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的發動機不過是美國30年前的水平?”
殲-20戰機的發動機換成國產的消息一經發布,引起國內外軍事迷的熱烈反響。
但是評論區總有一些沒眼力見兒的聲音讓人討厭。
他們到底都說了什么?
咱們引以為傲的國產航空發動機真的就是“老古董”嗎?
三十年前的老古董長什么樣子?
“三十年前的老古董”,這頂帽子是怎么扣上來的?網友們最后還是琢磨開了。
說白了這就是揪著“核心機”不放發動機這東西,壓縮機、燃燒室、渦輪這三大件,構成了它的心臟。
其基本的氣動布局和物理原理,確實在幾十年前就定型了,好比汽車的四沖程發動機,一百多年前就發明了,難道今天最新的混動引擎,也叫“百年古董”?
這完全是兩碼事,基礎原理沒變,但實現原理的手段早已天翻地覆。
這就像一部手機的芯片架構可能是幾年前的,但用上了最新的3納米制程、頂級的散熱材料和全新的操作系統,它的性能跟老款能一樣嗎?
航空發動機更是如此,它身上每一克的重量、每一度的溫差,都藏著現代工業的頂級心血。
發動機的渦輪葉片,工作環境堪稱“地獄模式”,上千度的高溫足以熔化絕大多數金屬。
每分鐘上萬轉的超高轉速,甩出的離心力能瞬間把葉片撕成碎片,我們的渦扇-15,就是要在這種煉獄里穩定輸出澎湃的動力。
靠的就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決定生死的“黑科技”,比如那一片片精美絕倫的單晶葉片,它內部是一個完整的金屬晶體,沒有一絲雜質和晶界,才能在高溫高壓下“百煉成鋼”。
再比如那層薄如蟬翼的熱障涂層,它像一件隔熱宇航服,保護著葉片本體不被熔化。
還有那些聞所未聞的粉末冶金、陶瓷基復合材料,每一樣都是材料學的桂冠。
這些技術別說三十年前,就是十年前全世界也沒幾個國家能完全搞定,說渦扇-15是老古董的人根本不明白,現代發動機比的早已不是單純的設計圖紙,而是制造這些“藝術品”的整個工業體系的實力。
三十年人家的狗都不賣給你
“說我們落后,他們倒是賣??!”這幾十年的封鎖史,簡直是一部血淚史,我們想買人家不光不賣,還把門窗都給你焊死,生怕你從門縫里偷學到一點東西。
上世紀英國人賣給我們“斯貝”發動機,我們當個寶,可后來才發現,這臺發動機的核心理論,是我們自己的科學家吳仲華先生提出的“三元流動理論”。
他本人當時卻在國內被下放,我們拿著自己的理論去仿制別人的成品,這是何等的悲哀與諷刺!
近些年封鎖更是變本加厲,美國人那個實體清單,像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把我們的航空企業、大學,甚至民企都一網打盡。
斷供軟件、禁運設備、限制合作,無所不用其極。
別人是在高速公路上開跑車,我們呢是在泥濘的沼澤地里,自己挖土、自己鋪路、自己造車,還得時刻提防著別人使絆子、扔石頭。
從渦噴到渦扇,從“太行”的屢敗屢戰到“峨眉”的橫空出世,這哪里是“發展慢”,這分明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硬生生從絕境里殺出了一條血路!
咱們網友不愛打嘴炮,大家信奉的是能動手就別吵吵,數據是不會騙人的。
就拿F-22的F119發動機來比,這是公認的上一代頂級貨色,比力氣F119的最大推力是15.8噸,而我們的渦扇-15,目標是18噸級。
就像一個能拉15噸貨,一個能拉18噸貨,誰的勁兒大一目了然,更大的推力意味著更快的加速、更強的爬升、更強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比靈活F119的矢量噴管,只能上下偏轉20度,脖子有點僵,而渦扇-15的噴管,據信是全向偏轉的。
這就好比一個只能點頭,一個卻能靈活地轉動脖子,在瞬息萬變的空戰格斗中,這種機動性的優勢足以致命。
比頭腦現代發動機都有個“數字大腦”,學名叫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渦扇-15的研發,正好趕上了中國電子信息技術井噴的時代。
它身上的傳感器、控制器和軟件算法,用的都是最新的技術成果,它的“大腦”反應更快,控制也更精準,能把發動機的每一分潛力都壓榨到極致。
發動機不止是讓飛機飛得更快
把這些事兒捋順了大家心里也就豁然開朗了,渦扇-15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讓殲-20飛得更快、更猛。
它的出現首先宣告了一件事,中國航空工業的“心臟病”,已經被我們自己治好了。
我們的國之重器終于可以挺直腰桿,說一句“純國產、不求人”這個“飯碗”,牢牢地端在了我們自己手里。
其次它證明了一個完整的、頂尖的航空工業體系已經成型,從基礎理論研究到新材料冶煉再到精密加工制造和嚴苛的測試驗證,我們補上了一塊又一塊短板,串起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渦扇-15不是一個孤立的天才作品,它是整個國家工業實力托舉起來的明珠。
這顆強悍的“中國心”跳動的不僅是澎湃的動力,更是幾代航空人臥薪嘗膽的志氣,是一個大國崛起的底氣。
還有航電系統,現在的發動機可不只是個“動力裝置”,還得靠各種傳感器和智能系統來監控運行。
渦扇15研發的時候,正好趕上中國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它身上的這些“智能裝備”,水平一點不比美國現在的差。
任憑一部分網友如何評價,飛機在天上飛著,發動機在轟鳴著,這就是最好的回應。
其實想想中國航空發動機起步晚,以前咱們連像樣的發動機都造不出來,短短幾十年能搞出渦扇15這樣的家伙,已經是天大的進步了。而且這發動機還在不斷升級,以后只會更厲害。
結語
所以啊咱們千萬別被“相當于美國30年前技術”這種話帶偏了,渦扇15有它借鑒老技術的地方,但在不少關鍵性能上,早就把美國30年前的發動機甩在了身后。
國產航發的進步,值得咱們驕傲,更值得期待,任憑別人如何評價,飛機在天上飛著,發動機在轟鳴著,這就是最好的回應。
大家還有什么不一樣的觀點都可一把想法打在評論區,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打造更強勁“中國心”——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七十載風云》
湖南日報《三臺發動機,帶你了解70年航空發動機進化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