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連工業大學的一則擬開除學生學籍的公告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把李欣蒔和學校都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不少人開始指責學校,覺得學校公開學生姓名的做法侵犯了學生隱私,可事實真的如此嗎?咱們今天就好好捋一捋這件事。
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李欣蒔是大連工業大學的一名學生,她和外籍電競選手 Zeus 有了情感糾葛。誰能想到,Zeus 這個沒道德底線的人,竟然把和李欣蒔的私密影像發到了自己的粉絲群里炫耀。
這一下,“人肉搜索” 就像脫韁的野馬,李欣蒔的個人信息被扒得底朝天,網上對她的惡意言論鋪天蓋地,她遭受了嚴重的網絡暴力。
在這混亂的時候,大連工業大學發布了擬開除李欣蒔學籍的公告,公告里直接寫了李欣蒔的名字。這一舉動讓不少人坐不住了,開始瘋狂指責學校。但是,大家好像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 —— 學校這么做,其實是按照正規的公告送達程序來的。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沒辦法送達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公告送達。而且,公告送達要在案卷里記清楚原因和經過。公告發出滿六十日,就視為送達。
學校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是嘗試了多種送達方式都失敗了,才選擇公告送達,并且公開學生姓名也是符合程序要求的。畢竟,公告送達和普通的通知可不一樣,它是一種法律認可的正式送達方式,為的就是保證程序正義,確保當事人能知曉相關事宜,同時也保障了學校處分決定的嚴肅性和合法性。
要是不公開姓名,那公告送達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也沒辦法讓當事人及時行使自己的申辯和陳述權利。
從學校的校規校紀來看,李欣蒔的行為確實違反了規定。學校明確有 “與外國人不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 這條校規,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覺得這條規定有點嚴苛。
但大連是個對外開放很早的城市,外國人數量多,在過去,一些不當行為確實給學校的名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就像大家熟知的某些學校因為個別學生的不當行為,被貼上了不好的標簽,嚴重損害了學校的形象和聲譽。
大連工業大學制定這條校規,就是為了維護學校的名譽,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不是無的放矢。李欣蒔與已婚的外籍人士發生不當交往,還導致私密視頻被傳播,在社會上引發了這么大的輿情,對學校聲譽造成了嚴重影響,學校依據校規進行處理,也是職責所在。
咱們再來說說那些網暴大連工業大學的人。有些人一看到學校公開學生姓名,就不假思索地開始指責,甚至有人覺得李欣蒔即便有不當行為,學校也不該這么做,還喊著 “easy girl 很有理嗎” 這種話。
這些人可能根本沒去深入了解事情的全貌和背后的程序規定,只是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就開始跟風指責。他們忽略了學校在維護校規校紀和保障大多數學生利益方面的責任,也無視了公告送達背后的法律意義。
另外,還有人質疑學校為什么要處分李欣蒔,覺得她是受害者,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可否認,李欣蒔在私密視頻被傳播這件事上是受害者,傳播視頻的 Zeus 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在與外國人交往過程中的不當行為可以被忽視。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有基本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在與他人交往時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學校對她進行處分,并不是要落井下石,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給其他學生一個警示。
在整個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人在看待問題的時候過于片面。他們只看到了學校公開學生姓名這一個點,卻沒有去探究背后的原因和程序的合理性;只關注到李欣蒔作為受害者的一面,卻忽略了她違反校規校紀的事實。
在信息時代,我們獲取信息變得很容易,但同時也更容易被片面的信息誤導。所以,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大家不妨多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全貌,多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輕易被情緒左右,盲目跟風指責。
回到大連工業大學這件事上,學校按照程序進行公告送達,處分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是在履行自己的管理職責,并沒有做錯什么。我們應該尊重學校的管理決定和法律程序,而不是僅憑主觀臆斷就去網暴學校。
希望通過這件事,大家能對學校管理、法律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面對類似事件時能保持理性和客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