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消息,當地時間7月10日,歐洲議會否決針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不信任投票。在此之前,圍繞她的風波不斷,其一系列言行引發諸多關注與爭議。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此次針對馮德萊恩的不信任動議,由羅馬尼亞極右翼議員格奧爾基?皮佩雷亞發起,包含多項指控,如她在新冠疫情期間與輝瑞CEO的私下短信溝通、濫用歐盟資金,以及干預德國和羅馬尼亞選舉等。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也呼吁罷免馮德萊恩,認為其在任期間,歐盟綠色轉型“徹底失敗”,移民方案“完全偏離目標”。雖然最終不信任動議以360票反對、175票支持的結果被否決,但這是自2014年以來,歐盟委員會主席首次面臨此類動議,反映出歐盟內部矛盾分歧顯著。
就在歐洲議會進行不信任投票的前一天,即7月9日,在全球安全環境復雜、經貿體系受美國沖擊的背景下,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就中歐關系發表講話,對中國提出三項要求。其一,要求中國降低所謂“產能過剩”,實際上是對中國工業產能無端指責,想借此限制中國相關產業發展;其二,要求中國限制與俄羅斯的合作,聲稱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加劇歐洲“不穩定”與“不安全”,這完全是對中俄正常合作的惡意干涉;其三,要求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中國在全球稀土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歐盟在稀土方面對華依賴嚴重,其目的是保障自身在新能源產業、軍工業等領域對稀土的需求。
貿易(資料圖)
對于馮德萊恩的這些要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予以回應。毛寧指出,中俄之間的正常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當受到第三方的干擾;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系;衡量是否產能過剩,不能單純以產量和出口量作為標準。
回顧中歐關系,建交50年來,合作成果豐碩。中歐貿易額持續增長,如今每日貿易額與建交時全年貿易量相當。但近年來,中歐關系面臨挑戰。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并加征關稅,這一保護主義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干擾國際貿易秩序。馮德萊恩此時對中國提出不合理要求,其背后意圖值得探究。
從國際局勢看,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正緊張進行,有消息稱馮德萊恩與特朗普通話后,雙方正接近達成一項貿易協議的框架。在此背景下,馮德萊恩對中國發難,可能是為迎合美國戰略意圖,試圖在與美國的談判中獲取更多籌碼。同時,也不排除她想借此轉移歐盟內部對其彈劾的注意力。
貿易(資料圖)
中歐關系對雙方乃至世界經濟穩定與發展都至關重要。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公平、合規原則,嚴格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國產業發展依靠自身實力。中方愿意擴大自歐進口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也希望歐盟放寬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破除公共采購市場隱性壁壘,摒棄補貼問題上的雙重標準。
未來,中歐應回歸理性與務實,通過平等對話與協商,妥善處理分歧,挖掘合作潛力。馮德萊恩需認清形勢,摒棄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而歐盟內部也需協調立場,減少內部分裂,共同致力于構建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