含光;或躍于澗壑,動如驚雷破蒼。每繪一虎,皆寓深情于墨韻;每成一幅,盡顯浩氣于華章。
憶昔烽火連天,山河破碎;生靈涂炭,日月無光。善子先生,心懷家國之痛;藝壇俊彥,肩負民族之傷。遠渡重洋,赴歐美而義展;廣傳聲息,喚友邦以援襄。募捐款項,如甘霖潤旱壤;宣傳精神,似號角振疆場。其行也,感天地而動鬼神;其德也,昭日月而耀穹蒼。
今逢勝紀,八十載之滄桑;共襄盛舉,萬千人之慨慷。芭蕉井館,盛事啟而華光;四方賓客,雅集至而歡暢。指導有方,省志辦之賢良;學術助力,文史館之棟梁。主辦精心,黨史室之勤勉;協辦協力,諸單位之同襄。
開幕之際,嘉賓咸集;致辭之時,情意悠長。楊館長之辭,言辭懇切,道展覽之宗旨;汪策展之講,見解精深,析善子之鋒芒。凌所長之語,高瞻遠矚,論藝術之方向;徐館長之言,溫文爾雅,贊文化之流芳。鄧主任之訓,莊重威嚴,彰指導之力量;柳主席之囑,親切和藹,寄期望于前方。鄧國軍副主席,聲洪嗓亮,宣布開幕之響;全場掌聲雷動,激情飛揚。
且夫音樂會啟,藝術聲揚。女聲獨唱,情深意長。《假如今天你還在》,訴思念于天堂;張博士之演繹,引共鳴于心房。詩朗誦起,韻律鏗鏘。《張善子抗戰詩抄》,展豪情于紙上;何婷婷之朗誦,激壯志于胸膛。
至若展覽之陳,精彩琳瑯。大風內江,溯畫派之源流;一代虎癡,彰藝術之榮光。千秋正氣,頌抗戰之精神;丹青抗戰,記歷史之滄桑。文獻之光,照傳承之道路;研究成果,啟探索之新航。觀者絡繹,贊不絕口;評者紛紛,譽滿八方。
嗟乎!善子之藝,如璀璨之星,耀于畫史之蒼穹;善子之德,似巍峨之山,立于民族之心中。今之展覽,乃傳承之盛舉;今之盛會,乃弘揚之新功。愿吾輩,承先輩之遺志,傳文化之火種;興中華之偉業,鑄時代之豐功。使丹青之韻,永傳于后世;讓抗戰之魂,長耀于蒼穹!
賦畢,心潮澎湃,情難自已,乃作此篇,以志紀念。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蔡宗耀 李世宏 袁武泰 魏明偉 張永金 耘 瑋 甘光地 楊 念 天涯攝狼(內江籍詩人)
供圖:汪 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原副巡視員,一級文學創作,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