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今天刷到一則消息,7月12日,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輸美商品征收30%關稅。
這紙通牒讓剛放棄征收數字稅以表善意的歐盟措手不及,也讓正與美國談判邊境安全問題的墨西哥愕然。
歐盟的貿易順差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2024年歐盟對美出口5316億歐元,貿易順差高達1982億歐元。而墨西哥則因“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和移民問題被當作制裁靶標。
當特朗普在信中宣稱雙方關系“遠非互惠互利”時,大西洋兩岸的貿易橋梁已開始崩塌。
歐洲的反應如驚雷炸響。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迅速聲明:30%關稅將“破壞大西洋兩岸的重要供應鏈”,最終損害歐美企業與消費者利益。
更尖銳的抵抗來自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直斥此舉“令人憤慨”,要求歐盟立即啟動反制措施。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聲明字字如刀:“歐盟應當加快準備可信的反制措施,動用包括反脅迫機制在內的所有可用工具”。
德國工業聯合會則警示:這種關稅政策將導致“成本上升、危害就業并削弱歐美競爭力”。歐洲的憤怒背后是清醒認知——當美國對歐盟關稅逼近中國的34%水平,所謂“盟友”標簽已成諷刺。
墨西哥的回應則展現外交韌性。面對30%關稅重壓,墨西哥總統辛鮑姆一面表示“相信能達成協議”,一面斬釘截鐵宣告:“墨西哥的主權不容談判”。
墨外交部聲明將美方行動定性為“不公平待遇”,同時啟動“常設雙邊工作組”尋求解決方案。這種剛柔并濟的策略凸顯新興經濟體在霸權壓力下的生存智慧。
特朗普的關稅戰車已碾過24個國家與27個歐盟成員國。
從日本25%、韓國25%、加拿大35%到巴西50%,全球貿易體系正被撕成碎片。更具破壞性的是其政策邏輯:特朗普在信中威脅,若歐盟或墨西哥敢實施報復,“無論提高多少關稅,都將在30%基礎上再加收同等關稅”。
這種“無限翻倍”式恐嚇,徹底顛覆了國際貿易談判的基本規則。
最終的代價將由美國民眾承擔。美國市場上72%的新鮮番茄依賴進口,其中90%來自墨西哥,“番茄協議”終止后價格已應聲上漲10%。
巴西咖啡占美國消費量三分之一,50%關稅將直接推高早餐桌上的咖啡價格。
彼得森研究所警告,全面貿易戰可能使美國通脹突破5%,GDP增速跌至1.2%——重回1930年代“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災難深淵。
得州農工大學的研究更揭示殘酷現實:僅番茄進口產業鏈就支撐著美國4.7萬個就業崗位。
當德國經濟部長賴歇指出美方關稅“將對大西洋彼岸的經濟和消費者產生重大影響”時,實則是給美國民眾的提前悼詞。
貿易史上最諷刺的圖景正在展開:當墨西哥農民種植的番茄因17%關稅在美國超市漲價,當巴西咖啡豆被50%關稅推成奢侈品,買單的恰是特朗普誓言保護的“美國普通家庭”。
馮德萊恩宣稱“歐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時,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堅持“主權不容談判”時,這些抵抗背后是舊秩序的哀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