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足差是公認的事實,他們屢屢刷新中國的“屈辱史”,這不,自去年11月對陣日本的比賽以來,國足已經連續 312 分鐘未能進球,進攻端的乏力達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成王敗寇,國足長期慘敗的結果是,他們出現在公眾面前時,幾乎長期是被罵的狀態。吃個東西被罵,回國了行李多也要被罵。不得不說,中國國足是當真慘透了。
國足挨罵背后,是國民的滿腔憤慨,這種憤慨里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很顯然,所有人都把國足不行的原因,齊刷刷地歸結于國足球員沒有血性。
真相果真如此嗎?在我看來,中國國足差,實際與他們之前頻繁曝光的什么踢假球啊,或者國足球員沒血性啊等等都有一定關系,但關系并不大。中國國足差的背后真正原因在于:絕大多數中國人,其實并不真正關注足球。
這點,我們從很多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中國足球比賽時的超低的收視率等。另外,7月12日,國足與日本那場賽事的現場也能窺見答案。請注意,當天的比賽現場是在韓國,會場本可容納幾萬人,可實際前來觀看比賽的人數僅僅只有1661人。
而且觀眾里,還有不少是親友團,所以,實際前來觀看這場足球比賽的人,可能不到1000人。不出意外地,在這場賽事中,中國國足以0:2輸給了日本。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足球不被關注,為什么有的足球體育賽事還很多人看,甚至說還賺到錢了呢?比如今年的蘇超,如此受關注?
答:蘇超是極少數的例外,而且它能火,是因為背后有很多的娛樂屬性在做加持,并非僅僅因為足球本身。
因為中國人普遍不關注足球,所以,沒人愿意在足球上進行“長期”的投資。可真正的通神,往往需要長期主義的加持。這很容易理解,一個真正的足球選手,必須從青少年時段就開始培養,而且是制定長期計劃、下死手去培養。
真正的“厲害”,無非就是極致的努力加上天賦,這二者缺一不可。既然沒人去對足球進行極致努力,那即便這其中有天賦型選手,最終也無法去到“厲害”。
中國的足球運動員,往往在青少年時期就面臨兩個普遍性的問題:一是沒有優秀的老師去系統性地指導;二是沒有大量的時間去練習。
這就等于說:哪怕這其中有天才型選手,也出不來。因為前面我們就講了,真正的天賦,是需要極致的努力去開啟的。你都沒有大量時間練習,你這個努力肯定就是不夠的呀。
中國足球運動員在最應該發力的青少年時代沒有用上力,也就是沒有“該干嘛干嘛”,后面的時間,哪怕再努力,再雞血打到爆棚,也沒用啊,因為你都沒有“厚積”,你怎么爆發?你拿什么爆發。
以前,在國足帶過訓的荷蘭教練阿里.肖就說看到了中國足球的這個弊端,所以他說:“足球青訓成材率高不高,70%取決于青少年足球教練的水平。”
這個意思很明顯了:我再厲害,再怎么努力也白搭,因為他們青訓時候落下了。
的確,一個球員在青少年時能達到的最高水平,離他最后的終點已經不遠了。中國青訓足球教練普遍不行,導致國足運動員的上升空間極其小。
中國青訓足球教練不僅質量欠缺,而且人手還不夠,也就是說:數量上也不夠。拿剛剛贏了我們的日本來說,日本這個國家的足球教練總數是8.43萬人,日本總人口是1.2億,比例達到了1400分之一。
而中國這邊的數據,在足協注冊的教練員僅為4萬多人(2018年),而人口則達到了14億,比例僅為35000分之一。
這就等于說:日本的人均足球教練是中國的25倍。光這一個數據,就足見中國足球教練之匱乏。
更扎心的數據在這里,中國的A級教練非常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國亞足聯A級及以上資格證持有者(含職業級、A級)共996人。這也就是說,中國每150萬人里頭,才有一個A級教練,而西班牙每3133人里有一個A級教練。
所以,中國足球能踢過西班牙,那才是令人瞠目結舌,令全世界驚詫的事呢!
而且,中國的基層足球教練,工資普遍不高,基本也就是5000-8000元每個月,這種工資說實話,要在省會城市養家糊口,那難度是相當大。
我在長沙江邊遛狗時,曾數次碰到一個狗主,他就是省隊的足球教練,他長期騎一臺破舊的電動車。我們一開始以為他肯定有別的座駕,結果他說:“這是我唯一的車,尋思很久想換一個,都沒換成,緊巴巴的,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換個新電動車。”
你說他一個月那點工資,都不夠養家糊口,他能有多大的熱情長期投入足球事業?恐怕還會經常帶著情緒去帶訓吧,畢竟,生存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從來都得先有好老師,才能有好學生。“世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這老師們一沒晉升空間,二沒好的待遇,他們帶出來的學生,成為世界巨星的概率,定不會高。
所以,中國的足球要厲害起來,非得從根上開始謀劃。像德國二戰后,就是拿出了從根上謀劃的決心,制定了長遠計劃,才讓德國足球取得輝煌成績。
二戰一結束,德國足協教練主管赫爾貝加就拿出了長期主義:“先培養100名優秀教練,每1人再教100人,培養出一萬名教練。”這種計劃,一聽就知道,是以十年為單位謀劃。
他們給每個德國青訓教練的工資,那是相當誘人:相當于普通人的五到十倍。有了非常出色的收入保障后,他們自然會一心帶訓,而不會考慮向球員索賄了。
果然,十年后,聯邦德國拿下1954年瑞士世界杯冠軍。
說到這兒,大家就清楚了,中國足球要厲害起來,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人會問:不就是定長期主義目標,多投點錢嗎?別的國家可以,中國為什么不行?對不起,眼下,還真不行。
中國現在進入到了一個放肆發展科技、軍事、經濟的時代,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重點,中國還沒有和很多發達國家一樣,可以把娛樂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這很容易理解,相當于有的家庭的主力,他們正在拼命晉升階段,你讓他去玩學音樂、美術、體育賽事等娛樂項目,這不是純粹浪費時間嗎?按照抓重點的理論,現在就根本不到享樂的時候。
中國的目前,有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我們這幾年在搞航空航天、一帶一路等等,這里頭的每一個項目都比足球看起來更像是“正事”。
誰都清楚:足球再差,也頂多只是被人笑話幾句,可能人家壓根兒就不關注這點。而如果你的科技、軍事不行,那是實打實地要挨打的。所以,孰輕孰重,一對比,立馬就出來了。
如果,中國還是在需要體育賽事去撐門面的階段,那我們可能真的會以舉國之力投入足球,制定長期計劃,讓中國足球真正厲害起來。可抱歉,我們的國家已經強大起來了,不需要這些去撐門面了。
也因為我們一方面不需要足球撐場面,一方面又有太多比足球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足球在中國的受關注程度,無可避免地被降到了極其低的程度。
可嘆,中國足球弱的背后原因,國人并不看,他們并不認為中國足球弱與“中國人并不真的關心中國足球”有關。他們理所當然地覺得:足球弱是球員的問題。這種“歸因法”,忽略了整體、大面,也間接傷害了國足。
而本就羸弱的國足,還得不時忍受國民的辱罵,其處境,當真是雪上加霜。
話說回來,當中國進入到發達國家行列,可以停下來歇一會時,中國足球就一定會迎來飛速發展了。只是,那一天,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