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炎炎夏日,足球的熱潮席卷而來,不過主角并非傳統的職業聯賽,而是業余足球賽事。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蘇超”)的火爆程度令人咋舌,場均觀眾人數達到3.9萬人,甚至超過了部分職業賽事,其第6輪南京隊主場迎戰蘇州隊的比賽,現場觀眾更是高達60396人,創造了中國業余足球賽事的上座新紀錄。
“蘇超”的成功,絕非偶然。從賽事設計上,它打破了職業門檻,516名參賽選手中僅29人有職業背景,其余大多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業余球員,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為其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不僅納入全民健身計劃,提供場地補貼和安保醫療統籌,各市領導的現場觀賽更是極大地提升了賽事的關注度。
商業層面的創新同樣可圈可點,“蘇超”首創的“球隊自主招商 + 風險投資”模式,吸引了眾多知名贊助商,贊助金額超3000萬元。賽事與文旅的融合也做得相當出色,各地推出的文旅消費套餐,如淮安的“淮揚小吃 + 游船票”、常州的“9.9元門票送蘿卜干炒飯”等,成功地帶動了當地消費,實現了體育與經濟的雙贏。社交媒體上,“蘇超”更是憑借各種趣味梗圖和段子,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徹底打破了體育賽事的圈層限制。
無獨有偶,“蘇超”的火爆也激發了其他地區的熱情。山東濰坊便緊跟其后,推出了濰坊市足球超級杯(簡稱“濰超”)。“濰超”的揭幕戰7月12日在濰城隊和奎文隊之間展開,球場吸引了近3萬名觀眾,場面十分熱烈。“濰超”力求突破傳統賽事模式,構建“體育 + 消費 + 體驗”的多元經濟生態,通過引入商戶、展銷、旅游等元素,實現觀賽與消費的無縫銜接,充分挖掘消費潛力,推動城市之間的資源共享和文旅產業發展。
然而,當“蘇超”和“濰超”在足球舞臺上大放異彩時,有著“足球發源地”之稱的淄博卻顯得格外安靜,所謂的“淄超”更是不見蹤影。淄博,這座因燒烤而聞名全國的城市,難道真的只有燒烤拿得出手?淄博作為足球發源地,有著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蘊。早在戰國時期,淄博地區就流行一種名為“蹴鞠”的活動,這被認為是現代足球的前身。在歷史的長河中,淄博的足球文化不斷傳承和發展,培養出了眾多優秀的足球人才。
但如今,淄博在足球賽事的打造上卻遠遠落后于江蘇和本省的兄弟城市濰坊。是缺乏資金支持,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賽事運營模式?是城市對足球賽事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是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出現了問題?當其他城市借助足球賽事提升城市知名度、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時,淄博卻未能抓住這個機會,讓“足球發源地”的榮耀漸漸蒙上了灰塵。
對于淄博來說,如何重新找回“足球發源地”的榮耀,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們完全可以借鑒“蘇超”和“濰超”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的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打造屬于自己的足球賽事。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足球賽事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保障;挖掘本地足球人才,降低參賽門檻,讓更多人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創新賽事運營模式,吸引贊助商和社會資本的投入;加強賽事與文旅產業的融合,推出具有淄博特色的文旅消費套餐,讓足球賽事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名片。否則,淄博可能真的會被貼上只有燒烤的單一標簽,而“足球發源地”的榮耀也將漸行漸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