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國內汽車市場,暈車問題一直是影響乘客出行體驗的“痛點”。當同行還在探索軟件層面的暈車舒緩模式時,東風本田S7憑借深厚的駕控底蘊,以機械調校實現了“0暈車”的突破。為了驗證這一成果,有媒體團隊精心策劃了一場“0暈車挑戰”,將東風本田S7與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極氪7X兩款同級競品,以及奔馳S級進行對比測試,在復雜路況下,通過專業設備與趣味道具,全方位展現東風本田S7的抗暈車實力。
“0暈車測試”精彩梗概
本次“0暈車挑戰”模擬了多種極易引發暈車的路況。在頻繁加減速路段,車輛如同在城市的擁堵車流中穿梭,不斷變化的加速度對乘客的身體平衡系統發起挑戰;復雜彎道則考驗著車輛的側傾控制能力,每一次轉彎都可能讓乘客因身體晃動而產生不適;顛簸路段更是暈車的“重災區”,連續的震動容易讓乘客的腸胃翻江倒海。
測試過程中,專業設備儀器發揮了關鍵作用。加速度傳感器精準測量車輛的加速度變化率,角速度儀則實時捕捉車輛的轉動情況。這些數據如同車輛的“健康指標”,為分析車輛的行駛穩定性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現場還設置了反重力物理擺件、水畫布、金屬鋼管風鈴、重力擺球等趣味道具。當車輛行駛時,反重力物理擺件是否穩定,水畫布上的水跡是否均勻,金屬鋼管風鈴的聲音是否平穩,重力擺球的擺動幅度是否合理,都從直觀的角度反映了車輛的行駛狀態。
實驗一:直線加減速實測
在直線加速實測環節,現場設置了專門的測試道路,模擬城市道路中頻繁的起步和加速場景。四款測試車輛東風本田S7、特斯拉Model Y和極氪7X、奔馳S級依次出發,進行頻繁的加減速測試。同時,在車內放置反重力物理擺件作為直觀的測試道具。
當車輛開始加速時,可以明顯看到不同車輛上反重力物理擺件的反應。東風本田S7在加速過程中,反重力物理擺件的擺動幅度相對較小且穩定。其動力輸出呈現出漸進式的特點,如同“呼吸般線性”。從起步開始,動力緩緩增加,沒有出現傳統電動車瞬間強大扭矩輸出帶來的突兀推背感。
而特斯拉Model Y和極氪7X在加速初期,反重力物理擺件的擺動幅度較大,顯示出加速度的急劇變化,這種突然的動力沖擊容易讓乘客身體產生不適,增加暈車的風險。
奔馳S級在行駛中較為平穩,反重力物理擺件擺動幅度不大,表現出了豪華車標桿的水準。
有專家通過現場測量的加速度變化率數據進行分析,東風本田S7在加速過程中的加速度變化率相對平穩。這得益于其獨特的動力輸出優化技術,前后電機采用同源設計,歷經900余次測試優化,扭矩響應速度僅29毫秒,遠超行業100毫秒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從踩下油門到動力釋放的時間極短,且動力輸出細膩可控。駕駛者能夠輕松掌控車輛的動力,減少了因動力輸出不穩定而導致的暈車情況。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舞者,能夠精準地控制每一個動作的力度和節奏,讓乘客在車內感受到的是平穩與舒適。
實驗二:顛簸路段實測
顛簸路段實測選擇了具有典型坑洼和起伏的路面。四款車輛依次通過這段顛簸路面,在車內放置水畫布來直觀展示車輛的顛簸情況。
當車輛行駛在顛簸路面上時,東風本田S7和奔馳S級車內水畫布上的水跡分布相對均勻,只有輕微的水花濺起。這表明車輛在通過顛簸路面時,能夠有效地過濾路面的震動,將生硬的路面反饋轉化為溫和的起伏波動。
極氪7X的整體表現也不錯,只是稍遜色于東風本田S7和奔馳S級,水濺出得并不多。
而特斯拉Model Y車內水畫布上的水跡則較為雜亂,水花濺起的幅度較大,說明車輛在通過顛簸路面時,振動傳遞到車內的程度較大,乘客更容易感受到顛簸,從而增加暈車的可能性。
東風本田S7之所以在顛簸路段表現出色,得益于其先進的底盤懸架調校和減震系統智能調節。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為車輛提供了高級別的支撐,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路況,有效過濾路面顛簸,減少車身晃動。同時,ADS全時自適應減震系統作為“路面情緒翻譯官”,能夠實時掃描路況,毫秒間調整減震阻尼。當車輛遇到坑洼路面時,系統會迅速調整減震阻尼,讓車輛平穩通過,減少顛簸對乘客的影響。這種技術組合使得東風本田S7在顛簸路段上能夠為乘客提供更加舒適、穩定的乘坐體驗。
實驗三:環島及S彎測試
環島及S彎測試模擬了車輛在復雜彎道行駛的場景。四款車輛依次進入環島和S彎道路,在車內放置重力擺球和金屬鋼管風鈴來觀察車輛的側傾和行駛穩定性。
東風本田S7進入彎道時,車內重力擺球擺動幅度極小,金屬鋼管風鈴發出的聲音平穩而輕柔,仿佛在訴說著車輛的從容與穩定。這得益于工程師精心調校的50:50前后軸荷比和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賦予了S7卓越的側傾抑制能力與車身穩定性,使車輛在加速、減速和轉彎時,四個車輪都能保持較高的抓地力,車身姿態更加平穩。
特斯拉Model Y在過彎時,車內重力擺球擺動幅度明顯增大,金屬鋼管風鈴的聲音也變得急促而嘈雜。該現象表明車輛在過彎時出現了較大的側傾,車身的晃動使得道具的反應也更為劇烈。乘客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因身體的晃動而產生不適,增加暈車的風險。
極氪7X的表現與特斯拉Model Y類似,進入彎道后,重力擺球大幅度擺動,金屬鋼管風鈴的聲音雜亂無章。車輛在過彎時的側傾較為明顯,車身的穩定性欠佳,乘客會感受到明顯的身體傾斜,從而影響出行的舒適度。
奔馳S級在過彎時表現出了較高的穩定性,車內重力擺球擺動幅度較小,金屬鋼管風鈴的聲音相對平穩。其底盤調校和懸掛系統能夠較好地控制車身姿態,減少側傾,為乘客提供了較為舒適的駕乘環境。
綜合對比:東風本田S7媲美豪華標桿
從測試結果來看,東風本田S7的穩定性要優于同級別的特斯拉Model Y、極氪7X,且舒適性能媲美奔馳S級。在直線加速實測中,東風本田S7的反重力物理擺件擺動幅度與奔馳S級相近,都表現出較為平穩的動力輸出;在顛簸路段實測中,兩款車的水畫布水跡分布都相對均勻,對顛簸的過濾效果都很好;在環島及S彎測試中,東風本田S7的重力擺球擺動幅度和金屬鋼管風鈴聲音也與奔馳S級相差不大,都展現出了出色的側傾抑制能力和行駛穩定性。
總結
東風本田S7能在與豪華轎車奔馳S級的對比中不落下風,充分彰顯了其在駕控性能與舒適性方面的卓越品質。這背后,是東風本田對技術研發的執著追求和對品質控制的嚴格把關。對于消費者而言,選擇東風本田S7意味著無需花費豪華轎車的價格,就能享受到與之媲美的穩定性和舒適性。未來,東風本田S7有望憑借其卓越的抗暈車能力和綜合性能,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座駕,開啟“0暈車出行”的新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