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發酵,俄羅斯暴露出不少深層次問題,外界普遍擔憂其是否會引發更嚴重的內部動蕩。
特別是在今年五月初,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向普京間接表達了希望由自己年幼的兒子接任車臣首腦的愿望。
顯然,這位被外界稱為“俄羅斯安祿山”的人物,似乎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野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局勢一度緊張到極點之后,普京卻選擇了妥協。
那么問題來了,普京為何要對卡德羅夫家族如此容忍?他究竟在顧慮什么?
一,普京的妥協
回顧歷史,普京與卡德羅夫家族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1998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普京受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委派,負責平定叛亂。
盡管普京具備非凡的個人魅力,但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軍隊整體實力下滑的事實不容忽視。
此前在1994至1996年的首次車臣戰爭中,俄軍遭遇慘敗,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心理創傷。
為避免重蹈覆轍,普京采取了分化瓦解、軟硬兼施的策略應對車臣局勢。
對于頑固的分裂勢力堅決打擊,毫不手軟;
而對于愿意歸順者,則以高官厚祿加以籠絡。
卡德羅夫家族正是后者中的代表。
現任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的父親不僅協助普京穩定局勢,更在戰斗中英勇犧牲。
正因這段歷史聯系,普京才決定扶持卡德羅夫擔任車臣新領袖,并默許其享有高度自治權。
雖然名義上車臣仍屬俄羅斯領土,
但卡德羅夫家族已實際控制當地軍政經濟事務,且無需向聯邦政府繳納任何稅收。
不僅如此,俄政府每年還向車臣提供高達50億美元的財政援助!
這究竟是怎樣的支持力度呢?
截至2024年初,車臣國土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57萬,人均GDP約為2000美元!
現在是否理解為何卡德羅夫甘愿做普京的得力助手了?
因為普京給予的支持實在過于豐厚!
然而如今,卡德羅夫卻認為或許可以爭取更多利益。
他渴望讓車臣真正成為卡德羅夫家族世襲統治的領地!
為此,卡德羅夫四處奔走,為其幼子亞當造勢,希望普京能認可其繼承人地位。
理論上講,這種行為本應遭到普京的強烈反對,畢竟這是21世紀,誰還會允許世襲制的存在?
更何況,俄羅斯境內還有二十多個類似的加盟共和國。
若它們紛紛效仿車臣模式,那俄羅斯豈不退回到封建社會。
因此,普京起初婉拒了卡德羅夫的要求。
但到了6月28日。
俄羅斯總統普京竟然在莫斯科親切會見了卡德羅夫年僅17歲的兒子亞當。
盡管卡德羅夫稱這只是一次非正式會面,長輩祝賀晚輩即將成婚。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普京實際上已經做出讓步,至少是默認亞當具備角逐車臣領導人的資格。
畢竟,卡德羅夫其他兩個兒子從未享受過此類待遇。
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迫使普京作出如此讓步?
二,被打亂的戰略部署
其實對于卡德羅夫家族,普京并非毫無防備。
在此之前,克里姆林宮曾試圖培養另一位車臣出身的特種部隊指揮官——52歲的阿勞季諾夫。
意圖通過他逐步取代卡德羅夫家族,實現對車臣的全面掌控。
但早已將車臣視為自家勢力范圍的卡德羅夫家族,又怎會輕易放手。
尤其是在俄羅斯深陷俄烏戰爭泥潭之際,卡德羅夫家族更想借此機會逼迫普京承認其對車臣的絕對控制權,甚至不惜展示武力。
5月28日,在多次協商無果后,卡德羅夫公開宣稱:“車臣是一個主權國家,不允許外部干涉內政。”同時命令駐扎馬里烏波爾的2000名車臣士兵撤離回國。
隨即遭到俄第58集團軍攔截并解除武裝。
軍事較量的同時,克里姆林宮也祭出兩招:
一是承諾再追加30億美元補貼;二是頒布《俄羅斯聯邦地方武裝力量管理法》,要求各共和國必須將軍事人員數量削減至警察人數的十分之一,以此削弱車臣軍力。
不出所料,這些措施遭到車臣方面強烈抵制。
對此,克里姆林宮迅速作出反應,緊急調遣北高加索軍區三個摩步師共計600輛主戰坦克及1000輛BMP步兵戰車,進駐距離格羅茲尼僅45公里的印古什共和國。
眼看新一輪車臣戰爭一觸即發。
結果普京卻選擇了退讓。
俄軍撤回,亞當獲得覲見,之前的緊張氣氛瞬間煙消云散。
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三,車臣的底氣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普京之所以對車臣讓步,雖與俄烏戰爭有關,但這并非主要原因。
試想如果僅僅因為烏克蘭局勢就對卡德羅夫低頭,那之前何必搞得劍拔弩張?
究竟是什么比烏克蘭更棘手,迫使普京不得不向卡德羅夫家族低頭?
答案在于阿塞拜疆,確切地說是整個高加索地區。
蘇聯解體后,高加索被劃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高加索繼續由俄羅斯管轄,而外高加索則分屬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
別看外高加索面積不大,但戰略價值極高。
查看地圖即可發現,該區域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北鄰俄羅斯,東靠里海,西臨黑海,南接伊朗與土耳其,是連接歐洲、亞洲、非洲三大洲的重要通道。
向北可遏制俄羅斯向中東擴張;向東可封鎖里海石油出口;向南可威脅伊朗,進一步影響印巴局勢;向西則可通過黑海直達歐洲,掌控地中海航線,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此外,里海沿岸國家(包括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其出口量約占全球能源供應總量的10%。
因此,這里一直是西方、中東與俄羅斯三方角力的核心地帶。
蘇聯時期,這些地區均為蘇聯領土。但解體后,俄羅斯實力衰退,只能借助各方力量維持對該地區的影響力。
具體做法如下:
以車臣為中心穩固北高加索,并以此為跳板控制阿布哈茲、南奧塞梯等地,牢牢掌握格魯吉亞。
同時支持亞美尼亞對抗阿塞拜疆。
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俄羅斯成功在蘇聯解體后基本保持了對整個高加索地區的控制。
然而自2020年起,形勢開始發生劇變。
阿塞拜疆擊敗亞美尼亞后轉向尋求西方支持。
伊以沖突后,原本與俄羅斯關系尚可的阿塞拜疆突然轉變態度,加強與土耳其合作并支持烏克蘭。
至于格魯吉亞,其前總統薩卡什維利曾在2008年8月對南奧塞梯及俄羅斯發動攻擊,兩國關系至今仍未緩和。
可以說,目前外高加索地區幾乎已處于失控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連車臣這個俄羅斯在整個高加索最可靠的盟友也開始對抗普京,
那么失去黑海艦隊后的俄羅斯可能連里海都將無法守住,更不用說對中東的影響了。
再考慮到車臣在北高加索伊斯蘭教自治共和國中的崇高威望,一旦車臣舉起反俄旗幟,印古什、塔吉克斯坦等加盟共和國恐怕也會隨之起事。
屆時,俄羅斯或將面臨另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當年一個車臣就令俄羅斯吃盡苦頭,而以當前俄羅斯的狀況,若整個高加索徹底失控,
那么普京及其團隊恐怕將永遠背負歷史恥辱。
因此,對現在的普京來說,必須穩住高加索局勢,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穩住車臣,穩住卡德羅夫家族。
至少從目前來看,卡德羅夫家族并不打算真正與普京決裂,只要普京能滿足其需求,他們依舊愿意充當普京的得力助手。
但隨著卡德羅夫家族勢力不斷壯大以及俄羅斯國內形勢日益嚴峻,普京還能滿足他們的胃口多久呢?
結語:
切勿輕易展現全部實力,否則人們會發現你其實并無多少本領。
一場俄烏戰爭過后,普京從鐵腕強人變成了修補匠。
昔日忠實支持者特朗普翻臉不認人不說,就連自稱忠仆的卡德羅夫也敢公然挑戰權威。
哦,對了,還有那個曾被稱為“普京廚師”卻差點發動兵變的普里戈任。
真不知道這座搖搖欲墜的大廈,普京還能支撐多久?而俄羅斯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文章信息來源:
網易:普京的“頭號忠犬”,卻是俄羅斯的風險!車臣仇俄200年
騰訊新聞:卡德羅夫攤牌:普京妥協?17歲兒子要接班,車臣懸局剛開始
搜狐網:卡德羅夫疑與普京鬧掰,稱車臣是主權國家,不容外人干預 -
鳳凰網: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新浪網:普京接見卡德羅夫兒子,卡德羅夫或將卸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