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5 月 30 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震驚全國的 “吳謝宇弒母案” 二審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一案件,從 2015 年案發伊始,便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社會各界掀起軒然大波,引發無數人的關注與熱議。二審落定,其熱度卻并未完全消散,尤其是一些與之相關的細節陸續浮出水面,再度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其中,前獄友對吳謝宇在看守所生活細節的爆料,更是引發了諸多討論。
讓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案件的經過。吳謝宇,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他的母親謝天琴,是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的歷史教師。原本,他們應該擁有令人羨慕的生活軌跡。然而,2015 年上半年,吳謝宇卻產生了殺害母親的可怕念頭,并為此付諸行動。
他精心網購了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墊、干燥劑、防潮劑、防霉包、抽濕器、真空壓縮袋抽氣泵、隔離服等物品,甚至購置了各式各樣的刀具,包括剔骨刀、菜刀、手術刀、雕刻刀、手機貼膜用刀、鋸條等作案工具。
2015 年 7 月 10 日 17 時許,謝天琴結束學生的畢業儀式后回到家中。吳謝宇趁母親回家換鞋之際,持啞鈴杠連續猛擊母親頭面部,殘忍地致其死亡。之后,他在母親尸體上放置床單、塑料膜等多達 75 層覆蓋物及活性炭包、冰箱除味劑,試圖掩蓋罪行。
作案后當晚,他住進附近酒店,此后每天往返酒店和家中,小心翼翼地清理作案現場。從 2015 年 7 月到 12 月,吳謝宇以要去美國做交換生,帶著媽媽一起到美國生活為由,向親戚和父親的朋友們騙取了 144 萬元。
然而,這些錢并未用于所謂的赴美計劃,而是被他肆意揮霍。他與性工作者劉夢在上海同居,期間還花錢找過其他性工作者,更是在上海花費了 58 萬元買彩票,在福州花了 3 萬元買彩票。2016 年 3 月 1 日,他賬戶里只剩下 910.44 元,144 萬被他揮霍一空。
2016 年 2 月初,吳謝宇給舅舅發短信,稱他與謝天琴準備從美國波士頓回國,并于 2 月 6 日抵達莆田高鐵站。然而當天,親戚接站未果,且聯系不上謝天琴,遂向警方報案。
2016 年 2 月 14 日,謝天琴的尸體被發現在福州市晉安區桂山路 172 號某中學教職工宿舍 5 座 102 單元住處內。警方偵查發現兇案發生于 2015 年 7 月,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此后,吳謝宇開始了長達 3 年的逃亡生涯,最終在 2019 年 4 月 21 日,于重慶江北機場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案件被曝光后,整個社會為之震驚。人們難以想象,一個被眾人視為優秀典范的北大學子,為何會對自己的母親痛下殺手,做出如此違背人倫道德的事情。隨著案件的推進,大家對吳謝宇的關注從未減少,都想探尋這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2023 年 5 月 19 日,案件二審公開開庭審理。就在二審前后,澎湃新聞聯系到兩名曾與吳謝宇在福州市第一看守所同一監室的 “獄友” 王椿(化名)和楊鵬(化名),他們如今已不在該看守所,向大家透露了一些吳謝宇在看守所鮮為人知的生活細節。
王椿回憶說,吳謝宇個子比較高,還戴著眼鏡。監室里有 20 多個人,大家都知道吳謝宇及其所涉案件,但不會去特意找他聊與案件相關的事。在看守所期間,吳謝宇整體情緒較為穩定,從未和其他人發生過爭吵,也沒有出現生氣、憤怒之類的情緒表現。
楊鵬也證實,在看守所里,他們一般不討論別人的案件,而且吳謝宇 “不愛跟別人多講”。盡管吳謝宇不主動與人交流,但當其他人有事需要幫忙時,他會提供咨詢幫助,特別是在法律問題上。
一些文化程度低的人,不知道如何給家屬寫信,或者遇到不會寫的字,都會找他請教。此外,吳謝宇還教其他人英語。王椿表示,在看守所里,吳謝宇教了他不少文化知識,講解得也十分詳細。
例如,對于孔子所說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吳謝宇不僅會解釋這句話的意思,還會拓展講述很多相關的典故。
讓王椿和楊鵬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吳謝宇大部分時間都在寫東西。他們一般都是買點紙或者明信片寫信寄回家,而吳謝宇卻買了很多本子和筆,一直在不停地寫,至于寫的內容,旁人無從知曉。
此前,澎湃新聞從吳謝宇親友處了解到,2021 年 10 月,吳謝宇先后從看守所寫下給其舅舅、阿姨和案件中的詐騙受害者至少 3 封手寫信件。每份信件都超過萬字,最多的達到一萬八千字,總字數接近五萬字。
在信件中,他講述了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父親病逝等事件,以及作案弒母、詐騙親友及歸案的過程和想法,花了較大篇幅表達懺悔,希望獲取原諒,爭取 “一個活著去贖罪的機會”。
吳謝宇在寫給舅舅的信中提到,由于一審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按規定,他在看守所必須戴著手銬腳鏈,這影響了自己的寫字速度。在看守所里,他每天都在最痛苦地反思,陸陸續續寫下來近千頁的草稿,那是他對這一生最徹底的反思,最后整理出的《自述材料》三份有近 400 頁。
在福州市第一看守所待了 15 個月后,王椿被送往監獄。臨行前,吳謝宇唱了一首張震岳的《再見》送給他。在監獄時,王椿還收到吳謝宇的來信,信中只是簡單詢問現在的工作生活情況,“就是表示關心,也沒其他內容” 。2024 年 1 月 31 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吳謝宇被執行了死刑。
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指出,吳謝宇是一個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聰明讓他綽綽有余地應付現實、應對各種人。從這些前獄友爆料的生活細節來看,吳謝宇在看守所的表現似乎與他之前的犯罪行為形成了一種反差。
他在看守所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幫助他人,大量地書寫反思,這不禁讓人思考,在他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內心到底在想些什么?他的這些行為,是真心的懺悔,還是一種高智商者的偽裝?
“吳謝宇弒母案” 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刑事案件,它所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整個社會去深思。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社會價值觀等多方面因素,是否在這起案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吳謝宇從一個優秀的學生淪為弒母的罪犯,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么?
這些問題,或許沒有一個簡單明確的答案,但卻時刻提醒著我們,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環境,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是多么的重要。
這起案件,也給無數家庭敲響了警鐘。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理解與關愛,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深入到精神世界。同時,社會各界也應該共同努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和諧的環境,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