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持續三年有余的俄烏戰爭,不僅重塑了歐洲的地緣政治版圖,也為全球各國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反思。
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后勤保障在現代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場沖突揭示了現代化戰爭對物資需求的空前規模。
因此,有人提出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解放軍應在西部沙漠地帶部署足以支撐三百萬部隊作戰的戰略物資儲備...
那么,這樣的設想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呢?
俄烏沖突
此次俄烏之間的軍事對抗之所以震動全球,關鍵在于它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現代戰爭的傳統認知。
回顧歷史,1991年的海灣戰爭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美軍依靠先進的武器系統,在短短42天的空中打擊中摧毀了大量伊拉克軍事設施。
隨后展開的地面行動更是僅用不到四天時間便取得決定性成果。
這一戰例讓世界意識到,現代戰爭已經進入高科技主導、速戰速決的新階段。
受此影響,各國紛紛加大科技投入,推動軍事現代化進程。
同時,為適應新型戰爭模式,多國開始壓縮軍隊規模,打造精干高效的武裝力量。
因此當2022年俄烏戰火重燃時,外界普遍認為俄軍會像當年美軍一樣迅速結束戰斗。
畢竟俄羅斯作為傳統軍事大國,擁有龐大的軍工體系和先進裝備,在整體實力上明顯優于烏克蘭。
但現實卻與預期相差甚遠,如今已到2025年,這場戰爭仍在繼續,沒有絲毫停歇跡象。
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核心因素,是俄方在戰爭初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后勤支援體系。
開戰后,俄軍快速推進,直指基輔實施“斬首”戰術,一度令烏方陷入被動。
但由于補給線拉長且保障機制存在缺陷,前線部隊面臨嚴重物資短缺,裝備維護和彈藥補充都出現困難。
這直接導致進攻節奏放緩,最終無法實現速勝目標,深入敵境的部隊被迫撤退,戰爭進入膠著狀態。
隨著戰事延續,俄軍逐步改善后勤狀況,物資供應得到部分緩解。
與此同時,烏克蘭則獲得西方國家全方位支持,包括武器援助、情報共享以及軍事訓練等。
這些外部援助顯著提升了烏軍戰斗力,使其具備與俄軍長期對抗的能力。
雙方陷入消耗戰,盡管俄方整體實力占優,但因烏方頑強抵抗及外部勢力介入,戰場進展極為緩慢,始終未能達成突破性勝利。
在此過程中,雙方物資消耗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據權威數據顯示,在高強度交火階段,俄軍日均炮彈使用量曾高達兩萬發,而烏克蘭反攻期間日均消耗也接近八千發。
至于子彈、坦克等常規裝備的損耗更是難以估量。
為了滿足巨大的作戰需求,俄羅斯采取多項措施:一方面翻修蘇聯時期遺留的老舊裝備;
另一方面將工業重心向軍工傾斜,眾多工廠調整生產計劃,集中資源加強武器彈藥和裝備制造。
相比之下,烏克蘭自身軍工基礎薄弱,面對如此巨量消耗只能依賴外援。
烏政府幾乎每日都在向美西方求援,不斷請求提供武器和物資,甚至導致西方庫存告急。
可以說,俄烏戰爭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現代戰爭的認知。
海灣戰爭中美軍的表現源于其與對手之間懸殊的實力差距。
而在現實國際沖突中,一旦雙方實力接近,持久戰和大規模消耗仍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西部沙漠
對此,我國自然高度關注,畢竟周邊地緣形勢復雜,類似烏克蘭地位的國家不在少數:
東部海域面臨日韓等美國盟友壓力,南海方向與越南、菲律賓存在島礁爭端,西部邊境則與印度存在長期摩擦...
甚至可能在美國煽動下形成多方聯動的威脅。
因此,即便中國軍隊經過現代化改革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無論裝備水平、指揮體系還是后勤能力均已超越俄烏戰爭初期俄軍狀態。
但仍需清醒認識到,潛在對手同樣具備強大實力。
這種戰略態勢決定了,一旦爆發沖突,其持續時間和物資消耗很可能遠超當前俄烏戰爭。
正因如此,才有人建議在西部沙漠地區建立足夠支撐三百萬軍隊使用的武器彈藥儲備。
這個提議并非憑空想象,而是基于我軍現有兵力結構、可能動員規模,并結合俄烏戰爭中俄軍高強度消耗數據綜合測算得出。
具體而言,按照現代戰爭標準推算,所需儲備將涵蓋數十至上百億發子彈、數十萬噸炮彈,裝甲車輛和戰機儲備量需達數萬輛和數千架級別...
選擇西部沙漠作為儲備基地,背后蘊含著科學的戰略考量。
從自然環境來看,該區域空氣干燥、濕度極低,有助于延緩武器銹蝕,特別是能顯著延長彈藥化學穩定性和電子設備存儲壽命,降低維護成本。
從運輸保障角度分析,我國已建成覆蓋全國的高速鐵路網,西部通過蘭新線、青藏線等干線可實現與東部沿海、西南邊陲的快速聯通。
依托高鐵物流和軍事運輸體系,儲備物資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跨戰區投送,構建起“儲備—運輸—投放”的高效循環鏈條。
那么,您如何看待這一設想?這是未雨綢繆的戰略布局,還是過度擔憂的臆測之舉?
參考信源:
人民網 打現代戰爭,后勤必須先到位
國際在線 專家表示 俄烏沖突呈現出長期化、消耗戰、局部性等特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