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每天摸得比對象還勤的手機殼,可能是潛伏在指尖的“健康刺客”?
最近,#9.9包郵的手機殼鉛含量超標30倍#的新聞直接炸上熱搜,看完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的檢測報告,我默默放下了手里那個散發著工業芬芳的拼夕夕爆款。
好家伙,這哪是手機殼啊,簡直是套在手機上的化學武器庫!
事情是這樣的:浙江省市監局抽檢了20款低價手機殼,結果發現某些價格屠夫的鉛含量直接飆到國標30倍,附贈甲醛、苯系物和塑化劑的豪華大禮包。
有網友吐槽:新殼一拆,味道沖得仿佛走進了化工廠,手機還沒套上,先給自己上了個防毒面具。
更絕的是,這些殼子還玩溫水煮青蛙——鉛這玩意兒一旦進身體,94%會賴在你的骨頭里躺平,半衰期比你的房貸還長(20-30年)。
而且專攻腎臟、神經和骨骼,小孩長期用可能智商“打折”,成人搞不好提前體驗老年骨質疏松。
至于那股上頭的塑料味?
恭喜你,聞到的正是手機殼在高溫下激情揮發的甲醛和苯系物,夏天打把王者,手機發熱配上殼子加料,堪稱人機共吸的沉浸式體驗。
更魔幻的是,某些閃粉水鉆款被曝鉛鎘超標1550倍,好家伙,這哪是裝飾手機,分明是給重金屬搞了個T臺秀!
為啥9塊9的殼子能這么“毒”?
業內人士透露:低價殼常用回收塑料(比如醫療垃圾)和劣質膠水,省下的成本全在健康上找補。
而20元以上的合格率直接跳到85%,果然便宜的東西只有買的時候快樂是宇宙真理。
那怎么才能避免踩坑呢?
首先,材質上盡量選液態硅膠或者透明TPU,認準GB4806.7食品級認證,避開那些花里胡哨的閃粉款,畢竟越鮮艷的蘑菇越可能有毒,手機殼也一樣。
新買的殼子別急著用,先拿水沖一沖,再通風晾個三五天,讓甲醛散得比前任還干凈。
另外,別等手機殼用到掉渣才換,建議半年一換,畢竟老化后的殼子毒性更強,別讓它陪你熬出問題。
所以問題來了,當你明知9塊9的殼子可能含毒,但原廠殼又貴得讓人肉疼,你會怎么選?
是咬牙為健康充值,還是堅信只要我換殼夠快,毒素就追不上我?
評論區交出你的保命方案!(順便一提,我現在用的殼是奶茶換的,四舍五入等于白嫖,這波算不算賽博養生?)#冷知識#
你的手機殼可能比手機更“費命”——畢竟平均每天接觸8小時,比對象陪你的時間還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