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進程加速與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雙重背景下,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城市空間價值最大化,成為更多城市的選擇。
7月9日,青島地鐵集團與華潤置地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青島TOD一號工程建設,探索“站城共生”發展新模式。
具體如何做?
青島TOD一號工程,將以青島北站片區3平方公里核心區為主。項目地處青島幾何中心,北接金水路,東臨四流南路,南至太原路,西往膠州灣,依托“2+3+2”立體交通網絡——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紅島高鐵站兩大樞紐,地鐵1號線、3號線、8號線三線交匯,以及跨海大橋、環灣大道等快速路網,形成空鐵半小時直達的交通優勢。
青島地鐵作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核心主體,坐擁503公里線網,266個站點土地資源,其在“十四五”期間TOD開發目標目標明確,即通過21個重點項目帶動千億級投資,構建起“站城一體、產業優先”的生態圈。
而戰略合作的另一方華潤置地,是國內TOD開發領軍者,已在全國31個城市落地76個項目,覆蓋3500萬平方米開發模式,其“軌道建蓋+站城一體+立體樞紐”三大模式,為本次項目順利推進創造有利條件。
此次合作,本質上是“軌道基建能力”與“城市綜合運營經驗”的強強聯合,雙方將以“資源、資本和技術”為紐帶,形成三重協同。
其中,土地資源和開發經驗的互補將成為三重協同的首要優勢,青島地鐵提供站點周邊土地,華潤置地則通過新型開發模式,將土地價值最大化。
除此之外,商業生態的閉環構建也成為重中之重,華潤置地引入的潮流商業ip,將結合青島地鐵項目,打造出“潮運動+潮文化+潮娛樂”的消費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不僅停留在資源層面,更深入技術協同,青島地鐵在軌道交通建設中積累的“智慧工地”管理經驗,將與華潤置地的大數據平臺結合,實現從建設到運營的全周期數字化管理。
激活國棉六廠片區
作為青島地鐵與華潤置地戰略合作的首個落地項目,國棉六廠片區改造以“招商策劃+規劃設計+文保利用”三位一體模式為主要方式,將百年紗廠的“工業基因”與現代城市功能深度融合。
這座1921年建成的紡織廠——國棉六廠,曾是青島工業飛速發展的見證者,如今正通過“修舊如舊、功能再造”的核心理念,在保留7棟歷史建筑原貌的基礎上,注入文化場館、創意辦公、主題商業等新業態。
在業態布局上,項目圍繞“紡織文化”與“膠濟鐵路”兩大核心主題,引入沉浸式展覽、夜間光影秀等互動場景,并計劃與品牌方共創深度運營內容。
此種“強主題、輕文旅”的定位,旨在吸引過境及遠端客群專程到訪。而青島地鐵與華潤置地的協同優勢在此處就充分顯現,軌道交通網絡為項目輸送穩定客流,商業運營則通過大型賽事、明星活動引爆聲量,長期通過設計師社區與全齡友好空間持續維持熱度。這種“短期引爆+長期運營”的策略,為工業基地的新生提供思路。
青島TOD項目提速
目前,青島TOD一號工程建設全面提速,核心項目、關鍵配套與樞紐工程同步取得突破性進展。項目與央企十七冶集團的合作,既保障了建設資金與施工能力,也通過市場化運作構建起“投資-建設-運營”的全鏈條閉環。
青島北站東廣場地下空間的主體封頂,標志著這個日均客流量超10萬人次的交通樞紐,將通過立體化開發實現"到站即入城"的無縫銜接,地鐵、高鐵、公交在此交織成網,形成真正的城市流量入口。
不僅如此,教育配套的突破更具戰略眼光。引入山大九年一貫制基礎教育學校,填補了李滄西部教育短板。
而與清華建筑設計院合作的零碳校園方案,將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與智慧校園系統融合,既踐行"雙碳"目標,又為片區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助益。
回看合作預期,既需要基礎設施的物理連接,也依賴教育、商業、生態等軟性配套的同步提升。當軌道延伸的方向與城市生長的脈絡開始同頻共振,TOD開發模式距離成功,也會越來越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