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關系生變?石破茂對特朗普態度轉變,美國才意識到,原來真正對手已不是中俄
現在看國際新聞就像開快遞包裹——你永遠不知道下一件是什么。
日本上周突然在內閣官房搞了個外國人事務專管局,石破茂首相說要搞"有序共生社會"。
但翻翻這幾年的日本新聞就會發現,他們在外國人管理、軍事布局、資源開發這三件事上,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先說這個新鮮出爐的外國人事務局。
政府文件上說這是要協調移民政策、社會保障、繳稅制度。
按日本官方統計,常住外國人口去年首次突破300萬,東京街頭每30人里就有1個持外國護照的。
大阪西成區的菲律賓小超市前些天剛因為招牌尺寸問題和本地商戶干架,京都民宿半夜開派對擾民的投訴量翻了三倍。
表面看新機構是解決問題,但仔細看機構架構就會發現,防衛省的人也在管理團隊名單里。
這就好比讓保安隊長管小區物業費,味道總不太對。
最刺激的藏在日本防衛省文件里。
他們2019年改裝的"出云號"驅逐艦,現在能帶12架F-35B垂直起降戰機,這就是標準的輕型航母。
這四年日本平均每月下水1.2萬噸軍艦,現在太平洋上漂著三個完整的航母編隊。
今年新成立的"水陸兩棲戰水雷戰群",名字聽著就帶刺。
他們自己解釋說是為應對"復雜安全形勢",這和說買沖鋒槍防身一個道理。
但翻開地圖看看,這三個戰斗群的常駐地點分別在宮古海峽出口、沖繩東南、九州西南,剛好圍住臺灣島的三面。
美國人這兩年才發現要壞菜。
以前覺得日本軍力就是看門狗,這幾年發現門衛偷偷換了AK47。
特別是看到日本計劃用"地球號"去南鳥島挖稀土,美國人才真正坐不住了。
那地方海底5500米下的稀土泥,含量夠全球用400年。
日本現在挖稀土的動作,和當年搞氫能源車一個路數——明面上是環保,實際上是擺脫資源依賴。
中國現在掌控著全球80%的稀土加工,要是日本真能自己開礦,產業鏈平衡立刻打破。
國際政治像在玩蘿卜蹲游戲。
美國蹲完歐洲蹲,歐洲蹲完發現亞洲變了天。
北約東擴壓了俄羅斯三年,結果莫斯科天然氣照賣,小麥出口還漲了20%。
回頭看太平洋這邊,日本悄沒聲造了三個航母群,現在要搞戰略資源自主。
美國2016年批準的《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本想讓日本當后勤基地,現在人家自己開起了軍火鋪。
前幾天美國想加關稅敲打日本,東京這次居然沒立刻鞠躬,白宮這才驚覺小老弟翅膀硬了。
說到底,各國心里都揣著本明白賬。
日本搞移民管理是怕社會不穩,建海軍是盯著區域利益,挖稀土是為后路打算。
這些動作單獨看都說得通,但放一起就像在組裝樂高武器庫。
作為鄰居,我們倒不必驚惶,但得把眼睛擦亮點。
太平洋足夠大,但容不下藏著火藥桶的航船。
日本真要想當"正常國家",先把歷史課本改明白,把自衛隊名稱改回去,別整天玩文字游戲。
國家發展講究細水長流,偷偷摸摸搞軍備競賽那套,21世紀的國際社會早就免疫了。
與其琢磨怎么當地區霸主,不如想想怎么用好那300萬外國勞動力,先把少子化危機解決了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