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發布
關于《馬鞍山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規劃
(2024-2035年)》規劃方案的公示
為增強城鄉規劃的透明度,促進廣大市民參與規劃、監督規劃,提高城鄉規劃決策的科學性,現將《馬鞍山市市政基礎設施綜合規劃(2024-2035年)》予以公示(內容詳見附件),希望廣大市民(網民)和社會各界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為規劃決策提供參考。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及時與我局聯系,我局將認真研究吸納。
公示時間:2025年7月11日至2025年8月11日
咨詢電話:0555-8887036
聯系科室:市政交通管理科
附件1:規劃簡本
附件2:規劃主要成果附圖
馬鞍山市
市政基礎設施綜合規劃簡本
一、規劃背景
在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土空間規劃的大背景下,馬鞍山市供電(含配網)、供水、燃氣、供熱、排水(防澇)、污水、管廊、停車、公交、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環衛、消防、通信、加油加氣等市政基礎設施規劃打破條塊限制,以系統整合為抓手,融入“生態、韌性、集約、智慧”等理念,形成先進理念下的“多規合一”及“一張圖規劃”,并通過“一張藍圖”實現各層面要素的管控,故開展該項規劃編制工作。
二、規劃范圍及期限
1.規劃范圍
項目需求范圍:江南片區范圍(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當涂縣),總面積為1702平方千米。
重點研究范圍:西至長江東岸(不含采石磯風景區與陳家圩區域),北至花山區界-太子路,南至釜山路,東至泰山大道,統籌考慮釜山路以北連片開發區域、向山組團和濮塘組團。
2.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2024-2035年,規劃基年2023年,規劃近期2027年,側重實施層面,落實近期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形成近期建設項目庫;規劃遠期2035年。
三、規劃思路與目標
本規劃將集供電(含配網)、供水、燃氣、供熱、排水(防澇)、污水、管廊、停車、公交、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環衛、消防、通信、加油加氣等市政專項規劃、31個單元控規、道路網規劃、綠地水系規劃等規劃成果整合至1張圖上,總體指導市政設施布局,協調專項規劃和控規之間存在的用地打架問題,將一些鄰近的、可兼容的市政設施進行整合融合,起到節約用地、減少鄰避、提升效益的作用。
至2035年,馬鞍山市市政基礎設施發展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實現“多專業集成發展”,各類設施空間高度集約節約,傳統和新型設施深度融合,有序協調,全面落實,建設方式基本實現綠色轉型,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不斷創新,建成系統完備、智能綠色、安全可靠、高效實用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四、規劃成果
1. 市政綜合園規劃
有兼容性的多種用地之間共用或取消防護用地,貼鄰布置,最終形成市政綜合園區。馬鞍山中心城區共設置綜合園6處,主要分布在外圍新區。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2. 市政綜合體規劃
市政綜合體屬于兼容用地模式,分為分層共建和貼鄰共建兩種形式,由一棟建筑或一組建筑構成。市政綜合體由開發單位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建成后移交相關部門使用。
規劃在中心城區形成23座市政綜合體,其中充電綜合體13座,環衛綜合體4座,消防站綜合體5座,雨污泵站綜合體2座。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3. 多屬性融合式布局
小型市政設施與綠地、公建、商業、交通設施融合,屬于整合用地模式,市政基礎設施仍為獨立占地,節約市政基礎設施占地,減低鄰避效應。
其中,規劃綠島加油站3處,景觀化環衛驛站20處,公交首末站綜合開發4處,橋下停車場5處。
4. 市政設施近期規劃方案
依據各類市政基礎設施規劃需求預測,結合各區域建設發展需求和重大建設項目需求,參照馬鞍山近三年大建設計劃和各專項“十四五”規劃,并與現狀專項規劃充分銜接,制定本次馬鞍山市市政基礎設施近期建設項目庫,新建供水加壓站5個,改建供水加壓站1個;新建污水泵站4個,改擴建污水泵站5個;新建雨水泵站4個,改擴建雨水泵站17個;新建500kV變電站1個,220kV變電站3個,110kV變電站3個,燃氣調壓站2個,消防站7個,公交首末站12個,加油站8個,加氣改加氫站4個,環衛綜合體2個,停車場按需分配;新建綜合園3個,綜合體10個,環衛景觀化改造11處。
5. 管線綜合規劃修編
(1)基于《馬鞍山市城市管線工程綜合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提出管線綜合典型斷面的布置指引。在規劃道路的中心線以東、以南,主要安排污水管、給水管、電力管;在規劃道路的中心線以西、以北,主要安排雨水管、燃氣管、通信管;在綠(林)地下敷設輸水管、合流污水干管以及熱力、油料、化工物料等特種管線;在綠(林)地上架設35千伏以上(含35千伏)輸電線路。
(2)管線工程規劃和建設應當符合安全和市容景觀要求,提出管線布置平面綜合的總體要求:新城區應高起點、高標準選擇地下管線綜合模式,總體上采用“直埋、保護管及管溝”形式,采用統一的標準管線橫斷面,落實綜合管廊規劃。舊城區實施生命線安全工程,綜合考慮城市安全、環境美觀,結合舊城改造、道路改擴建等契機加快城市老舊管網更新改造。
(3)地下管線與相鄰管線之間建(構)筑物的安全間距應滿足《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等國家和省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6. 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
最終確定規劃范圍內共規劃“一干線、一中心、四纜線”約18.3千米綜合管廊與1處監控控制中心的管廊系統。
一干線:G205國道(九華路-江東大道)段(長度約9.1千米),通過布置干線管廊,集約管線占地空間,解決路段多道規劃新增高壓線廊的用地問題。
四纜線:幸福路(G205國道-恒興路)段(長度約2.2千米)與紅旗路(葛羊路-湖南路)段(長度約3.6千米),結合城市更新,通過建設纜線管廊,將現狀10kV及通信架空線入廊,提升城市形象;燕山路(湖南路-韶山路)段(長度約1.8千米)與獨山路(規劃七路-泰山大道)段(長度約1.6千米),結合新城建設,將10kV電纜與通信管線合并布置于纜線管廊,優化管線斷面,提升道路品質。
一中心:G205國道管廊監控中心(與220kV中心變合建,占地約0.05公頃)。
本次結合馬鞍山整體規劃發展情況,制定管廊分期建設規劃如下:
(1)近期建設
近期管廊建設階段為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階段,以兩處新建道路下纜線管廊管廊建設為主,選取局部路段建設并投入運營,摸索適合馬鞍山市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系列規劃標準,為全市提供經驗借鑒。近期建設纜線管廊3.4千米,其中獨山路1.6千米,燕山路1.8千米。
(2)遠期建設
遠期管廊建設階段為地下綜合管廊全面建設,主要完成一條干線管廊建設和兩條城市改造道路下的纜線管廊建設。管廊系統逐步形成,各項管廊建設及運營標準規范在實踐中進行完善。遠期建設G205干線管廊9.1千米,纜線管廊5.8千米,其中幸福路2.2千米,紅旗路3.6千米。
?(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來源:馬鞍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
可以和群友一起交流馬鞍山大小事
同時,小編也會在群內
及時發布馬鞍山最新資訊
點擊關注 了解相親交友↓
點擊關注 了解家政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