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今晚戲劇之神降臨,給了我們一個特別的夜晚”,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12日晚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達成第50場公演,劇中扮演“阿細”的演員鄭君熾如是說,語氣中充滿驕傲和感恩。
《大狀王》由香港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西九文化區及香港話劇團聯合主辦及制作,曾橫掃第三十一屆香港舞臺劇獎,包括最佳制作、原創音樂、導演、男女主角在內十項大獎。此次內地巡演從上海開始,7月11日登臺北京將連演11場。
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劇照。 (天橋藝術中心 供圖)
無論是劉守正、鄭君熾、丁彤欣的原版組合,還是梁仲恒、袁浩楊、陳書昕的青春版陣容,都受到京滬觀眾的喜愛,在之前的見面會上,梁仲恒開玩笑說第一次被夸“靚仔”讓自己受寵若驚。“睇《大狀王》”近期在內地幾乎成為一個現象級的話題。
對此,香港話劇團行政總監梁子麒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希望借助《大狀王》的火爆,助力原創粵語音樂劇的發展。“香港積累了一群優秀的粵語音樂劇人才,包括作詞、作曲和演員等,《大狀王》的票房好,就能把整個行業托起來一些,讓大家也敢嘗試新產品,也讓內地觀眾有更多欣賞港產好劇的機會。”
他回憶,香港話劇團約20年前就開始在內地演出。“我們一直堅持演后談環節,記得最早的時候,觀眾在演后談還會說‘我們以為香港是文化沙漠’,這樣演了四五年,演后談再沒人說這樣的話了。這一點我特別欣慰。”讓梁子麒記憶深刻的是2013年《最后晚餐》首次來北京小劇場演出,“當時我們對北京觀眾的口味不熟悉,有一場的字幕板還臨時壞了,但這部戲口碑特別好,票賣光了還有觀眾進來坐在地上看”。
也是《最后晚餐》這部劇,曾作為香港話劇團推出的原創劇目普通話版在內地上演。普通話版的導演劉守正,正是此次《大狀王》原版組合的主演之一。第50場演出中,他和鄭君熾一同被戲劇之神眷顧,在遇到簾子沒升上去的舞臺事故時,二人臨危不亂,放慢語速,為后面工作人員緊急修正道具爭取了時間。整個過程行云流水,絲毫沒有影響觀眾的觀演情緒。
“我們很愿意和內地院團合作”,梁子麒介紹,此前香港話劇團授權“話劇九人”出品制作的普通話版話劇《原則》在北京、廈門、廣州等地巡演,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合作了《邂逅月臺》,與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共同推出經典話劇《德齡與慈禧》,都取得很好的社會和市場效益。“關鍵在于選擇合作伙伴,需要做事情的想法比較一致,普通話對內地觀眾來說沒有觀演障礙,而且有機會巡演到更多地方。”
香港話劇團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的積極推動者。據梁子麒介紹,此次《大狀王》在巡演之前曾舉辦過演員海選,劇中扮演“阿香”的覃一凡來自廣州,曾在音樂劇《雄獅少年》中扮演女主角。“我們清晰認識到,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有責任促進灣區的文化交流。西九文化區是香港的一張文化金名片,我們希望這張名片上有香港話劇團濃墨重彩的一筆。”(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