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新民
在新媒體時代,各種信息都能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傳播,關于生態環境污染的曝光,也會迅速擴散并引起廣泛關注。面對新媒體輿論場的挑戰,基層生態環保人應如何站位與作為,值得深思。筆者認為,唯有主動面對、積極應對,方能扭轉被動應付的不利局面。
當前,社會公眾特別是一些熱心生態環保的公益人士,頻頻通過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曝光一些地方的河流污染、固廢傾倒、企業偷排等問題,引發社會輿情。對此,不少地方的基層生態環境部門仍處于被動應對、苦無良策的困境。
面對新媒體宣傳帶來的挑戰,筆者認為,基層生態環保人應有更大作為。新媒體平臺曝光的問題,突發情況相對較少,大多數都早有前兆,如當地群眾的信訪舉報投訴等可能已有涉及。若一線執法人員能積極排查,督促企業整改到位,就能有效避免此類問題被曝光并引發輿情。如果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把監管視野放得更開闊一點,日常加大對重點區域、工業園區及企業外圍的巡查力度,先于公眾發現問題,就能防患于未然。
同時,作為基層生態環保人,無論是否從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日常都要多關注一些生態環保公益人士的新媒體動態,力爭第一時間掌握涉及本地的生態環保輿情苗頭。但現實中,一些地方對此重視不夠,網絡上輿情已經發酵,涉事地方相關部門還茫然不知,等到上級部門、領導追問時,才火急火燎地派人調查、倉促應對。所以,日常多關注留意網上輿情,也是基層生態環保人主動應對新媒體輿論場的功課之一。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在下方留言小編及時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