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的話終于有人懂了!日本教練曝孫穎莎缺點,球迷怒噴教練組
世界排名第一的孫穎莎在WTT大滿貫女單1/8決賽中,以1-3不敵國乒隊友陳熠,止步16強。 這是孫穎莎職業(yè)生涯中參加七屆大滿貫的最差戰(zhàn)績,此前她最差成績是新加坡大滿貫的八強。
比分定格在9-11、11-7、5-11、9-11。 第四局關鍵分,孫穎莎一度以9-7領先,卻在最后時刻連丟4分崩盤。 鏡頭捕捉到她彎腰撐膝、汗水浸透球衣的畫面,腳步遲緩到“像拖著沙袋移動”。
冷門并非毫無征兆。 此前兩輪,孫穎莎已打得異常艱難:首戰(zhàn)澳大利亞選手劉楊子,她在領先時突然斷電,次局以6-11潰敗,鏖戰(zhàn)五局才險勝;次輪對陣埃及小將漢娜·高達,她兩度落后,反手擰拉頻頻失誤,最終靠經驗勉強逆轉。
連續(xù)兩場五局苦戰(zhàn),耗時均超50分鐘。 教練邱貽可賽后坦言:“她的體能儲備燈早就紅了。 ”
作為世界第一,孫穎莎已成全球乒乓實驗室的“頭號標本”。 日本隊指派新星大藤沙月復刻她的反手擰拉,從發(fā)力軌跡到擊球節(jié)奏全盤模仿;歐洲選手則用暴力弧圈球壓制她的正手大角。
陳熠發(fā)球環(huán)節(jié),她用側切和擺短鎖死孫穎莎的側擰絕技,迫使對方進入中遠臺相持;相持戰(zhàn)中,72%的進攻砸向孫穎莎反手位底線,這正是她護臺面積最弱的區(qū)域;關鍵分上,突然變線打正手小三角,讓孫穎莎“像被釘在原地”。
本次賽事首次啟用德國ULA球臺,其光滑表面讓旋轉效率暴跌30%。 孫穎莎標志性的暴力弧圈球頻頻下網,反手擰拉失誤率飆升至40%。 央視解說形容:“球在臺上打滑,像在冰面跳華爾茲。 ”
對比之下,擅長旋轉控制的蒯曼卻如魚得水。 她在同輪次以3-0橫掃對手,賽后透露:“我故意減少前沖,加轉高吊弧圈更吃球。 ”
剛在5月多哈世乒賽衛(wèi)冕女單混雙雙冠,6月又征戰(zhàn)世界杯,孫穎莎全年高強度作戰(zhàn)超120天。 醫(yī)療報告顯示,她左小腿淤青未消,體脂率降致運動員警戒線14%。
與陳熠的第三局,多拍相持中孫穎莎移動速度比首局慢15%,回球質量斷崖下滑。 5-11潰敗的那局,她甚至扶膝喘氣長達10秒。
21歲的陳熠此戰(zhàn)封神。 她將世界第一的“武器庫”拆解得體無完膚:首局11-9:開局連轟3個正手快帶,打亂孫穎莎節(jié)奏;
第三局11-5:中遠臺對拉中,故意放高球誘使孫穎莎強攻失誤;決勝時刻:9-9平手時,一記偷襲長球直接得分,徹底擊穿心理防線。
孫穎莎反手得分率僅28%,正手爆沖成功率不足35%,而陳熠的臺內控制得分高達67%。
國乒連夜召開復盤會。 主管教練邱貽可指出兩大病灶:第四局領先時出現(xiàn)“穩(wěn)贏幻覺”,導致戰(zhàn)術執(zhí)行變形;未及時調整擊球弧度應對光滑球臺。
技術團隊已緊急采集ULA球臺參數(shù),陪練組將模擬17國選手打法。 孫穎莎加練計劃曝光:每天增練1小時“極限抗壓”,由發(fā)球機噴射不同旋轉組合球。
看臺上,舉著“暴力莎必勝”燈牌的女球迷泣不成聲;社交媒體孫穎莎累癱話題閱讀量破2億。爭議焦點指向教練組:“讓剛打完120分鐘的人接著拼,當她是機器嗎?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