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運輸工具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發動機,尤其是對于飛機來說,這也是為什么美國總用限制發動機出口來對我國航空航天事業進行打壓的原因。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俄羅斯就有一顆從蘇聯繼承被傳聞美國也造不出的頂尖發動機NK-32,而且為了技術保密,俄羅斯從來就沒想過將這一技術共享給中國。
如今30多年過去了,美國難道還造不出這樣一顆發動機嗎?中國如果現在向俄羅斯索取,俄羅斯會同意共享技術嗎?
它是一頭用蠻力堆砌的史前巨獸
談論NK-32,必須聞到一股濃烈的冷戰硝煙味,那是個蘇美兩強掰手腕,一切向對抗看齊的瘋狂年代。圖-160,一頭重達270噸的白色巨獸,必須用超過兩倍音速的速度,撕開對手的防空網,而四臺NK-32就是它咆哮的底氣。
它的設計哲學,充滿了蘇聯式的暴力美學:推力至上,速度為王,其余一切,皆可犧牲。為了榨出驚人的力量,工程師們毫不吝嗇地堆砌了當時最頂級的合金材料,造出了一個尺寸夸張的龐然大物。它像一頭遠古巨獸,貪婪地吞噬著燃油。
在那個年代,這不算缺點,能把一座飛行堡壘推上兩馬赫,就是最大的功績。但時代變了,蘇聯轟然倒下,俄羅斯的日子不好過。人才跑了,錢也沒了,NK-32的所謂“升級”,更像是縫縫補補,始終沒能跳出八十年代的技術框架。
它老了,跟同時代的西方對手比,它在油耗、壽命、數字化控制上全面落后。就連最核心的推重比,這個衡量發動機效率的硬指標,NK-32也并不占優。NK-32的強大,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強大,它贏在“蠻力”,卻輸給了“智慧”。
美國人不是造不出,是根本不需要
美國真的造不出NK-32嗎?在真正的航空工程師眼里,這問題近乎荒唐。美國的發動機工業,無論是技術、性能還是壽命,長期都是全球的標桿。連我們都曾為俄制發動機的“短命”而頭疼不已,問題的癥結,從來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要”。
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他們的B-1B,比圖-160小了一圈,最大推力稍遜一籌,但推重比卻更高,這說明什么?說明美國人從一開始,就用更“聰明”的設計,實現了更高的效率。
而后來劃時代的B-2“幽靈”,更是把體重控制在170噸左右。B-2追求的,不是風馳電掣的超音速沖刺,而是對手看不見、摸不著的隱身滲透。戰略需求變了,對發動機的要求自然也天翻地覆。
美國空軍要的,是在亞音速狀態下飛得更遠、更省油、更可靠的發動機,要的是能和隱身外形完美匹配的低紅外特征。他們不需要為了那短短幾十分鐘的超音速狂飆,去承受巨大的油耗和后勤噩夢。
這就像你的運輸系統,需要的是一支跑得遠、拉得多的現代化高效車隊,而不是一臺馬力炸裂、卻巨能燒煤的蒸汽火車頭,而NK-32就是那臺蒸汽火車頭。
就算俄羅斯人打包好了白送給美國,美國人也只能客氣地回絕。因為他們的作戰體系里,根本沒有適合它的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因為兩國的設計理念,從根上就分道揚鑣了。
再好的兄弟,壓箱底的寶貝也不會給你
至于俄羅斯不肯賣NK-32給中國,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陽謀。中俄關系很熱絡,能源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戰略上常常背靠背。但一碰到底層核心的軍事技術,這層窗戶紙就變得異常堅韌。
歷史的課本,還沒涼透,中蘇關系的蜜月期很短,刀兵相向的年頭可不短。這種地理上緊緊相連的大國,心里永遠都會為對方留一根弦。今天的親密,無法保證明天的一切,這是大國博弈心照不宣的鐵律。
NK-32,是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的“命根子”,是他們為數不多、能拿出來鎮場子的技術王牌。把這張王牌賣給一個正在飛速崛起,而且什么都能自己琢磨出來的鄰居?這無異于自斷臂膀,主動削弱自己的戰略安全邊界。
普京那句“一顆螺絲釘都不賣”,雖然沒有點名,但已經把這條紅線劃得清清楚楚,這不是關系好不好的問題,這是一個大國最本能的自我保護。好在,我們一直也沒強求,因為我們又自己的路要走。
當年的心病,如今已是明日黃花
對今天的中國來說,能不能拿到NK-32,已經無關大局了。我們確實有過漫長的“心臟病”史,主力戰機,甚至連殲-20的早期型號,都得仰仗俄羅斯的發動機,那段日子,很憋屈。可此一時,彼一時,經過幾十年的埋頭苦干,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終于挺直了腰桿。
給運-20配套的渦扇-20,已經大批量換裝,這顆“中國心”的意義,遠不止是讓運-20擺脫了動力掣肘。它標志著我們徹底吃透了大型軍用發動機的全套技術,建立起了獨立自主的研發體系。這是為未來所有大飛機平臺,打下了最堅實的地基。
這其中,就包括萬眾矚目的轟-20。所有跡象都表明,轟-20的設計思路,更接近美國的B-2,是一款強調隱身和遠程打擊的亞音速平臺。它的起飛重量,大概率也在200噸上下,這樣的飛機,要的是超遠航程和隱身能力,根本用不著NK-32那種為超音速而生的“油老虎”。
反倒是從渦扇-20技術衍生而來,經過優化的國產發動機,才是它的絕配。它能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更低的紅外信號,這恰恰是隱身轟炸機最渴求的性能。而且,我們不但有了渦扇-20,還有了給殲-20量身定做的渦扇-15。
也就是說,無論怎么看,中國航空發動機,正走在一條從追趕到并跑的快車道上。在這種時候,就算能拿到NK-32的實物,它的價值也只剩下參考和借鑒。因為它代表的技術路線,我們已經不再需要了。
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這話一點不夸張。它要在超高溫、超高壓、超高轉速的煉獄環境中,數千小時無故障運轉。它拷問的是一個國家材料、制造、控制等所有工業門類的極限。
這道門檻,把世界上絕大多數玩家都擋在了門外,牌桌上,只有寥寥數人。美國是毫無疑問的莊家,家底厚,投入大,技術全面領先。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豐厚遺產,底蘊仍在,但創新乏力,略顯疲態。
而中國,是在一片封鎖中,硬生生從零開始,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追到了世界前沿,這本身,就是一個工業奇跡。所以,再回頭看關于NK-32的種種爭論,你會發現,它已經漸漸失去了焦點。
結語
當下NK-32,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圣物,也不是那把非有不可的鑰匙,它更像一個歷史的界碑,一面鐫刻著舊時代的榮光,一面映照出新棋局的開篇。
在這場終極較量中,真正的關鍵,早已不是能不能得到別人的心臟,而是我們能否為自己,鍛造出一顆顆更先進、更強勁、更持久的中國心,不是嗎?
信息來源:
中國經濟網2017-05-27《官媒首曝殲20國產發動機進展:渦扇-15現身》
上觀新聞2018-01-26《這款讓普京點贊的俄新型戰略轟炸機有何名堂?》
央視新聞2024-11-23《航展“大明星”簽下百億訂單 更多飛機將裝上“中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