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本計劃向菲律賓出口6艘二手“阿武隈”級護衛艦,宣稱此舉旨在強化日菲軍隊“互操作能力”以應對中國。這一動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來日菲軍事合作加速推進的縮影,背后折射出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
從具體合作內容看,日本對菲律賓的軍事支持呈現多維度、多層次特征。在海上力量建設方面,除了此次擬出口的護衛艦,日本還通過日元貸款向菲律賓提供多艘大型巡邏船。比如2024年5月簽署的協議中,日本將為菲律賓建造5艘全長97米的巡邏船,貸款金額達64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預計2027至2028年交付。這些船只被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定位為“主力船”,其設計強調耐高壓性能,以應對可能的海上對峙。在空中監控能力方面,日本向菲律賓出口的FPS-3/MEs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探測距離達610公里,部署在靠近南海的華萊士空軍基地后,大幅提升了菲律賓對南海空域的監測范圍。此外,雙方還就《情報保護協定》展開談判,計劃實現雷達數據共享,以更全面追蹤中國軍隊活動。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如此不遺余力武裝菲律賓,背后存在多重戰略考量。一方面,日本試圖通過強化與菲律賓的軍事聯系,擴大自身在南海的戰略存在。南海是全球重要航道,日本約90%的原油運輸需經此海域,確保航道安全是其經濟利益所在。另一方面,日本借此推進軍事正常化進程。近年來,日本不斷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此次以“合作開發”名義出口護衛艦,正是繞過國內“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典型操作。通過向菲律賓輸出武器裝備,日本不僅能為即將退役的裝備找到“接盤者”,節省拆解成本,還能為軍工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鋪路。此外,日菲2024年簽署的《互惠準入協定》允許雙方在彼此領土部署軍隊,使日本自衛隊獲得在南海地區的“落腳點”,為未來更頻繁的軍事活動創造條件。
對菲律賓而言,接受日本軍事援助也有自身算盤。菲律賓海軍實力長期薄弱,目前僅擁有2艘具備導彈攻擊能力的護衛艦,且噸位較小、火力有限。日本提供的二手護衛艦雖已服役30余年,但配備反潛反艦導彈、魚雷發射管等裝備,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菲律賓海軍的能力短板。更重要的是,菲律賓試圖借助日本的支持,在南海爭端中增強與中國對抗的底氣。近年來,菲律賓在南海頻繁采取激進行動,包括非法坐灘仁愛礁、擴大在黃巖島附近的活動等,而日本的軍事援助恰好為其提供了物質支撐。
石破茂(資料圖)
然而,日菲的這種軍事合作對地區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一方面,它加劇了南海軍事化趨勢。日本提供的雷達、巡邏船等裝備,以及雙方的聯合演習,使南海地區的緊張氛圍持續升溫。另一方面,這種合作帶有明顯的針對性。日菲多次在聯合聲明中提及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矛頭直指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正當權益。中國外交部已多次明確表態,反對任何在本地區搞拉幫結派、加劇緊張局勢的做法,強調亞太地區不需要軍事集團。
面對日菲的軍事勾連,中方必須做好萬全準備。在軍事層面,應進一步加強南海島礁的防御能力建設,提升海空巡邏頻次,確保對相關海域的有效管控。同時,加快推進國防現代化,特別是在反潛、反艦等領域保持技術優勢,以應對可能的威脅。在外交層面,要繼續通過多邊和雙邊渠道,向國際社會闡明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爭取更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例如,中國可聯合東盟國家,推動落實《南海行為準則》,以規則機制化解分歧。此外,中方還應加強與俄羅斯、印度等大國的戰略協作,形成對美日菲等國的戰略牽制。在經濟層面,可通過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增強地區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存度,減少外部勢力干預的空間。
石破茂(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軍事擴張野心絕不僅限于菲律賓。近年來,日本還與澳大利亞、英國等國簽署類似的互惠準入協定,并積極向印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推銷武器裝備。這種趨勢若不加以遏制,可能導致亞太地區陷入新的軍備競賽,破壞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局面。中國作為地區大國,有責任也有能力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為地區和平與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