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住宅小區“飛線充電”現象屢禁不止,安全隱患巨大,成為社區治理的一大難題。東平鎮通過創新實施“智能充電哨兵”工程,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破解“飛線充電”難題的新路徑,為居民織就了一張便捷又安全的“充電網”。
“飛線充電”問題的根源在于居民缺乏安全、便捷的充電場所。東平鎮在治理過程中,首先聚焦“在哪充”的問題,對轄區內充電場所進行全面摸排。結合“農場鎮”的地域特點,東平鎮采取務實策略,重在盤活存量,少量新建補充。通過這種方式,既大大降低了投入成本,又巧妙保留了農場社區原有的風貌特色。
東平鎮規環辦主任仇厚田介紹:“在建設理念上,我們堅持因地制宜,更多依托原有閑置甚至被侵占的資產,在消除安全消防隱患的同時,賦予其新的使用功能,為老百姓提供便利。”
解決了充電場所的問題后,如何讓居民“愿意來”成為關鍵。東平鎮轉換思路,打出“降費惠民”的關鍵一招。由政府投入建設硬件,物業公司負責日常運營,確保居民在家充電和集中充電的費用一致。經過反復測算,最終將電費成本價定為0.05元每小時。一期試點數據顯示,降費一年來,月均充電次數增長了近3倍,用電量增長了近4倍。目前,二期建設正在推進。完成后,全鎮92處集中充電點,超過80%都將執行這個收費標準。
安全與便捷同等重要。東平鎮為“充電哨兵”裝上了“科技芯”,通過智能系統對充電場所進行遠程安全管理。該系統集成了煙感、噴淋、監控等裝置,能夠實現隱患的及時發現、快速處置和自動上報,用科技為安全加碼。在支付方式上,東平鎮既滿足了年輕人“一機在手”的便捷需求,又保留了老年人習慣的刷卡功能,充分考慮了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霸诩依锍潆娪邪踩[患,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電動自行車暴曬后再充電是最不安全的,有了集中充電點,大家放心多了。”一位居民說。
從盤活閑置資源“建好點”,到降費惠民“吸引人”,再到科技賦能“保安全”,東平鎮的“智能充電哨兵”工程,正成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一個生動樣本。
記者: 劉欣飚
通訊員:冷建明、倪柳(東平鎮基層新聞官)
編輯:焦倩倩
責編:許聰、陸海華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