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的廣西防城港,巨大的起重機轟鳴聲劃破夜空,一塊塊印著 “Ni99.8” 的銀白色金屬錠被穩穩吊入保稅倉庫。這些剛從印尼跨海而來的高純度鎳板,只是今年中國 “掃貨” 的冰山一角。海關數據顯示,2025 年前五個月,中國純鎳進口量達 77654 噸,同比暴漲 100.6%,平均每天就有 516 噸鎳登陸中國港口,創下六年來的新高。而這背后,一場圍繞 “戰爭金屬” 的國際博弈正愈演愈烈。
全球鎳價正在經歷一場罕見的 “雪崩”。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屏幕上,鎳價已跌破 1.7 萬美元 / 噸,創下 2020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場價格暴跌的 “始作俑者”,正是手握全球 24% 鎳儲量的印尼。
為了搶占市場,印尼近年來瘋狂擴產,2025 年鎳產量一舉突破 230 萬噸,占據全球供應量的 63%。但這個坐擁富礦的國家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有資源卻沒技術。總統普拉博沃一邊在 6 月 29 日高調慶祝中國投資的 59 億美元電池廠落地,喊著 “中印尼兄弟情”;不到 24 小時,其經濟部長就連夜飛往美國,捧著鎳礦開發協議表態:“技術、資源隨便用,只求別加稅!”
中國敏銳地抓住了這個窗口期。英國《金融時報》披露,過去 7 個月,中國以近五年最低價狂購 10 萬噸高純度鎳。更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全年鎳消費增速僅 4.9%,但進口增速卻是消費增速的 10 倍 ——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絕非普通商業行為,而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儲備。
鎳被稱為 “戰爭金屬”,絕非浪得虛名。在東海某船廠,工人正在將含鎳合金板鋪設到航母甲板上,這種超級鋼能承受 1500℃的戰機尾焰炙烤,耐腐蝕性是普通鋼材的 3 倍;在導彈研究院的實驗室里,數據更直接:發動機中的鎳含量每提高 1%,極端環境下的故障率就下降 15%。
五角大樓在最新《中國軍力報告》中承認,解放軍兩棲部隊規模已接近 “冷戰后期蘇聯水平”。但報告沒說的是,若臺海或南海爆發沖突,中國 90% 經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可能被切斷。而眼下入庫的 10 萬噸鎳,正是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軍工專家測算,這批儲備足夠支撐解放軍 3-6 個月的高強度作戰,覆蓋戰艦維修、導彈生產、核潛艇建造等核心需求。
比如在核潛艇建造中,鎳基合金是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 “心臟材料”,能在高溫高壓下保持穩定性;導彈制導系統中的精密零件,加入鎳后使用壽命可延長 2 倍。這些看似普通的金屬錠,實則是軍工體系的 “血液”。
印尼試圖將鎳礦資源作為 “投名狀” 獻給美國時,中國的反擊來得又快又準。商務部很快宣布:對印尼不銹鋼加征最高 43% 的關稅,且連續征收五年。這一刀直戳印尼痛處 —— 不銹鋼占其對華出口的三成,而生產不銹鋼的鎳鐵原料,90% 依賴中國的冶煉技術和市場。
制裁的連鎖反應迅速顯現:中國企業暫停向印尼供應冶煉關鍵試劑,凍結新廠投資;工程師團隊連夜轉赴菲律賓談判新礦合作;印尼國內的鎳加工廠陷入停滯,工人舉著 “還我工作” 的標語沖擊政府大樓。更尷尬的是,失去中國技術支持后,印尼本土鎳鐵的生產成本比國際市場價高出 20%,連礦渣都煉不出合格產品。
而印尼滿心期待的美國 “回報”,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美方接過鎳礦開發協議后,反手甩出 37 頁環保問責清單,對關稅豁免只說 “再評估”。雅加達這才明白,想靠背叛中國討好美國,最終只能是 “竹籃打水一場空”。
中國對鎳的布局,遠不止 “買買買” 這么簡單。在甘肅金昌,全球最大的鎳鈷基地 24 小時運轉,新投產的加壓酸浸技術將鎳礦轉化率提升至 92%,打破了對高品位鎳礦的依賴;廣西防城港的濕法冶煉項目,能把低品位紅土礦直接轉化為電池級硫酸鎳,特斯拉 4680 電池的 30% 原料就來自這里。
不止鎳,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的 “資源長城” 早已悄然筑基。央行減持的 412 億美元美債,部分轉為哈薩克斯坦銅精礦的長期采購;剛果(金)的鈷礦被中資企業鎖定長單,“剛果 - 重慶” 包機航線確保原料 48 小時直達;江西宜春的鋰云母礦晝夜開采,快速轉化為碳酸鋰供應新能源產業。
這種布局既有 “開源” 也有 “節流”:通過技術突破提升低品位礦的利用率,減少對外依賴;通過 “一帶一路” 合作打通多元供應通道,避開馬六甲等 “咽喉要道”;再以戰略儲備應對突發風險,形成完整的資源安全體系。
西方直到中國貨輪滿載鎳錠離開印尼港口時才幡然醒悟。歐盟 6 月緊急啟動 “關鍵礦產本土化” 調查,卻發現本土鎳產量不足中國的 1/5;五角大樓檢查自身儲備時更尷尬 —— 美國的鎳儲備僅夠支撐 3 個月軍工需求,且多為低純度產品。倫敦《金屬導報》的報告更直白: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增鎳庫存中,81% 都在中國境內。
歷史的教訓總在重演。曾幾何時,美日廉價囤積中國稀土,后來中國急需時被加價 400%;2022 年 “妖鎳事件” 中,西方資本三天內將鎳價拉高 250%,差點逼垮中國溫州的不銹鋼企業。如今中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這些金屬錠的價值,遠不止其市場價格,更是一個國家在復雜國際局勢中保持戰略定力的證明。當資源成為國際博弈的武器,誰能掌握儲備的主動權,誰就握住了應對風險的底氣。印尼的搖擺與中國的果斷,不過是這場全球資源競爭中的一個縮影 —— 礦在地下只是土,握在手里、用在實處,才是真正的戰略資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