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圖,圖文無關
筆者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李欣蒔事件登上了“國際榜”熱搜,但仔細想想其實挺合理。李欣蒔不但將大連工業大學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讓中國女性在海外被污名化,這已經不只是一件單純的個人桃色新聞,值得我們對其深入思考。
事情經過很簡單,在大連工業大學就讀的大四女生李欣蒔因2024年12月與烏克蘭知名電競選手“宙斯(Zeus,原名Danylo Teslenko)”發生不當行為被開除學籍。根據校方公告,處分的直接依據是《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第十九條第六款——“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
如果是兩人私下發生什么,其實并不會引發外界的關注。然而這起事件中,宙斯不但將兩人親密影像上傳到社交平臺,還順帶嘲諷中國女性是“easy girl”。
按照宙斯的說法,當時他歷經一系列亞太活動,和多達12位亞洲女性發生關系,但那些女性是單純的金錢交易,唯有來到中國后,這位中國女孩主動“倒貼”,甚至李欣蒔去往上海的機票錢都是她男朋友支付的。
但這還不是令人最震驚的地方,讓筆者錯愕的是,當大連工業大學合理合規的發布公告后,許多社交平臺上的言論不是支持大連理工大學,反而因為該大學“小題大做”。
有人認為李欣蒔“太悲慘了”;有的人認為這屬于“個人自由”、“私事”,校方過于上綱上線;有的人認為李欣蒔也是受害者;更有甚者,要“避雷大連工業(就是勸別人以后不要報考該校)”。
顯然上述言論都是胡攪蠻纏和強詞奪理。
被李欣蒔連累名聲的中國女性群體悲不悲慘?在海外社交平臺公然攻擊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這屬不屬于個人自由?李欣蒔主動和宙斯拍攝那些照片、時,有沒有想到后果?有沒有想到將其含辛茹苦撫養長大的親人?甚至干脆一點,她對得起給她買機票的男友嗎?比起這些人,她算什么“受害者”?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李只是把和宙斯發生關系當作一種在國際上很酷、很時尚、很“羅曼蒂克”的“特殊男女情緣”,她沒有像其它亞洲國家女性那樣索要財務,因此李更“獨立”、“自主”、“有自尊”。
這種無稽之談更像是某些人的自我安慰,因為宙斯事后的表現已經表明:你們尊崇的那些西方思維,外國人自己都不認同,反而會背后嘲諷你不知廉恥、是“easy girl”。
好在事情進一步發酵后,正常言論才逐漸占據主流,有的網友支持校方,強調:她私下怎么做誰管她,但是被曝光了連累到學校聲譽受損,那學校把她一腳踢出去也沒什么不對。
尤其一位廣西網友說得很好,“就算是沒結婚的男女朋友,如果出軌給造成極其重大的輿情,學校也有可能基于道德層面給予處分。像這種,有男朋友還去給有老婆的外國人送,引起民憤,違背了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和公序良俗,開除一點都為過?!?/p>
而筆者也發現,通過這件事還引發了人們對更深層社會病灶的討論:部分國人對洋人面孔的非理性迷戀與自我矮化。
漫步在中國的旅游景點,或者說在國外旅游博主的中,我們常可見到這樣一幕:外國游客被中國民眾層層圍住,手機鏡頭對準他們不斷按下快門,合影請求絡繹不絕。
諷刺的是,同一個場景中,我們永遠不可能看見中國游客之間產生這樣的互動熱情——當然,這才是正常的現象。當人們的關注點不是“物”,而是“人”時就已經不對勁,尤其“人”還是洋人。
一中國人主動攔住法國博主,要求合影、擁抱等
心理學中有個理論,叫“集體無意識(或叫集體潛意識)”,比如對蛇的恐懼,屬于“集體無意識”,對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我們處于“百年屈辱”,也是一種“集體無意識”。
而把外國人,尤其金發碧眼的西方白人默認為“更高級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集體無意識”。有些人總會無意識的把自己當成弱勢一方去親近外國人——包括請求合影、所謂的練習外語、主動贈送禮物、過度的幫助(相較他們對陌生同胞的幫助尺度而言)、過度緊張、不自信的神情以及因自卑產生的自大表現,甚至對洋人的“性渴望”,都屬于典型特征。
當一位普通外教在課堂上獲得的關注度遠超本土教授;當商場里外國顧客總能享受更殷勤的服務,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態度傾斜,已在無聲中塑造著民族心理的凹痕。
婚戀領域的數據更顯露問題的結構性,中國跨國婚姻中,外嫁比例(尤其涉及歐美發達國家)長期遠高于外娶,部分婚介機構甚至明示會“介紹白人男/女友”。
某些網絡社區中,“混血寶寶”成為身份象征,未婚女/男性以交往外國男/女友為榮,比如在某體育社區,只要交往西方女友,就會有網民稱贊其“為國爭光”。
說到底,這種自卑態度無關你是男性還是女性,easy的不僅有“girl”,也有“boy”。不僅有年輕的,同樣有很多年長的。
這種自我弱勢態度的背后,潛藏著部分國人對西方基因與社會地位的盲目崇拜,將親密關系異化為身份躍升的階梯。
李欣蒔事件中的烏克蘭選手宙斯不但已結婚生子,他還長相平平,年齡接近不惑,職業風光早已不在,其母國更是一個經濟落后國家。僅僅因為他是“白人”,就能讓一個年齡相差近乎一倍的漂亮女生主動求歡,著實令人哀嘆與無言。
更值得警醒的是,當李因其行為被處理時,輿論卻鮮少追究宙斯惡意傳播隱私的責任,外籍男性的不道德行為反而在“獵奇敘事”中被淡化。這種追責的不對稱,折射出深層次的心理弱勢——我們習慣于嚴于律己、寬以待“洋”,忽視外國個體的失范行為。
宙斯(左一)沒有受到這件事任何影響
所以在此,筆者希望國內電競相關單位、協會、贊助商能站出來,以宙斯的不恰當言論而對其進行制裁和封殺。
隨著中國崛起,我們的國民應該更加自信,同時相應的制度層面也需及時糾偏,我們不能把這種現象只聚焦于“普通人”,一些單位在制定規則制度和行為準則時應更加重視“一視同仁”。
比如各個高校就是明顯例子,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如果年輕人在學校都能親眼目睹學校對洋人“集體無意識”的優待,那么“崇洋媚外”的觀念會深深烙印在學生的內心里,加劇這種“集體無意識”行為的延續。
包括外國留學生的特權行為,包括外國教師相對國內教師的特權待遇等。
近期各大高校發生的“空調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誠然留學生支付了更高學費,但這不應是區別對待中外學生的理由。憑什么只有外國學生才能用游泳館?憑什么中國學生吹不到空調?當有的高校領導說出“外國人不耐熱”這種話時,就已經把崇洋媚外的“無意識”展現得淋漓盡致。
某高校老師:外國人不耐熱,因此要裝空調
如果在他們言傳身教下,中國的年輕人也繼續根植這種“集體無意識”時,我們又怎么能指望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愿意為自己的國家發展而盡心竭力呢?
想到這里,筆者就不得不佩服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因為他們對外國人“祛魅”了,堅信中國人同樣優秀,因此才愿意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毅然回國建設祖國。
另外,祛魅不是排外,更不是隨著我們富強后開始對一些弱小國家人民的頤指氣使,而是回歸作為“人”的本質——即“人人平等,人人互相尊重”。
正如我們倡導的外交禮儀——熱情有度,不卑不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