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改口:愛潑斯坦名單不存在?從"嚴查"到"結案",背后藏著不敢說的隱情……
特朗普又一次讓輿論看懵了。前陣子還喊著要"徹查愛潑斯坦事件",誓要把真相公之于眾,最近卻突然改口:"根本沒有所謂的愛潑斯坦名單",相關調查也稀里糊涂結了案。這急轉彎的操作,讓不少人嘀咕:到底是查不出東西,還是有什么不能說的秘密?
要知道,愛潑斯坦的"蘿莉島"傳聞纏了這么多年,多少權貴的名字和這事兒綁在一起。特朗普從"硬剛"到"軟著陸"的轉變,更像一場沒說透的權力游戲。
從"誓要調查"到"稀里糊涂結案":特朗普的態度急轉彎
時間線拉回去看,特朗普對愛潑斯坦事件的態度,簡直像換了個人。
早年間,他公開說過"愛潑斯坦是個壞家伙",還暗示"知道些別人不知道的事"。去年競選時,為了拉攏民心,更是把"嚴查愛潑斯坦案"當成口號,拍著胸脯保證"不會讓任何一個涉案者逍遙法外"。當時不少人信了,覺得這事兒終于有盼頭——畢竟愛潑斯坦2019年在監獄"自殺"得蹊蹺,背后的水誰都知道有多深。
可最近畫風突變。特朗普在公開場合直接否認"愛潑斯坦名單"的存在,說那些傳聞都是"左派編造的圈套";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調查,也沒出任何實質性結果就草草收尾。司法部和FBI那邊更是諱莫如深,有人追問就打太極:"沒發現新證據,案子暫時結了。"
這前后反差也太大了。網友翻出他之前的演講視頻對比,嘲諷道:"當初喊得比誰都響,現在收得比誰都快,怕不是查到自己人了?"
不敢說的隱情:名單上的"自己人"太多?
愛潑斯坦事件最讓人揪心的,就是那張傳說中的"蘿莉島訪客名單"。多年來,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說上面有政客、富豪、明星,不少名字都和特朗普圈子沾邊。
雖然沒有實錘,但疑點不少。比如特朗普和愛潑斯坦早年是朋友,一起參加過派對;他的前顧問、前助手等,都被曝和愛潑斯坦有過交集。更耐人尋味的是,之前FBI調查時,有內部人士透風:"有些名字碰不得,上面打了招呼。"
現在特朗普突然說"沒有名單",調查也停了,難免讓人聯想:是不是查來查去,發現名單上"自己人"太多,真曝光了,整個團隊都得塌?畢竟對特朗普來說,保住權力和團隊才是頭等大事,所謂的"道義公平",在現實利益面前可能真得往后靠。
有評論員說得直白:"不是沒名單,是名單上的人他惹不起,也不能惹——畢竟都是一條船上的。"
美國人的失望:從"期待真相"到"看透戲碼"
這事兒最讓美國民眾窩火的,是那種"被耍了"的感覺。
之前大家盯著愛潑斯坦案,不光是好奇權貴的瓜,更想看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不是真的。特朗普喊著"嚴查"時,不少人覺得"總算有個敢碰硬的";可現在突然結案,連句像樣的解釋都沒有,難免讓人覺得"又是一場政治表演"。
社交媒體上怨聲載道:"說好的徹查呢?合著又是騙選票的套路?""愛潑斯坦死得蹊蹺,名單查不清,這就是所謂的'美國正義'?"更有人翻出特朗普之前罵"建制派包庇罪犯"的話,嘲諷道:"現在看來,他自己也成了'包庇者'。"
這種失望,其實是對"權力凌駕于真相"的無奈。就像有人說的:"在美國,普通人犯點錯被追著查,有權有勢的人就算沾了大案,也能靠一句'沒名單'糊弄過去。"
結語:一場沒演完的戲,暴露的是"道義"的脆弱
特朗普改口的背后,或許從來不是"有沒有名單"的問題,而是"敢不敢曝光"的權衡。當權力和利益纏在一起,所謂的"嚴查"不過是說說而已,所謂的"道義公平",早成了可以隨時舍棄的籌碼。
愛潑斯坦事件的真相,可能還得藏一陣子。但特朗普這波操作,卻讓更多人看清:在美國的權力游戲里,"真相"永遠排在"利益"后面。至于那張傳說中的名單?或許不是不存在,只是還沒到能說的那天。
(據特朗普公開言論、美國輿論反應、愛潑斯坦事件相關報道綜合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